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时间:2015年1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是2013年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项目“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在学习和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
作者姓名: 段喜春,栗志刚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3年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项目“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在学习和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原理的基础上,提炼出的14种理性主导的互动教学方法(经典阅读与思考、课堂提问与追问、案例分析与讨论、论坛陈述与评论、价值辨析与选择、学生主讲与评析、合作学习与碰撞、思想实验与发现、作业批改与分享、决策推演与反思、模拟提案与履职、焦点访谈与研判、网络互动与引导、时事关注与点评)和12种情感主导的互动教学方法(分别是红色寻访-饮水思源、未来畅想-筑梦中国、亲子对话-学会感恩、观察室友-人际互动、道德小品-美德体验、情景再现-感悟历史、感人影像-心灵震撼、典型示范-精神感召、校园公益-责任以行、义工行动-爱心奉献、参与考核-体会公正、团体辅导-情感共鸣),成功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在课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本书收录的是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结合所授课程特点和个人知识结构与教学风格选择的互动教学方法所编写的互动教学系列方法教案,介绍了上述26种互动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作者简介
段喜春,男,1959年7月出生,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历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1999年4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通向21世纪的中国法治之路》230万字大型图书中担任第二主编,为1998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资政史鉴.为政卷.劝谏纳谏篇》第一作者。先后发表涉及历史、经济、法律、思政领域的论文二十多篇。
栗志刚,湖南长沙人,1963年生,哲学博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精神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与民族认同、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研究。出版发表《文化反思与价值建构》、《融入精神家园》、《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民族精神视角》、《精神文化的民族认同功能》等学术论著多部(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经典解读
一、方法简介
二、课堂互动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践
四、互动教学反馈
为什么必须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方法简介
二、互动教学设计
三、互动教学实践
四、课堂提问与追问教学效果的反馈
给排水专业学生透过“季建业南京雨污分离案”辨析“执政为民”
一、方法简介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三、课堂教学大纲及讲稿摘要
四、学生的案例教学与讨论的反馈
“大学生道德论坛”纪实
一、方法简介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三、论坛的筹备
四、论坛活动纪要
实现自我发展的价值引导
一、价值辨析与选择教学法简介
二、基于价值辨析与选择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三、价值辨析与选择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四、学生的学习反馈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之讲评
一、方法简介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践
四、“学生主讲与评析”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总结
在交流与分享中增进对建构和谐社会的理性认识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经典解读
一、方法简介
经典阅读的互动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症候式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提问启发、小组讨论、总结点评等互动环节,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注意发散点、引导兴奋点,在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中进入经典作家的原创世界;将学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变教师的外部驱动为学生的内在动力,系统而又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和理论创新水平。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抱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枯燥和晦涩,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枯燥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性较强,晦涩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是哲学部分欧化语言比较明显。面对这样的教学背景,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变教师的外部驱动力为学生的自觉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经典阅读的互动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讲授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的能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二、课堂互动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与实践”中的第二个问题“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2.教学学时:1学时。
3.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4.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观点、基本原理及其哲学意义。
5.教学难点:实践的思维方式及其应用。
6.互动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PBL”法阅读经典:为了更好地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理论背景,教师可以简单地回顾一下《提纲》一文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在简要介绍完《提纲》的写作背景后,教师开始安排学生精读《提纲》,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等要有所认知。通过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点,尤其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做大致了解,为后面组织课堂的分析讨论奠定理论基础。学生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惰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阅读经典流于形式主义,并保证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PBL”法阅读对学生做相关的引导和督促。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系列相关问题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归纳出各段要点。
第二个环节:师生互动:学生认真读经典并且要读懂经典,在学生阅读完《提纲》之后,教师开始检查学生阅读情况。首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关键词来归纳《提纲》的每一条。通过对学生提问,经过启发讨论,学生归纳出每一条的主要思想。在对《提纲》的每一条有了整体直观的把握之后,再指定学生具体阅读《提纲》的每一段文字,然后让他对这一段文字做出解释;再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同学的解释提问,或老师提出这一段文字中的几个关键词或问题让所有人参与讨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老师一直保持启发性提问的状态。通过对相关资料、理论知识的分析理解,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解疑的技能,知道如何结合重点、难点提出有新意、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尝试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