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点赞
教育部思政司委托中联华文出版项目,档案编号:zlhwdy-1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15年4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主要由理论探索篇、课堂教学篇、实践育人与党团建设篇、网络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篇、管理服务创新篇五个篇章。重点突出以下方面:1.展示育人成果。我校德育工作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为核心,依据民

作者姓名: 孙秀玲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由理论探索篇、课堂教学篇、实践育人与党团建设篇、网络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篇、管理服务创新篇五个篇章。重点突出以下方面:1.展示育人成果。我校德育工作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为核心,依据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特色与规律,以新疆高校德育为中心视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德育工作的规律性,构建既有时代特点又兼具地域特点的德育工作范式,着力探讨和研究在民族心理、国家观念、宗教情结与政治信仰等多重因素互动下,德育工作的手段方法、有效途径与价值目标。2.创新育人模式。近年来我校结合新疆一体多元文化的特色,在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方面取得骄人成绩。以昆仑名师讲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实习支教等开展特色实践活动,为创新民族地区立德树人的管理模式和育人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范式。3.彰显师范特色。我校作为新疆高校唯一一所重点师范类院校,将学生职前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也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习支教为载体和途径,引导教育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区情、国情,增强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践行“博学笃行 为人师表”的校训。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人才基础。


作者简介

孙秀玲,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自治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负责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方向负责人。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曾任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首任院长,入选2013“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影响力人物”。自治区心理学会、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研究中心专家、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在《理论导刊》《高校理论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参加国家哲社课题3项,主持并完成自治区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等课题10余项,科研总经费30余万元。主编教材2部。


稿件目录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在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民族团结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

 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机制的构建原则及要素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共同理想探析

第二篇 课堂教学篇

 提升新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探讨——以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为例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有“四颗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分析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公民人格教育与塑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作用自议——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新疆高校对民族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疆高校学生对民族主义问题认识现状及教师因素影响分析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历史、成绩与经验总结

 论新疆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

第三篇 实践育人与党团建设篇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谱写和谐校园新篇章

 “昆仑名师讲坛”大视野

 互联网视域下提高新疆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在实习支教中升华

 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科学评价体系研究与探索——以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总支为例

 为心护航用情育人——新疆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及特色

第四篇 网络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篇

 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管理

 论新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性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探索

第五篇 管理服务创新篇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探析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重视高校学生民族交往促进民族团结

 新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构建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作机制

 浅谈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在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德育在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具有指导作用,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具有激发、塑造、培养和提升作用。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主体性的发展,而主体性发展主要靠教育,尤其是德育。高校德育工作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把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德育的全过程。主体性德育的宗旨是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是对高校德育目标新的诠释,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主体性德育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主体性德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主体性德育与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

主体性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要与选择,通过培养、调动和激励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学生的自觉积极参与和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学生的内化将德育要求转化为自己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创新素质是指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基本品质或素养,它是基于各种素质协调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过程包括创新素质的内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与创新素质的外在教育和提高过程,内在需要和自我发展是创新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外在教育过程为大学生创新素质拓展提供基本的环境和手段。前者是决定性因素,后者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创新素质教育的关系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本质特征,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人的主体性的灵魂,是主体性其他特征的综合反映,主体创造力是主体意识与主体行为的高度综合。主体性与创造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样,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主体性德育以创造性为特征,在创新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这深刻说明,创新是社会实践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人的主体性的灵魂。在这样一个高度关注人的创造性、积极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时代,主体性德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主体性德育的重要任务。它以一种新的形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按照人的思想品德发展,在德育的组织和实施中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代表着一种与传统德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观念和思维方式,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创新素质教育则围绕创新素质为核心而展开,是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培养适应高度竞争和高速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项整体教育模式的改革。培养创新素质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品质、创新人格和创造能力。它不是一项相对单一的素质,而是各种素质的综合和最高体现。因此,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内容覆盖面大,既有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又有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既有专业知识能力的教育,又有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培养;既有遵纪守法的教育,又有个性的张扬;既要培养合作精神,又要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既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要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

不论是高校主体性德育,还是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其终极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即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主体性德育在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德育所确定的总体培养目标决定了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我国在《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中,对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表述,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德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全面发展”做出了十分精辟的概括:“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10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署,为推进主体性德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创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创新人才,只有在遵循这一规定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创新素质教育才是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发展要求的。

(一)高校主体性德育对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扎实的专业才能,而且更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主体性德育对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导向主要有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三方面:

第一,价值导向。

价值追求是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创新既需要智力因素作基础,也需要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等人格因素作精神支柱和动力。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当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充分发挥、个体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时,社会整体的价值才有可能充分实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不仅是传承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府,更是创新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只有高校德育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创新素质教育才不会迷失发展方向。创新素质教育不是一项纯技术性的工作,必须考虑到培养的人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在这方面高校主体性德育具有指导性意义。主体性德育通过德育过程,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处理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关系时,主体性德育把挖掘大学生个体价值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重视大学生个体内在价值发展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时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将求新与求真相结合,树立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不断创新的思想,增强创新的内驱力。

第二,目标导向。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保证。高校德育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规定了合格的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并具体化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规格,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高校德育突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把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作为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定信念,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通过对大学生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教育,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可以引导他们自觉地把这种理想和信念转化为激发创新潜能的精神动力,使之指向创新认识活动和创新实践行为,以更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促使其保持对创新追求的持久性和坚定性,不断内化为自己的创新理想和信念。创新素质发展的关键是创新人格的塑造,创新人格的核心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由此产生的科学态度、是非观念,是保证人们的创新活动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航标,指引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主体性德育为创新素质教育本身的健康发展规定了方向,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创新需要向正确方向发展,从而端正自己的创新动机。它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完善的人格和完美的德行主体意识;具有自尊、自强、自主、自律的自主能力;具有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创造才能等主体属性。有助于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关系,使个人的创新需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创新需要,并把社会目标和社会要求不断地内化为个人的创新目标和创新动机。从而,引导广大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行为导向。

高校主体性德育根据大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和思想实际,在教育工作中与大学生之间双向认知,民主平等地进行交流,通过环境的感染以及切实解决实际困难等方法,唤醒、激活与弘扬大学生个体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使他们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对自己对社会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体。主体性德育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尊重学生思想道德形成中的主体地位,使思想道德规范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使学生的主体德行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创新,通过具有基础性、感召力的先进楷模,使学生在精神、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加以效仿,见贤思齐,身体力行,不断塑造自己的优秀创新人格。

(二)高校主体性德育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激发作用

动机是个体对他自身需要的一种体验,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和动力。创新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高尚明确的创新动机,它们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因素。创新动机是创新型人才心理结构的主要动力因素,而主体性德育具有唤醒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的功能。创新动机来自于创新需要,创新需要包括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社会需要以个人需要为基础,个人需要必须服从于社会需要。高校主体性德育具有发展大学生内部创新动机的作用。通过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创新的社会历史意义,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破除创造神秘感,克服自我评价上的自卑感,树立创新的自信心,培养大学生对创新活动的正确认知,激活创新需要,形成创新动机。高校主体性德育还具有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升华为创新信念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一种创新欲望,但这种创新欲望在未被激活之前,还表现为一种创新意向,即未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的创新需要,或一种创新兴趣,即一种选择性的态度。主体性德育通过帮助大学生对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在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在个体成就中的重要作用地认识和理解,使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或创新兴趣上升为稳定的指导大学生积极从事创新活动的核心行为动机。

(三)高校主体性德育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培养作用

创新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敢坚强、独立思考与敢于批判的精神。创新道德和创新精神既是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又是推动主体创新人格甚至整个创新素质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因此,培养人的创新道德和创新精神对人的创新活动和开发人的创新潜能至关重要。主体性德育能够培养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格,从而对大学生创新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素质是德育的根本要求,这一要求有助于大学生在从事创新的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与自然、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逐步养成健康的、有利于创新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认知能力。

(四)高校主体性德育对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具有塑造作用

大学生创新人格地塑造主要是通过德育过程而实现。在创新素质教育中,创新人格塑造是重点,它是一个人的整体创新精神面貌,是控制个体创新行为的内部机制,是创新过程的发动者和推动力。具有创新人格的个体,主要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当今高科技与高犯罪相互交织矛盾的时代,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与黑客、计算机病毒共存,克隆技术与科学伦理剧烈冲突,思想道德力量比法律约束更为重要,创新人格当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在创新型人才素质发展益显突出。如果我们仅仅热衷于传授创造技巧一类的工具性手段,不加强创新理念地培养,发展优秀的创新人格,大学生整体创新素质就无法得到质的提高,甚至可能走入歧途。高校德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精神,各种道德要求,最终必须落实于德育实践。行为是思想道德品质的落脚点,主体性德育重视学生道德行为地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体验,通过德育的内化来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入手,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体验,将社会、人类所认可的价值体系、道德规范、性格特质转化为个体的内心信念、价值体系和个性品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体验中成长,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内化,逐步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认知主体、伦理主体、审美主体、自由和责任的主体。

(五)高校主体性德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的是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相匹配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德育方法表现为教育者是主体,大学生只是被当作客体加以训练。它的方法是简单灌输,通过主客体之间单向命令式的活动过程,使大学生转变思想,提高觉悟,最终服从服务于社会、集体的需要,忽视个体发展的需要,忽视个体主体性、能动性及创造性地培育和发展。其结果使得学生更多地具有“共性”而缺乏个性,更多地具有依赖性而缺乏自主性,更多地具有惰性而缺乏创造性。主体性德育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主体,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权益主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服务;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发展主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体能力的增强,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生活,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学光:《创造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科课程的改革方向》,载《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6月。

[2]王惠兰:《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途径刍议》,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4月。

[3]孙秀玲:《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内涵研究》,载《理论导刊》,2004年9月。

[4]陈若松:《论思想教育对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的促进作用》,载《思想理论教育理导刊》,2005年4月。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