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地王的产生、房价成本、房地产税费、炒房手法、外资进入房地产、房地产统计、保障房的建设以及政策调控的得失等多个方面,探析了房地产背后的真实,分析了中国地产的走向和趋势,并进而为地产商、普通购房者以及政策决策者提供参照依据。
作者简介
牛建宏 男,河北临城人。2002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建设部机关报中国建设报负责房地产和城市报道,2007年进入人民日报下属中国经济周刊从事房地产以及宏观经济报道,2009年始进入全国政协机关报人民政协报从事产业、区域的报道。同时担任《中国地产》杂志采编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环境艺术》杂志副主编、《艺术品鉴》杂志执行总编等职。主要涉猎经济、文化、艺术等几个领域。
曾获第12届北京建设好新闻奖;第7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中国产业报协会头版头条新闻大奖;第20届中国产业经济好新闻奖;个人主持撰写的《城市话题》专栏获2006年新闻名专栏奖等。
引言 房价高涨背后的推手是什么?
是什么推高了房价?
“明规则”与“潜规则”的博弈
第一章 一个行业的野蛮生长
开发商比窦娥还冤?
开发商的法宝
与银行共建利益联盟
暴利不除,房价难降
第二章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招拍挂和“地王”
土地市场“潜规则”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
进行土地使用制度的全面变革
第三章 税与费,罪与罚?
高房价板子应该打在税费上?
开发商逃税有术
欠税有靠
房产税:为何叫好的少?
改革现行财税体制是根本
第四章 房价成本:不能公开的秘密?
公布房价成本:不了了之
为何阻力重重?
让成本暴露于阳光之下
第五章 炒房手法全揭秘
涌动的“炒房潮”
个人炒房手法全揭秘
中介暗箱操控没商量
炒房团的前世今生
从“禁炒”到“限购”的是是非非
“限购”被见招拆招
打破利益链条上的攻守同盟
第六章 外资注视下的中国楼市
“限外令”立而废、废而立
“限外令”不灵
外资为何能绕过监管进入中国楼市?
防范和利用并重
第七章 住房保障的“短板”
经济适用房的“不适”之症
限价房:在尴尬和吵闹中行进
公共租赁住房:“中国式公屋”的短板
给保障房更多“保障”
……
第一章
一个行业的野蛮生长
房地产业当然是个暴利行业,如果没有暴利,为什么各类企业都来搞房地产?哪个地方羊最多,那个地方的草一定最好,这是很简单的市场规则。
——黄怒波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就去计算一下房子的成本吧。可能需要花几天时间,而最后得出的结果,足以让你打消中彩票的念头——不如改行去做开发商。”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个略带调侃的说法。
“2002年以前我从事物流行业,一年赚300万至400万元就不错了,利润只有7%左右。后来转行加工业,利润达到20%。现在搞房地产,3年前一个项目投了2亿元,3年后除去成本净挣2个亿。搞了房地产,就不想再搞其他行业了。”内蒙古包头市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对媒体的一番表述可以作为网络上这一调侃说法的最好注解。《经济参考报》,新华社调研小分队,2010年5月11日。
“暴利”,用经济学的术语解释,就是超额利润,即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产业经济的规律表明,通过创新和承担风险获得的超额利润,对社会有益;而垄断的超额利润是垄断者对消费者、生产者或生产要素提供者的剥削,是不合理的。
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野蛮生长”的中国房地产业,从来是争议不断,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化十年以来,各路资金争相涌入,使得房地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和“吸金术”。
细心的人士注意到,在福布斯中国内地首富榜单中,主业从事房地产的富豪逐年上升:2001年,29人的主业是房地产,且前十大富豪中有5位开发商;2002年,25人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近一半人涉足房地产;2003年,经营房地产的富豪增至35人;2004年,升至45人。短短十几年内,中国房地产业以超乎常规的速度催生了众多亿万富翁,这在其他地区、其他产业无法想象。
房地产更是是胡润版富人排行榜上永不落伍的主题。从2003年开始,“胡润版中国大陆百富榜”中房地产行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制造出成倍的富豪。有人戏言,“胡润版中国大陆百富榜”实际就是开发商的排行榜。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一句话,“每笔巨额财富背后,都隐藏着罪恶。”套用巴尔扎克的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每一个行业暴利的后面,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获得暴利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