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出版时间:2016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中国林业产业预警模型,并介绍了该模型主要界面的功能;然后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森林资源变化的影响,预测了在“经济新常态下”木质林产品的供需变化趋势;最
作者姓名: 刁钢,程宝栋,宋维明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中国林业产业预警模型,并介绍了该模型主要界面的功能;然后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森林资源变化的影响,预测了在“经济新常态下”木质林产品的供需变化趋势;最后,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了保障中国木材供给安全的政策。本书重点展示了中国林业产业预警模型在木材供需研究中的应用,该模型为林业经济研究和政策分析提供了一种便捷、可视化的工具。
作者简介
刁 钢 河北农业大学讲师,博士,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品贸易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林产品市场与贸易、林业部门模型、木质林产品供需预测。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国家林业行业公益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程宝栋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品贸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林产品贸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农林院校林产品贸易教学与科研协作组秘书长、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对外投资研究室主任、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林浆纸分会副秘书长等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林产品市场与贸易、林业对外投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支持项目等研究课题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五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宋维明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林产品贸易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农林院校林产品贸易教学与科研协作组主任、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林产品市场与贸易、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行业公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对象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中国林业产业预警与木材供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国木材供给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学者对中国木材供给问题研究现状
(二)国外学者对中国木材供给问题研究现状
(三)中国木材供需研究的特点、不足与启示
二、林业部门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一)计量经济学在林产品供需预测中的应用
(二)系统动力学模型
(三)线性规划模型
(四)其他建模方法
三、中国林业产业监测预警模型建模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中国木质林产品及木材的供需现状
一、中国林业产业预警模型的物质转换过程分析
二、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一)中国森林资源变化趋势
(二)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状况
(三)中国人工林发展状况
三、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供需现状
(一)中国原木的供需现状
(二)中国木质燃料的供需现状
(三)中国锯材与单板的供需现状
(四)中国纸浆及纸制品的供需现状
(五)中国人造板的供需现状
四、中国木材供需总量分析
(一)中国木材的需求分析
(二)中国木材的供给分析
五、小结
第四章中国林业产业预警模型
一、中国木质林产品供需系统动力学的分析结构
(一)预警模型的基本结构与数据处理方式
(二)中国林业产业预警模型的市场调整模式
……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木材作为四种传统原材料之一,是一种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木材的供给充足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木材需求量激增,2006—2009年木材需求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6%,“十五”期间我国木材年均消费需求量达到3.5亿立方米。而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75亿平方公里,森林的蓄积量约为12456亿立方米,人均林地只有0.13平方公里,人均蓄积量9.42立方米。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量的激增和中国木材供给能力的不足,共同导致2002—2009年中国木材进口依存度的上升。2010年,中国木材消耗总量为431770.4千立方米,比2009年增长了234%,进口木材及其他木制品折合木材183560.8千立方米,进口占消耗总量的42.5%。中国木材供需的失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上出现了指责中国木材进口威胁世界森林资源的舆论。
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大力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升森林的碳汇能力,争取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0千公顷,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中国在面临木材供需失衡的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中国先后实施了6大林业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对76000千公顷的土地进行了造林,98000千公顷的天然林得到了有效保护。并且“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生态文明、实施绿色发展,林业部门将在未来5年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工程和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些工程和政策的实施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增加了森林蓄积量,为提升木材供给能力提供了基础。然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林业产业仍然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和生态需求的双重压力。
2003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发布,在江西、福建、浙江、辽宁省开展了新一轮的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这是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又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林业部门打算用5年的时间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工作。林权改革通过明细产权实现激发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森林资源经营效率的提升。同时,林权改革也面临着丧失原有集体经营的规模效应,如果改革的配套措施不到位将会给木材供给带来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并影响森林保护和生态价值功能的实现。
中国林业产业在进入“十三五”时期以后,不仅面临着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双重矛盾,还面临着新时期的挑战。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将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可能进一步削弱林业产业的原料供给能力,导致木材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加剧森林资源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的矛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木质林产品的需求减缓,将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加深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由于多重政策作用的叠加和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中国林业产业运行的风险在“十三五”期间将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