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青岛滨海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4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阐述了学校以德立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呈现出学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成果,共分为十篇,分别为理论探索篇、课堂教学篇、校园文化篇、网络教育篇、管理服务创新篇、心理健康教育篇、特色经验篇
作者姓名: 韩方希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学校以德立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呈现出学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成果,共分为十篇,分别为理论探索篇、课堂教学篇、校园文化篇、网络教育篇、管理服务创新篇、心理健康教育篇、特色经验篇、队伍建设篇、创新案例篇、调查报告篇。本书内容丰富,注重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创新性与实效性的融合,是建设特色民办高校的有效德育成果,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作构建了新的模式。
作者简介
韩方希(1954- ),山东即墨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青岛滨海学院校长。1992年他弃政从政,创办建国后山东省第一所私立大学-青岛滨海学院。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研究。主持省部级等科研课题6项,出版著作5部,主编教材数部,发表论文20多篇,获得省市科研成果奖9项。先后获得首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民办教育优秀个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第一篇理论探索篇
办一流民办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校风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对建立高校德育工作和大学生道德修养长效机制的思索
德育与心理教育整合的缺位与重构
从系统论看《大学》在德育教育中的现代价值
“大美育”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敬畏感教育之探寻
高校感恩教育之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探究
浅谈如何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90后”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究
从拇指文化看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
第二篇课堂教学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基于“互动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点及路径探析
第三篇校园文化篇
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个人的精神家园建设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彰显民办高校特色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启示
试论我校人文精神的培育
“和谐”思想观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之探析
第四篇网络教育篇
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网络环境下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问题探析
第五篇管理服务创新篇
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难点与对策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第六篇心理健康教育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
以心理测量方法研究大学生总体幸福感
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与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第七篇特色经验篇
构建民办院校“三全育人”机制
建设四型党组织提升民办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
构建民办高校特色德育模式初探
第八篇队伍建设篇
中国梦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初探
民办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探析
第九篇创新案例篇
大学新生教育运作模式探究
2012级新生入校适应不良的个案报告
渗透企业文化拓展德育空间
第十篇调查报告篇
大学生诚信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当代青年大学生人际交往倾向的调查研究
后记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办一流民办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校风
——以青岛滨海学院为例
一流的校风是办一流民办大学的基础,从青岛滨海学院校风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剖析了校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提出了形成一流校风,促进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建议。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其中民办高校707所(含303所独立学院),占比为28.95%,见表1。全国普通高校共有师生总数2616.76万人,其中民办高校师生总数571.93万人,占比21.86%。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先生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中国创建一所一流的民办大学。他认为民办大学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不该是附属品。世界一流民办大学因其深刻认识到:“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人的素质培养远比技能培养重要”,而具有最强生命力。办一流民办大学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就包括校风建设。
一、校风在建设一流民办大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流的校风是办一流民办大学的基础。校风建设是创办一流民办大学,推进自身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和品牌的重要切入点。一所大学的校风如何,不仅影响到学校自身的健康发展,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了周围环境、风气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崇尚“求是求真”的校风,剑桥人则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牛津大学则提出“自学、独立思考、触类旁通、全面发展”,北京大学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的校风是“行胜于言”,复旦大学校风是“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山东大学校风是“求真、务实、开放、拓新”。这些国内外知名大学培养的莘莘学子得到了良好校风的沐浴、熏陶和教化,对其健全人格、提高素养、丰富学识和创造未来都有着终身的影响。
所谓校风,就是学校所有的组成人员,包括学生、教师、职员以及服务单位的全体成员,在学校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校风是大学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动机、态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方法、意志及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了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校风既是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和评价一所学校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准。校风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渗透作用,他感染、激励、凝聚和约束着全校师生。作为一所学校,其社会声誉如何,办学品位如何,主要是看校风。
校风最主要是由教风和学风组成。教风,就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它是一个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的综合体现。它对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对学校校风的形成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严丽纯:《当前加强高校教风建设的几点思考》载《高教论坛》,2010年第6期。。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精神风貌,他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科学精神、学习方法、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董奇:《一流大学须有一流学风》,载《光明日报》,2014年1月1日。。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说:“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他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
二、青岛滨海学院校风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青岛滨海学院建校以来校风建设的经验
1.初步形成师生基本认同的价值观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岛滨海学院的价值观体系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于2011年提出来的,是学校遵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青岛滨海学院的价值观体系可以分为核心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学校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是“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的办学宗旨。这是我们学校存在的理由,也是我们办大学的根本目的。围绕着办学宗旨,学校设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这与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要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公民是对学生培养的最低要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则是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进一步要求。
青岛滨海学院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滨海精神是:“开拓、勤奋、坦诚、务实,追求卓越,自强不息”。滨海作风是:“深入实际,实事求是;雷厉风行,争创第一;大处着眼,小处做起;勤俭为本,国际水准”。滨海育人理念是:“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滨海做事准则是:“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滨海做事标准是:“严、精、实,就是严格、精益求精、实事求是”。
2.工作态度求真务实,不搞形式,而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青岛滨海学院经过21年的发展,始终秉承了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搞形式主义。大学应该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保有拒绝的态度,不能够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需求,或者为了学校一时的利益而丧失了大学应有的品质。一所大学的所作所为要经得起后人的评价,要向社会输送正能量,这是青岛滨海学院办学2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将继续坚持下去。远离社会上的浮躁,远离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培育及引领清新的先进文化,这本身就应该是一所大学必做之事。
3.注重提高师生素质、品质的修养
青岛滨海学院提倡人人平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平等的,教师和院长以及与各行政部门的管理者是平等的同事关系,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共同学习的伙伴关系。学校注重对广大师生素质、品质的熏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注重团结友善,讲究礼仪礼节、文明礼貌。
4.从严治校,严肃考风考纪
严格管理,对学生终生负责,是青岛滨海学院的管理特色,这在社会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称赞,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赖,使学生在报考大学时选择了青岛滨海学院。对学生要求严格、管理规范,已经成为学生选择滨海的理由。
5.注重养成教育,树立大教育观
当今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在日常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历练他们,是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是符合当今时代对大学生所提出的要求的,是一种“大教育”观念。这种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在全校师生中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6.与时俱进,不断进取
从1992年建校到现在,青岛滨海学院从职业高中到大专,再到本科,办学层次在不断地提高,办学的水平、为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地增强。这都是学校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与不足所取得的成绩。什么是机遇?机遇对于每个人,每所学校来说都是一样的。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没抓住就是挑战。青岛滨海学院不断地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民办高校的前列。
(二)青岛滨海学院校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风方面的问题
(1)教师工作动机不正确。学校部分教师,包括工作人员,工作动机不正确,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没有把它当成事业来做。职业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事业是不被经济所左右,甘愿一辈子付出的工作。当一个人的追求与其所从事的职业高度吻合,看成事业的时候,这个人是幸福的。由于部分人的工作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必然出现很多的问题。
奋斗目标和理想,是每个人克服一切困难的不竭动力。学校一部分教职员工缺乏工作的动力,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高远、正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些人在工作岗位上,职业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
(2)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科研兴校,是青岛滨海学院的发展战略,只有教师从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才能够接触到学科的前沿知识,在从事教学和指导学生的时候才能够有高度和深度,才能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而很大一部分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对科研工作被动应付,没有从自身长远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实际搞科研,致使科研水平偏低,科研成果较少。
(3)部分教师治教不严。有些教师,没有贯彻学校严格管理的理念,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迟到、早退,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视而不见,课题秩序混乱,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布置傻瓜式作业,考试出题区分度不高,无法使学生真正地将知识融会贯通;没有为学生推荐参考书,使得学生不了解前沿知识。对此,教师必须严格治教,要给学生介绍课外阅读的书籍,并且在授课前进行过大量、仔细地阅读。
(4)个别教师对学校的价值观认同度低。对青岛滨海学院价值观的认同度不能以来校时间的长短度量。有的人来学校十几年了,其思想和行为与学校的价值观仍然格格不入;有的人来校时间比较短,却对学校的价值观高度认同。认同滨海价值观的老师工作积极,效果显著,开心幸福。不认同的老师干起工作来总是不开心,抱怨满腹,被动糊弄。
2.学风方面的问题
青岛滨海学院从管理角度历来重视学风建设,严格要求上课、考试及晚自习纪律,但由于招收的学生与同类国办大学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机不纯。有些学生上大学是为了体验大学生活,混个文凭,将来找个好工作;有些学生是遵从父母命令,自身并不愿意上学;有些学生是看同学们都上大学了,自己才上。这些学生上学动机不纯,学习没有目标,精力根本不放在学习上。
(2)学习态度不端正,方法不科学。在日常学习行为中,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不端正,上课不听讲、作业抄袭,考试突击,甚至作弊。在学习方法上,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未能改变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大学较为独立自主的学习模式。
(3)学习纪律松散,上课迟到、缺席。学校虽然严格考勤,但仍有个别学生旷课、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这部分学生学习效果差,收获小,成绩往往在班级垫底,导致不能顺利毕业。
(4)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较差。许多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学习不感兴趣,主动性较差,有厌学情绪。
(5)学习劲头不足,缺乏刻苦精神。进入民办大学低分的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学习就失去了目标,学习劲头不足,存在厌学情绪。而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的压力,甚至没毕业之前,家里就给找好工作了,这就使得他们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更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6)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上网成瘾。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升级,学生的业余时间很大一部分都在玩电脑或手机,有的学生牺牲了睡眠时间,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也玩手机。据调查,由于上网过度,37.7%的学生有睡眠障碍,16.9%的学生有思维迟缓的现象,3.1%的学生社会活动减少,甚至有自杀的意念。这些学生把精神寄托在虚拟世界中,这种网络成瘾的现象不仅对学生个人健康产生很大的伤害,而且也对学校正常的学习秩序,对整个学风建设的推动都有校级的影响李文红:《从学生工作的角度探讨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载《职业时空》,2009年5月。
3.管理上的不足
青岛滨海学院在管理上,不断地规范和完善,但目前来讲引入的激励机制作用不明显,效果较差,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把短期激励、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解决校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1.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等人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领导曾经提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面临着激烈的生源竞争,到2016年参加高考的生源大约比现在减少20%。生源的竞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非常惨烈。就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学生是否能找到工作,而是学生所找到工作的岗位、待遇如何。如果没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就不能形成一流的校风,也就培养不了受社会欢迎的人才。因此,教风和学风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2.社会的要求不允许我们放松校风建设
社会对大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上大学已经不难,而难的是上好大学,上那些能够让学生成才的大学更难。学生和家长选报大学时,更多看重大学的教学质量,能不能学到真才实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所以,学校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要提升自身被选择的价值,这就离不开校风建设,也就不能放松校风和学风。
3.学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允许放松校风建设
学校要想生存,首先得有生源,这就需要学校有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口碑来自于学校优良的校风,而教风和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其根本就是要创造优良的学风和教风。
4.解决校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
改进我们的教风和学风,才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有了一流的校风,学校才能在社会上有较好的美誉度,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学生才能更容易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学生就业好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会进一步提高,会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教师的福利待遇也会逐步提高。
三、形成一流校风的建议
(一)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将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化,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明确了大学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提高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品德,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左传》中提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中记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树人是古代先贤最精华的教育理念之一,当今大学应该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要体现时代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中,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全员立德树人是指全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上至校长,下到清洁工、餐厅服务员,人人都有管理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责任和义务,人人抓德育,事事讲育人。尤其,要从对党的事业、教育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热心教育、热爱学生、专兼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
全方位育人就是指在各种场合都要立德树人,如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都是育人的场所,都具有育人的功能。大学校园建筑作为大学文化中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能直观地反映学校的“容貌”,是师生生活、工作、学习的“硬环境”。大学要重视校园规划,不断完善办学条件,要处处体现文化内涵和德育教育,给师生以熏陶和启迪。
全过程就是指将立德树人落实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大学要从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及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抓起,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变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实效。如:青岛滨海学院建立诚信档案,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体现在档案记录之中,使得学生自觉提高道德素质,争当好人,争做好事,促进了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
学校笃信“严师出高徒”的古训,所以大学办学要严格规范。严格管理并不是不近人情,要以一流的人才标准来引领学校的校风建设,严到当严处,对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通过过程控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对于学生多方面的需要要千方百计地满足,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只有宽严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培养目标。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校规校纪的学习,使学生以此规范自身行为,自我约束,坚持养成式教育,从每天的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青岛滨海学院刚通过了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学校处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基本具备。国家对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是天时,青岛市独特的地缘优势是地利,青岛滨海学院形成的师生高度认同的价值观体系代表着人和。此外,学校的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形成,学校建设的软硬件设施基本具备,所以,学校已经具备进一步腾飞的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进一步打造特色,为创办一流大学夯实基础。
(三)加强师德建设,推行治学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教风形成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师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出具体要求。陶行知在《中国乡村教育之一斑》中说:“教师便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影响于学生和乡村人民很大”,他还说:“小教师的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因素,教师的劳动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甚至可能决定或改变他们的将来,好的教师能让“浪子回头金不换”。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并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郑传森:《浅谈校风建设—学陶札记》,载《福建陶研》,2002年第3-4期合刊。。所以,要想形成优良的教风,首先就是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有治学修身的胸怀,自觉提高品德修养,做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老师,要努力学习,严谨治学,做一个学识丰富的老师;同时还要有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抱负,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就会多些努力,少些抱怨,就会培养出具有踏实、严谨的作风、求真务实态度、勇于担当精神和崇高信仰的学生。民办大学要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规范作为培训重要内容,定期开展最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评优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使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遵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到为人师表,起到事先垂范的作用,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四)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手段
学校要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负责。一所学校是否值得大家为其付出,就看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实际在做什么。青岛滨海学院这21年来,始终坚持了为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切身利益考虑,以人为本,对教师和学生负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与条件。
改革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继续深化改革的号角,教育领域,尤其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首当其冲,这势必对我校产生深远的影响。新时期,我们要有危机意识,正确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强化改革。主要改革人才激励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可以说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我们应该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改出成效,走在改革前列,用改革推进一流的校风建设。
(五)坚持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小学、中学要做的事,大学同样要坚持。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张伯苓先生提出:“一好习惯,即将来之一好人格,一有用之学生”,南开大学在校风建设方面将文明素养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岛滨海学院同样注重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让学生跑早操,吃早饭;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见面点头、微笑、问好;倡导“弯腰工程”,校长带头看到垃圾捡起等等,这些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从小事做起的习惯养成教育非常的有效,在校园内形成了健康、文明的风气。既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能确保学校日常教学顺利进行,且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事情。
(六)完善规章制度,形成校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流校风形成的长效机制,对有损和败坏学校风气的人和事,坚决予以严惩,绝不手软;对于优秀师生给予表扬,树为典型。
学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4号(《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及35号(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制定和完善“青岛滨海学院学术委员会规程”及“学术规范”,对教师及学生的学术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促进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学校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3号(教育部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的相关规定,修改完善学校各种考试相关的规章制度,严肃考风、考绩,将考试变成真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培养良好的学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