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出版时间:2017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是广州市情专项资料——广州现代城市建设与更新改造研究的主要成果。主要介绍对广州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房地产发展、城市环境治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内容。书稿从历史角度入手对广州市市貌先进行了回
作者姓名: 吴智文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8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州市情专项资料——广州现代城市建设与更新改造研究的主要成果。主要介绍对广州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房地产发展、城市环境治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内容。书稿从历史角度入手对广州市市貌先进行了回顾,再通过广州市城市发展规划纲要逐一解读广州市城市建设的步骤和纲领。让读者充分了解广州城市建设的历史沿革和现代发展。
作者简介
吴智文 1957年3月生,广东罗定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近年先后完成了广州市级以上软科学研究项目和社科规划课题10多项,出版了《广州近代经济史》《广州现代经济史》《广府平安习俗》等专著和教材多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省(部)级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南五省(区)人民出版社优秀图书奖等奖项多项。2004年被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2015年获聘 “广州市地方志专家”。
概述
一、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演变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三、城乡建筑与房地产建设日新月异
四、山水生态城市建设加速推进
五、政府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第一篇规划篇
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节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发展规划的编制顺序及主要内容
二、计划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广州市“十二五”规划的完成
四、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的启动
第二节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土规》编制的发展历程
二、《土规》编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三、广州市三轮《土规》的特色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节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年)
一、《概念规划》的编制背景
二、《概念规划》的发展目标
三、《概念规划》的基本特色
第二节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年)
一、《总规纲要》的主要特点与任务要求
二、《总规纲要》的成果要求
三、《总规纲要》的框架与要点
第三节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一、《总规》的强制性内容要求
二、《总规》的基本内容
三、《总规》的创新点
第三章城乡布局规划
第一节城市新中轴线
一、珠江新城核心区景观设计
二、新中轴线北段布局
三、新中轴线南段景观规划
第二节城市功能布局规划
一、“123”功能布局
二、城市功能片区设置
三、中心镇建设规划
第三节城乡一体化规划
一、公共设施网络一体化
二、产业布局一体化
三、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四、城乡规划一体化
五、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
第二篇基础篇
第一章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交通枢纽
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二、广州港
三、广州铁路枢纽站
四、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
五、广州汽车客运站场
第二节市政道路设施
一、内环路主体工程
二、区庄立交桥
三、快速公交系统(BRT)工程
第三节互联网与大数据
一、国际通信枢纽
二、互联网交换中心
三、互联网国际出入口
四、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
第四节公共建筑
一、最美新地标
二、星级酒店
三、大型综合性购物商场
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五、大型体育场馆与设施
六、大型公共文化设施
第六节供电供水供气设施
一、供电
二、供水
三、供气
第七节防灾减灾工程
一、防洪减灾工程
二、防风防旱工程
三、城乡抗震设防工程
……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战争如此,现代城市建设亦然。规划古已有之。现代城市规划则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的依据,也是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的前提。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最重要的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必须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重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广州市与全国一样,开始编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规划)。改革开放以后,又开始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各专业中长期规划等。近年来,做好“三规”相互衔接便成了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新命题。广州自2012年10月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试行“三规合一”即:由市发改委负责组织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划局负责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由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负责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三个重要规划合并为一个规划平台(“一张图”)。广东省政府在广州市“三规合一”经验基础上,编制印发了《广东省“三规合一”工作指南》,成为全国首个省级“三规合一”编制的技术标准。后,2015年又继续开展“多规合一”探索。在“三规合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将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林业园林、交通、市政、水务、环卫等多个部门的专业规划纳入全市“一张图”平台,进一步构建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协调机制。为此,我们在开篇之际,首先回顾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是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等所做的规划和安排。它是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形式有长期规划(10-20年)、中期规划(一般为5年)和年度计划。如,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简称“十三五”规划。从1953年起至2015年,广州市共制订和执行了12个五年规划,2015年前后,又开始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引导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发展规划的编制顺序及主要内容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它的编制过程和顺序大体为:由市发改委原称市计划委员会(简称市计委),2001年8月更名为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12月改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市发改委)。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前期研究;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市发改委起草基本思路(意见稿),在征求各方面意见之后,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市委常委会详细讨论基本思路,达成共识后,向各方通报,以统一认识;成立《建议》起草小组起草《建议》;对《建议》不断修改、充实、完善;形成《建议》(讨论稿)正式提交市委全会审议,并正式向社会公布。同时,在《建议》起草期间,一方面,市发改委参与市委《建议》起草工作;另一方面,市发改委也同步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在市委《建议》正式公布之后,形成《规划纲要》(草案)初稿。并于在全市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与各区、各部门、各行业协会进行信息沟通,直接听取意见,同时进行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规划纲要》(草案)形成后,市发改委还需多次组织市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进行详细讨论、专业咨询和专题论证;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正式向市政府提交论证报告,并随同《规划纲要》(草案)一起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审议《规划纲要》的重要参考;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等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初审后,由市委主持召开民主党派等方面的座谈会;在此基础上,《规划纲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政府全体会议审议;提交市委常委会审定,形成《规划纲要(草案)》,正式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最后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向社会公布并由市政府组织实施。
《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因应各时期的城市发展方针以及国内外形势发展特点而不断变化,但主要包括的内容有:过去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分析(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城市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发展;产业发展(“十二五”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城市创新发展(“十二五”提出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十二五”提出低碳经济十大工程,全面建设花园城市等);城市总体发展布局(市域空间开发,重点区域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统筹,海洋经济的综合利用与发展等);综合性门户功能布局(“十二五”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化信息港和国家对外交往中心);文化建设(教育发展,城市文明,公共文化体育等);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社会就业与居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居民医疗和住房保障等);社会管理(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保障等);国内外合作(区域合作、国际合作等);规划实施(加强协调,责任分解,项目支撑等)。
二、计划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共广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除旧布新,医治战争创伤。广州人民遵照中央《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深入细致地做好国家财政经济的工作,保证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1952年9月,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从现在开始用10到15年时间,逐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为了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以及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规划,结合广州市的实际,市政府(人委)从1953年开始编制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广州市开始走上计划经济轨道。
在经过1955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和“一五”规划(1953-1957年)的顺利实施,广州迅速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通过进行较大规模的工业经济建设,初步确立了广州工业的基础地位。进入“二五”时期(1958-1962年),由于受“集中过多、统得过死”弊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对着经济管理体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央已有察觉。但是,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大跃进”初期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特别是“庐山会议”后,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在经济上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也出现了反复,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受了严重损失。针对这一严重的困难局面,广州市进行了1961-1963年的两年国民经济调整和1963-1965年的3年继续调整。这种调整主要是加强集中统一,搞好综合平衡,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等等。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广州市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十年“文化大革命”,无政府主义泛滥,经济管理体制变动的主要内容是盲目下放权力和简化税收、信贷、劳动工资制度等等。这种变动,使原有体制上的弊病不仅没有克服,反而有所发展。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为了克服“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混乱,从1977年起,在经济体制上进行了一些局部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是初步的。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六五”时期(1981-1985年)和“七五”时期(1986-1990年)以市场为取向的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广州已初具雏形,为促进广州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从总体上看,新旧体制仍处于并存状态,要使新体制完全确立,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这10年里,广州市经历了“八五”(1991-1995年)和“九五”(1996-2000年)时期大发展,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一轮高潮,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21世纪头十年,广州市经历了“十五”(2001-2005年)和“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充满挑战和考验的10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10年。广州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提前实现“十一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成就斐然,宜居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各项改革日益深化,体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三、广州市“十二五”规划的完成
2011年1月,中共广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随后《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广州要全面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首善之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建设幸福广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高端化发展态势基本确立,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左右。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左右,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宜居城乡建设取得更大进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枢纽型基础设施支撑功能进一步强化,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花园城市”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形成;城市化水平居国内前列;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规划还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稳步提高,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得到切实改进,城乡人民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增强;社会管理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到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到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从整体上看,在全球经济整体缓慢增长,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广州市较好地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等均走在了国内大城市前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长期居国内大城市前三位置。截至2015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完成GDP为1298331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比全国和全省分别高14个和04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6425亿元,同比增长72%;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20%;外贸进出口总值6241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3868亿元,同比增长111%;民间投资活跃,完成投资159638亿元,同比增长350%;房地产开发投资提速,完成投资155050亿元,同比增长22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390亿元;财政收支增速提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41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78568亿元,同比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328亿元,同比增长162%。
四、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的启动
根据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2014年9月,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为进一步提高“十三五”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完善规划编制机制,创新规划编制方式,市发改委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了对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包括发展目标、重大任务、政策导向、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015年12月,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描绘了广州市“十三五”发展蓝图。广州未来五年将在全国全省发展中充分发挥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建议》明确要求,“十三五”期间,广州要进一步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在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上,要重点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在城市功能定位上,要推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同时,优化提升珠江两岸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发展格局,构建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层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联系更便捷的网格城市格局。广州要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加快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建设。在产业布局方面,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南沙新区和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建设“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深化穗港澳台合作,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
《建议》提出,科学谋划和推进“十三五”发展,必须坚持以民生为“指南针”,在共建共享中增强市民幸福感、获得感。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用心办好教育、医疗、交通、食品药品、养老等方面的民生实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要加大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建设森林城市,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化城乡生态环境。要牢固树立总体安全观,将各种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建议》还提出,必须高度重视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创广州发展新优势。未来五年,广州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建设上水平。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传承岭南历史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强化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实施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推进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率、要效益。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培养和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加快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建议》明确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十三五”时期,广州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达到28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8万元左右,力争提前实现两个翻番;服务业增加值将年均增长82%以上,到2020年达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左右,这将构成广州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关键产业发展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