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实践
点赞
教育部思政司委托中联华文出版项目,档案编号:zlhwdy-1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15年3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对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认识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心理特征、精神状态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网络社会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和判断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上述

作者姓名: 杨庆山,史瑞杰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认识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心理特征、精神状态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网络社会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和判断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上述大学生的客观存在状态和变化规律相适应,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也要实现相应的转变或转型。本书作为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高校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规定,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杨庆山,男,1963年生,河北临城人,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史瑞杰,男,1960年生,山东宁津人,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教授,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稿件目录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一章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调查报告 

一、研究目的与预期研究成果 

(一)形成定量的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基础数据 

(二)优化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数据采集方式 

(三)形成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研究模式 

(四)形成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总体性描述 

二、核心成果:《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及心理状况调查表》编制过程和科学性验证 

(一)明确研究目标,确定问卷结构 

(二)前期资料收集,确认问卷题目类型和数据类型 

(三)访谈法:收集问卷题目 

(四)信度检验:初步试测 

(五)项目分析:研究生评定 

(六)内容效度检验:专家评审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工具 

四、研究进程 

(一)确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阶段

(二)确定问卷设计结构及要素组成阶段

(三)初稿要素适应性测试阶段

(四)问卷结构要素分析及问卷反映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状况分项

报告分析阶段

(五)问卷结构内容调整后验证性调查阶段

(六)研究报告撰写与修改阶段

(七)项目结题准备阶段

五、研究难点、创新点与未来研究展望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三)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研究展望 

六、数据分析与结论 

(一)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偏好和关注焦点 

(二)手机作为大学生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的影响 

(三)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现状 

(四)大学生使用网络论坛的现状 

(五)校园网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 

(六)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的认可度 

(七)发帖人身份对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的影响 

(八)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有效网络模式 

第二章  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偏好和关注焦点的研究与实践 

一、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数据分析 

(一)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普遍关注时政和娱乐信息 

(三)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信息关注点有所偏重 

(四)信息推送、入党等因素是学生关注时政信息的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关注网络信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关注网络信息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生关注网络信息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时政信息关注程度的对策建议 

(一)搭建综合网络平台,加强对时政信息的有效发布 

(二)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利用新媒体发展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网上网下通力合作,构建网络学习社区 

四、大学生网络浏览行为教育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一)案例描述 

(二)案例分析 

(三)解决方法 

第三章  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影响的研究与实践

一、手机上网终端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和需求的调查分析 

(二)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终端与电脑上网终端认可度的对比分析 

(三)手机上网终端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调查分析 

(四)手机终端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的调查分析 

二、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的影响研究 

(一)手机上网终端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的成因分析 

(二)运用手机载体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机载体的有效运用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一)案例描述 

(二)案例分析 

(三)解决方法 

第四章  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情况的研究与实践

一、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情况的现状 

(一)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种媒介 

(二)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现实情况分析 

二、大学生借互联网学习的利弊分析 

(一)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时要避免的几个问题 

三、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引导 

(一)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二)加强学生网络行为教育 

(三)完善网络学习交流机制 

四、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现状引导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一)案例描述 

(二)案例分析 

(三)解决方法

第五章  大学生使用网络论坛的研究与实践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论坛现状的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对论坛选择及使用频率的数据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网络论坛使用习惯的数据统计分析 

(三)大学生网络论坛使用现状的数据统计分析 

(四)大学生使用校园BBS的数据统计分析 

二、网络论坛影响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论坛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二)网络论坛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分析 

(三)网络论坛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分析 

(四)校园BBS对大学生吸引力减弱的原因分析 

三、如何利用网络论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正确三观 

(二)把握学生网络思想动态并及时引导 

(三)开设实名博客,进行网络辅导 

(四)不断深化数字校园建设,推动高校BBS发展 

四、网络论坛的非理性表达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一)案例描述 

(二)案例分析 

(三)解决方法 

第六章  校园网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一、校园网情绪宣泄环境的调查分析 

(一)人口信息数据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程度数据统计分析 

(三)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数据统计分析 

(四)网络情绪宣泄认可度与宣泄方式数据统计分析 

(五)大学生对校园网的认知与满意度数据统计分析 

二、构建校园网情绪宣泄环境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存在利用校园网进行情绪宣泄的需求 

(二)校园网的技术特征能够满足大学生情绪宣泄的需求

(三)校园网的监管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了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 

三、校园网为学生提供安全可控情绪宣泄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校园网应注意细分服务对象,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 

(二)校园网应同时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满足学生即时情绪宣泄的需求 

(三)校园网应建立网络情绪宣泄资源库 

(四)校园网应坚持“放纵适度”原则,建立合理的校园网监管互动机制 

四、大学生网络情绪宣泄引导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一)案例描述 

(二)案例分析 

(三)解决方法 

第七章  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认同度的研究与实践

一、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的认同状况描述 

(一)大学生乐于从网络中获取主流观点 

(二) 网络明显增强了主流观点的渗透性 

(三)大学生对主流观点的认同出现矛盾性

(四)大学生对网络主流媒体观点存在一定逆反心理 

二、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认同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获取主流观点的出发点不同 

(二)大学生对主流观点认同与否与其对网络主流媒体的信任度有关 

(三)大学生对多样化的网络观点有困惑 

(四)大学生对主流观点阐述的详尽度和多维度有需要 

三、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认同度的对策建议 

(一)将校园网打造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二)加速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转型 

(三)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疏导和应急机制 

(四)强化大学生中网络主流媒体话语权 

四、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教育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一)案例描述 

(二)案例分析 

(三)解决方法 

第八章  发帖人身份对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影响的研究与实践

一、发帖人身份影响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的数据分析 

(一)陌生网友身份对大学生微博互动行为的影响 

(二)辅导员老师身份对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有显著影响 

(三)发帖人身份对大学生对博文观点认可度转变的影响 

(四)大学生对发帖人身份影响力的认知 

(五)结论

二、发帖人身份影响力程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发帖人身份影响力有限的原因分析 

(二)发帖人身份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影响力程度差异分析 

(三)不同发帖人身份影响力程度差异分析 

三、根据不同发帖人身份影响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应提高学校教师的网络活跃度和影响力 

(二)应围绕大学生同辈群体树立大学生的“意见领袖” 

(三)加强网络监管,发挥名人微博正向引导作用 

四、网络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一)案例描述 

(二)案例分析 

(三)解决方法

第九章  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有效网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大学生对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网络模式认可度的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对网上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关注度调查 

(二)大学生对网上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认可度调查 

(三)大学生对网上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关注动机的调查 

二、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有效网络模式研究 

(一)现阶段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网络模式存在缺失的原因分析 

(二) 构建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有效网络模式对策建议 

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一)案例描述 

(二)案例分析 

(三)解决方法

附录: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及心理状况调查表

參考文献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引 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从一开始出现就备受人们青睐,作为以数字化、高速化、交互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传播媒体,正以神奇的力量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除了现实生活的存在,虚拟网络像“看不见的手”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都会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7月已经发布了34次统计报告。在报告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数字背后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2014年7月第34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如果说网络最开始吸引的更多是年轻群体,那么现在网络已经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工作需要到生活服务、从社会宣传到社交沟通,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与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工具,而有着越来越凸显的社会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促使我们必须超越网络工具性层面而立足网络社会观来重新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无疑是接受网络最快、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其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日渐显现。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渠道,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及时获取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提升学习能力。目前基于网络平台的各种形式的网络学习,已经和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爱好紧密相连,寓娱乐、知识于学习之中,加上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得大学生大大增加了网络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网络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甄别能力,但是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难免出现难以辨别真伪的情况,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通过过激的话语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混淆他们的判断力,从而给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更有甚者,因为网络信息的影响导致现实中的犯罪行为,这些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网络已经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传播载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为学生构建有益的网络环境,探索利用网络开展思想疏导的有效办法,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2.研究意义

网络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创新和多样化,面对年轻、有活力、个性张扬、网络依赖症明显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已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显然有些力不从心。理论研究跟不上大学生网络中思想和心理的变化,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较为被动的角色。为了能够更深入、细致地讨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际工作方法,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走访、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从理论上讲,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但网络高度的不可控性和多变性,使机遇与挑战共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研究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对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体系、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上的参考,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中,我们立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认识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心理特征、精神状态乃至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和判断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与发展变化规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本书依托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政工作)专项课题《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研究》,在充分的数据调研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研究,得出的结论有科学性、可信性、针对性,能够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大学生网络浏览信息的关注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机载体的有效运用、网络论坛的非理性表达及引导、网络情绪宣泄引导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棘手的方面,从实践到理论的分析能够给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从实践上讲,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不仅有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现代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有利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同时也使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变观念,应对挑战,开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现代化。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也要实现相应的转变或转型。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提高方式方法,使教育取得更为有效的成果,本研究对于实现这种转变或转型提供了实证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他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着持续的影响,这就意味着高校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认识新形势、改进新方法,可以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研究中,我们除了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和充分的实证研究外,还选取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同时加入个案的研究,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实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切实可行的参考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

从近年国外的研究动态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并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也没有专门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和专著,但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民主教育、宗教教育都包含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承担着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同的任务。

在理论研究上,研究较多的是网络教育的意识形态问题,在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的崛起》、马克·波斯特的《第二媒介时代》及《信息方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王逢振的《网络幽灵》、埃瑟·戴森的《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丹·希勒的《数字资本主义》、托马斯·鲍德温等的《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等,这些著作主要论述了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大量网络道德、伦理的内容。同时,西方国家非常重视网络伦理、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各种计算机伦理学、网络伦理学课程或专题讲座。美国的学校把网络道德教育引入课堂的教育制度,向学生揭示各类媒体(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必然存在的各种社会性问题,培养学生对各类媒体进行批判性选择的理性观念和能力,美国杜克大学也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课程等。他们把这种教育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很多的方法和途径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值得我们学习。当代西方国家也十分注重网络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在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的使用和规范上及信息安全教育方面也作了相关的规定,如美国的《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德国的《电信服务数据保护法》、英国的《禁止泛用电脑法》等,这对于我国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和启发性。

2.国内研究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历史并不长,但许多的理论文章和事件分析显示出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领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实际应用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从目前我们搜集到的文献看,研究者除了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人员,还有高校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研究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断推动着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前发展。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教育方法、教育原则的研究。曾令辉等人2002年编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是国内在理论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2003年杨立英在其著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一书中提出:应坚持“三个面向”原则、“求实”原则、“主体性”原则和“疏导与灌输”相统一的原则。2006年刘新庚教授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一书中论述了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突出“现代”特色,系统阐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方法原理、方法特点以及方法程序等。2009年张再兴在其主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作中,从技术、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提出了构建校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博客舆论传播的管理对策、高校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方案和措施等。该书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对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些基础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方法研究,并对一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育途径方面的研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将研究成果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2006年刘新庚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著作中提出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思想素质规范养成、日常思政教育渗透、思想情感感染熏陶、思想修养自我教育”的五种模式。2007年成广海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一书中论述了“主体际、以人为本、交往、激励和网络沟通等模式”。2009年姜国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研究》一书中提出“四外一内”模式,即高等学校、国家权力机关、大型网络媒体、互联网行业、大学生自身的应对法则。2010年梁捍东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研究》和蒋宏大的《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以及2011年李德才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创新》等论文表明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进行方法的创新。2007年杨直凡、胡树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一文中提出了“思路对问题”的教育指导方法、“眼睛对屏幕”的信息获取方法、“键对键”“心对心”的沟通交流方法。此外,从中国知网中我们可以搜索到很多研究者从高校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讨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文章。例如:李志锋、胡惠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一文对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王岐堃《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红色主题网站为例》讨论了红色网站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张静、冯鑫鑫、万远英、党国华《基于易班平台的“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日常综合管理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易班”(E-CLASS)为切入点,利用其新颖独特的管理、教育模式,更好地发挥对“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不强。虽然在理论研究中我们取得的专著和论文成果都不少,但是大多研究成果以问题为中心,没有真正系统地、科学地梳理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一个学科的发展需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不断向前推进,目前来看我们没有建立完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所以在理论指导上不免会觉得理论研究不足。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研究领域有待扩大。网络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事物,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我们在研究针对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另外,调查研究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虽然有研究者是在调查问卷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但是开展数据统计之上的深入研究明显不够。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工作者应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和在使用网络中遇到的问题最清楚、最了解,如果能结合工作实践加强研究,将会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研究带来新的成果。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书的编写依托前期课题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研究对象定位在基于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过査找并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中衍生出具体的思路与方法,为完成本书的编撰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大学生网络群体的形成、发展、特点,以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选择天津市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基本资料、统计数据的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分析汇总,全面描述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及其特征,编制了内容全面、结构清晰的调查表,采集了丰富的一手数据,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专题研究,从“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偏好和关注焦点”“手机作为大学生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的影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现状”“大学生使用网络论坛的现状”“校园网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的认可度”“发帖人身份对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的影响”“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有效网络模式”等8个方面分别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条主线,通过读取调查数据,概括描述了大学生在互联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以典型经验案例的形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阐述。提出我们对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和可行性的操作方法,研究内容突出实践性、应用性。

1.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是在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互动中不断取得的,来自大量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为理论的提炼和升华准备了坚实的基础,而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又促使二者不断产生良性发展。当前必须重视教育活动实效性的提高并保持长效,而只有系统的科学理论才能担当起指导的重任。本书的研究方法必然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方法。同时,本书在系统的基本理论研究中,也结合和采用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材料,其中书中撰写人员作为课题参与人的《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报告》,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一手材料。

2.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研究目的,通过收集调查文献来获得研究者所需资料,并进而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此法能了解相关问题的历史及现状,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以便于观察访问,并能得到现实资料以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取得丰硕成果,而有关网络媒体技术、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等研究的资料也十分丰富,本文的研究通过査找并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从中衍生出具体的思路与方法,为完成本书的编撰奠定理论基础。

3.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并系统地搜集关于研究对象现实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周密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本书主要选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科学地设计问卷,精心选择调查和观察的样本,认真实施调查方案,科学分析调查数据,为本文的研究论述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并加以调查分析,进而弄清其特点及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包括个人调查、团体调查和问题调查等类型。本书研究中将大学生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活动状态、某些典型的网络事件结合天津师范大学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案例进行专门研究,以期为研究结论提供直观形象的实证材料。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网络的出现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和教育载体。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相应地发生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新的视角全面审视大学生的需求和变化的特点。而现有的研究中,没有针对大学生的实际网络生活中呈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划分与深入研究,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大学生,经验性地对待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我们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一般性的理论教育,理论教育的内容往往主要是社会内容,与大学生网络生活有联系但不直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滞后于网络时代发展的现状与诸教育要素的深刻变化,必然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经验性和一般性地对待大学生在网络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不相符合,也难以满足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因此,如何开展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全面性调查,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状态;如何针对当前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设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专题化研究;如何根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和实践经验,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解决方案和实践路径,这既是当前高校构建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本书的研究,在前期经过了确定研究思路,探讨研究方法和过程,搜集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相关要素,制定要素筛选标准,实地施测,开展数据分析,调整调研诸要素及内在关系,同步考察问卷合理性与问卷数据结果的科学性,确定问卷内容和结构,开展验证性调研与数据积累等步骤,最终形成了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调查问卷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实际调查,科学认识和判断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对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认识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心理特征、精神状态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网络社会等问题进行专题化的研究。

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在不脱离现实生活背景的情景下,研究大学生当前正在发生的网络现象,强调将理论建立在大量的经验材料和证据的基础上。在本次研究中,天津师范大学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验田,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拓展工作空间,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充分利用主题教育网站、网络社区、校园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互动性的网络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努力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的实践经验和先进成果对于我们全面客观地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与工作过程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根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和天津师范大学一直以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经验做法,设计典型案例,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解决方案和实践路径,案例与前期课题理论研究相对应,对原本研究有深化、提升和应用的实际效果,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中的拓展发挥了实际作用,更加体现了天津师范大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应用和成效。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