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4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全面反映作为一所位于老少边穷地区的高等医学院校,针对本校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将高校德育工作与“大医精诚”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相结合,紧紧围绕思想道德教育的发
作者姓名: 黄岑汉,邓砚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反映作为一所位于老少边穷地区的高等医学院校,针对本校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将高校德育工作与“大医精诚”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相结合,紧紧围绕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变化,主动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把握新特点,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怎样使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符合教育规律,更富有实际成效,不断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学校在“三观”培育、“三热爱”教育、“三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地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岑汉,现任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医学教授,中华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分会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民族医药学科带头人。1982年12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77级中医学专业。2007年4月任右江民族医学院院长,2012年4月任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书记。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达25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诊断的客观化、规范化及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研究。已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各类中医本科教材5部,主持和参与广西科技攻关课题、广西自然基金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获得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软件开发研究成果奖,有丰富的教学管理、中医内科临床经验及科研能力。
邓砚 女,现任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17年,历任广西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就业处处长、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等职,对医学教育管理、学位点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务工作等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伤害流行病、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和研究生教育管理文章30多篇,主持研究课题10余项,主编文集4部;2001年、2005年获自治区教育厅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共2项,多次被评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广西高等学校优秀党员。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探究
浅析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德育改革
坚持隐性德育增强德育实效
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
浅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培养
浅析医学类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谈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人学转向
以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用渗透法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培养大学生思想品格
第二篇 课堂教学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三个维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院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体系的创新——基于最新成果、地方实际和医学发展三个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传承百色起义精神,夯实理想信念之基——“概论”课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民族院校“两课”立体化教学初探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教学评价范畴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分与合——基于医学专业认证
第三篇 实践育人篇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与创新——以广西四所医学院校为例
论社会实践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医学生社会实践与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大学生社团指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
试论红色资源在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对于大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的调查分析
第四篇 心理健康教育篇
浅析大学生学习行为模式对新生适应期影响的途径
家庭环境因素对贫困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低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热情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后现代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群体特质分析
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促进心理教师的自我成长
运用积极心理学加强高校宿舍管理及文化建设初探
……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探究
当代社会,是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尤以信息技术最为发达。我国在各项领域诸如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发展也呈现出全球化趋势,而当代大学生在知识、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其思想动态、个人素质、世界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相比以前的大学生,当今的大学生知识来源广,有助于视野的拓展,但他们也面临现今社会的种种不同价值观的挤压,且很多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临问题时会无所适从,缺少激情和动力,进而在面对社会现实时会产生矛盾心理。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已成为当今高校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高校学生思想素质及价值观现状
(一)注重自我发展,追求实际利益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社会上对一些劳动模范、经济领头人的榜样宣传,能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起竞争观念,对创新发展和自主创业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创造性和积极性,为他们投身社会贡献力量奠定了基础;同时,消极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呈现出他们注重自我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需求、自我利益,关注自身利益大于关注社会利益,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未来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价值判断标准不一,呈现二重性
在价值评判方面,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对自己和对别人对社会的标准双重性,具体表现为以社会公平公正的价值标准评判社会和他人,在评判自己时则不适用这套标准。比如说,学生们对拾金不昧、帮助陌生人等行为在观念上是持赞同态度的,但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则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当前社会的负面事件和不良道德观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三)优良传统的漠视与价值偶像的错位
近年来,大学生对我国的一些优良传统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已不再重视,取而代之的是对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捧,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兴起,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逐渐产生价值偶像的错位,以金钱为标准来衡量人生价值。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矛盾问题探究
(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使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学校教育与社会现象出现冲突时思维冲击、价值迷茫,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如钱权交易、暗箱操作、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败坏的影响,无法再坚守道德防线。另一方面,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配不公的加剧,网络媒体对炫富、高消费生活的报道,导致社会大众心理不平衡,使拜金主义愈演愈烈,使金钱或多或少地成为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同时,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各国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同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也迅速地在全球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腐朽思想通过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进入国内,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最终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方向发展,价值判断趋向实用化、功利化。
(二)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变化是其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因素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弱点,长期的读书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其未能深入了解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对社会的理解停留于理论、趋于表面,同时又由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其思想易受外界事物干扰,情绪情感还不稳定,在面对社会各种价值观冲击时,在心理上充满了矛盾,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必会受到某些错误价值观的引导,形成了追求虚华、崇拜金钱、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
(三)学校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社会存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相对滞后的矛盾,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式枯燥无味、手段单一落后,思想僵化、教育力度不够等问题,学校在学生价值观教育上过于理论化,理论与实际的脱离,说教成分重,仍采用填鸭式教育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反思精神,学生真正认同程度低。
另外,家庭教育也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且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非常缺乏,许多家长没有建立正确家庭教育的意识,同时有些家长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出于对子女适应现实社会的考虑和眼前利益的维护,言行不一,在处理具体问题又采用现实主义的做法,在价值观教育上又掺杂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官本位思想,这种教育方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对当下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一)开展师资培训,树立教师榜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的。”
(二)注重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手段
在教育中,应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运用一切可行的技术手段,给学生上一堂生动活泼而又意义非凡的价值观教育课,化枯燥为情趣,给学生注入正能量,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面对不同思想时能正确辨析其利弊,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发挥学校大环境教育的优势,运用文化宣传的手段对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形成有益于学生心身健康的校园文化,从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加强社会实践,理解人生意义
理论结合实践,让理论知识转化为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学生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中,真正成为学生信念和态度的一部分,才能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自觉地去了解社会,体验自己对社会所做贡献产生的价值不是仅仅用金钱或物质可以计算的,从而理解人生的目标与真正价值。
(四)重视家庭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的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同时,家庭教育有利于情感培养,促进家人情感交流,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更好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此父母要注意对子女的品德、人格教育,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家庭教育,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父母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把教育和实际生活分离,避免对孩子产生负面效应。
浅析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德育改革
道德认识发展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的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科氏的理论和学校德育实践非常丰富和庞大,其中蕴含着许多杰出的研究成果。本文试择其一、二分析之,以期对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有所启示。
一、科尔伯格理论的精髓
一般认为,认知和发展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论要。科尔伯格认为,德育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发展,即一切德育的中心就是要坚持发展道德认知力。他曾对自己的理论要点做了经典性的表述,他说:“我这种理论之所以称为认知的,是由于它认识到道德教育同理智教育一样是以激发儿童就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进行积极的思考为基础的,它之所以称为发展的,是因为它把道德教育的目标看作是经过各个阶段的道德发展。”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51.科氏进而认为:德性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阶段进行,与成熟有关,但不等同;德性发展与认识发展有密切关系,认识发展是德性发展的基础,德性发展不能超越认知发展水平,但两者并不等同,智力发展不等于道德认知发展,后者不可能从前者中自发产生;道德判断的水平取决于儿童的道德认知,并从而决定他的道德行动,只有成熟的道德判断才能产生成熟的道德行动,而不是相反。因此,要提高道德判断水平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情境训练来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只有道德认知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进而才能产生自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行动。
同时,科氏一再强调,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是有阶段的。他把道德判断划分为前习俗道德水平(含惩罚与服从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习俗道德水平(含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人际协调阶段和社会制度与良心维系阶段)、后习俗与原则道德水平(含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权利阶段和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并据此认为教师可以促进儿童的道德向更高一级的阶段发展,但不能拔苗助长,使他超越阶段。科氏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防止下列两种情况:一是将成人的道德观念强加给学生,结果因儿童无法理解而失去意义;二是教师的道德说理低于儿童的发展水平,结果产生消极作用。所以,教师只有聆听并分析儿童所做出的道德判断,真正理解其意义,才能透彻了解儿童的道德思想及其达到的发展水平,从而促进他的发展。
不可否认,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缺陷也是明显的,有的只是一种假设,科氏本人也对此作过许多调整。但科氏理论是有创造性意义的,尤其是他的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道德发展水平实际对学习进行道德教育的观点,与我国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科氏的从学生的道德水平阶段出发进行道德教育以使学生依次向更高的道德水平阶段发展的论点和实践,则更具有层次性、渐进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从中可以获得许多对改革我国学校德育的启迪。
启示一:应当把学校德育的重点和目标放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上,而不是简单背记某些规则,即要着重培养活的能力而不是背记死答案,要重素质而轻应试。纵观我国以往的学校道德教育,情境恰恰相反,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特别是非人文类大学)的道德教育,都普遍存在只注重背记道德知识、满足于应付道德知识考试的弊端,教师只注重死知识的说教而忽视对学生活的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只凭单一的试卷考试判定学生的道德成绩。这种简单的为考试成绩而教、而学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是不利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因而是不合理的。特别是在我国已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无时无处不充满竞争和道德冲突的情境下,学生往往会因缺乏相应的分析和应对能力而陷入道德困境,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发生思想道德障碍。我国近几年一些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证明,强调和注重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后,学生学习的道德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并有相应的能力对不断出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表现出对重大道德问题的较强的判断力和理解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