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德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点赞
教育部思政司委托中联华文出版项目,档案编号:zlhwdy-1

作者单位:钦州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5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主要围绕创建具有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特色的应用型大学,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培养应用型人才,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把师生德育工作融入理论探索、实践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党团建设

作者姓名: 赵君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创建具有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特色的应用型大学,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培养应用型人才,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把师生德育工作融入理论探索、实践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党团建设、管理服务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成果。着力于选编反映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暑期学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形成的有经验、有特色的文章。


作者简介

赵君  参加本书编写作者主要有广西钦州学院党委、行政领导,专家学者,各个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领导,来自德育工作一线、从事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干部,一线专职辅导员。


稿件目录

第一篇理论探索篇

培养应用型人才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加快学校转型发展步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论析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提升大学生海洋意识的路径探究

推动党的十八大精神“进学生头脑”的理论前提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人文素质教育与高校理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


第二篇实践育人篇

高校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从“钱学森之问”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

论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举奉献旗帜铸志愿品牌

钦州市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第三篇思政课教学篇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思考

思政理论课教学服务高校“立德树人”的若干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政治理论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与社会实践互动关系研究


第四篇校园文化篇

以高度文化自觉自信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海涵春育鹏举南天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应用型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浅析校园文化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功能提升

构建具有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科学发展观语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特性探析

对“五类问题”学生应用深度辅导方法的探析

西游记团队模式的第二课堂德育载体功能探析


第五篇网络教育篇

高校官方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社会化媒体下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探析

媒介融合视角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初探

网络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及其美育策略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初探


第六篇党团建设篇

以学促建学以致用创新学习

构建大学生党员思想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思考

广西—东盟合办院校留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刍议高校教工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抓手第七篇管理服务创新篇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研究

地方高校官方微博管理研究

钦州学院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漫谈


第八篇心理健康教育篇

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档案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意义及策略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培养应用型人才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钦州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能否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顺利实现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关键在于能否立足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客观上需要高校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北部湾开放开发急需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为智力支撑

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取决于以人才为载体的核心竞争力,人才资本积累是争取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关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人才需求,为钦州学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重点确定了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海洋产业、高技术、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九大重点发展产业中的人才需求。此外,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业也随着经济区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预测,至2015年,经济区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北部湾经济区大量紧缺人才的需求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失衡,一方面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难、难就业,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也在为寻求不到合适的应用型人才而苦恼。高校只有将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紧密接轨、无缝对接,才能真正培养出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这也正是各地方高校面临的最直接的现实问题。

钦州学院面对这一形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之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明晰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目标,即“主动服务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办学服务面向定位,着力打造“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理工文管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北部湾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应用型大学——北部湾大学”的办学目标。2013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单位。2014年,学校成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二、钦州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助推区域经济的三大特色

近年来,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按照“优先发展、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的思路,逐渐形成了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

(一)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走服务地方的发展之路,加强与广西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与广西沿海产业和行业发展的融合,大力培养广西沿海地区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广西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地方高校,钦州学院更加注重服务地方,并将“地方性”特色提炼为七句话:即努力争当“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的马前卒”、“钦州本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产地”、“引领钦州文化发展的引航员”,“钦州各级地方政府身边的智囊团”、“钦州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便利店”、“钦州高端人才聚集的蓄水池”、“钦州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积极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方面,学校党委确定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学校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海洋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围绕北部湾海洋开放开发

充分发挥临海的区域优势,稳步推进涉海类学科专业建设,主动服务广西沿海地区临海工业、航海事业、港口行业、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建设。学校2010年9月成立海洋学院,填补了广西无海洋类专业的空白,终结了广西有海无学的历史。开设了海洋科学、海产品储运与加工、水产养殖、轮机工程、航海技术等专业,顺利取得国家海事局签发的《船员培训许可证》和海洋渔业船员一级培训机构资质,成为广西唯一一所获得船员培训资质的高校,形成了涉海类学科的办学特色。2014年1月,学校在已有海洋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整合海洋教育资源,成立了海运学院。利用意大利政府贷款1000万欧元,建设北部湾海洋研究和教育中心。中心设有信息与数据处理研究所、海洋保护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海洋环境监测研究室等19个研究所及研究室,拥有先进的设备、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和优秀的科研人才团队。

(三)国际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

学校坚持开放型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打造学校国际化特色。通过有目的的国际合作尤其是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有重点地构筑合作发展、资源引进平台,力图在高等教育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增进学校在科技文化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交流。与美国、英国、荷兰、泰国、越南、新加坡、韩国、印尼、马来西亚、非洲佛得角、几内亚等国家建立教育合作关系,国际教育合作与留学生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9月,在“第五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中,学校分别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印尼穆罕默迪亚大学、印尼万隆理工学院、柬埔寨智慧大学、菲律宾安吉尔斯大学、泰国博仁大学、泰国暹罗大学、越南太原经济与经营大学等八所学校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与马来亚大学、越南外贸大学等东盟高校建立了合作联系,与越南外贸大学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

三、钦州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助推区域经济的四大气色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目标,创新理念、精建队伍、夯实科研、优化专业,强“底气”、聚“人气”、接“地气”、添“生气”,初步形成了面向北部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气色。

(一)创新理念,敢为人先,干事创业强“底气”

作为广西沿海地区唯一的公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坚持创新理念,敢为人先,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领跑者。率先成立了广西乃至西部第一个海洋学院,成了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高校和广西转型发展的首批试点高校,率先建设轮机实验室和航海实验室,率先与广西海洋局签订共建国家级海洋实验室,率先与广西海事局合作开展船员教育与培训等等一系列领先举措,率先提出要紧扣海洋生物、港口物流、石油化工等临港产业发展需求和就业需要,率先实施“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战略活动,将创先争优、学习创建活动与迎评促建结合、与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结合、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结合、与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结合、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六个结合”。与此同时,学校党委按照“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总目标,在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建立校企战略合作的共享平台,牢固树立“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办学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事业单位需求对接、科研项目攻关与企业发展或产品升级对接”的“四对接”工程,建立起“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教学、科研校企合作新机制。学校主动走出校园,积极与企业对接,承接校企合作项目,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员工培训、产品攻坚等工作,激发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举全校之力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精建队伍,行业领先,情系地方聚“人气”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应用型”师资队伍作保障。学校在加强“双师型”师资引进的同时,针对青年教师缺乏企事业实践经历的问题,连续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建立起了青年教师校外挂职锻炼工作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应用型”教师队伍,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尤其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强力支撑。近年来,选送100多名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促使青年教师熟练掌握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真正要求。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努力寻找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调整现有的课程设置模块,大量增加了实践课程及学分,并完善了一系列学生学科竞赛和应用型学科建设的奖励机制,以赛代练,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全国性的学科竞赛,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平台。近三年来,我校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信息技术应用大赛、“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机器人大赛、化工设计竞赛、亚洲大运会广告设计大赛、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华情朗诵比赛等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均获得骄人成绩。

(三)夯实科研,学生参与,师生协同接“地气”

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三者之间互为补充、互利共赢的关系。提升科研水平层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舞台,又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反之亦然。为此,学校党委大力倡导诚信学术、高层次科研成果之风气,在科学研究中提倡师生合作,以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项目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比如,助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更新技术,生产部分农用机械产品;为广西沿海地区研发地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师生参与钦州市政府组织的“振兴钦州坭兴陶”项目研究,为改进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的制作工艺技术做出了积极贡献;美术专业学生参加坭兴陶设计与制作;外语专业和小语种专业学生参加外事活动和在学校涉外活动中担任翻译、志愿者等等。学校与钦州市检验检疫局共建国家级实验室;与钦州市力顺机械有限公司、钦州港务集团、钦州海华蚝业公司等企业合作,向地方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为了让学生到企业就能“扛得起、用得上”,学校与140多个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科研实践实训基地,积极探讨应用型人才新的培养模式。近年来,与香港美丽华集团、钦州港口集团、广西嘉华钛业有限公司、钦州新合力公司、深圳智能通信信息公司、钦州坭兴陶瓷等企业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打造应用型人才。香港美丽华集团在钦州学院开设冠名班,并在校内增设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课程模块,派出公司业务骨干参与到教学课程设置模块中去,业务骨干针对企业人才素质需求亲自到校为冠名班学生进行业务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得到知名企业的现代化岗位培训。同时,学校还聘请校外企业技术业务骨干担任校外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写作。

(四)优化专业,培养专才,立足实际添“生气”

近年来,学校想方设法“对优势专业给予全力支持、对优质资源进行整理开发、对优良品牌着力培育,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大力优化学科人才结构”,着力写好一个“优”字。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力财力的大量投入之后,学校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扛得起、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相当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0%左右,名列全区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通过与钦州市委市政府等行政及事业单位合作,为相关单位输送实习生,并向地方基层派驻干部和实习生,定期邀请市委秘书长为学生讲授公文写作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年的东盟博览会上,都会出现钦州学院的老师、学生和留学生的身影。几年来,学校输送了100余人次为东盟博览会做翻译。通过组织中越青年大联欢,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广西区运会输送裁判100多人次,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今,与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广西嘉华钛业有限公司、香港美丽华集团等企业遍布钦州学院优秀毕业生的身影,不少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在香港美丽华集团,已有30余名毕业生升职为营运、人事、采购、销售等部门部长以上职务,为该集团北京国金轩餐饮有限公司获得业务顶级杂志《TimeOut》推荐评定的“年度最佳主厨”、“最佳服务体验餐厅”、“最佳新晋餐厅”、“最佳高端中餐厅”等殊荣。而美术创意学院廖提章同学的坭兴陶作品《印象·壮乡》在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标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1“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该作品在2012年3月被广西区政府选定为国礼品,在4月份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奠基仪式上送给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

四、钦州学院助推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五大机制

学校努力打造“临海工业”、“石油化工”、“海洋经济”、“中国—东盟”、“北部湾经济”等五大品牌,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模式,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五大机制。

(一)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年度修订,实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形成“调整、优化,再调整、再优化”的动态过程,在坚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适度超前的原则、凸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并每年都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认真修订,使得培养方案注意将行业技术发展、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实际工程案例、职业能力标准等及时转换为教学内容,体现学以致用,注意理论基础、突出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中,明确将“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作为一条基本原则,突出人才培养的服务地方的导向。

(二)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教育,构建实践应用教学机制

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探索实践教学中新的形式和有效途径,把真正体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项目、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纳入教学体系,根据能力发展规律,实施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此,学校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积极开展认知实践教育活动,组织新生走进广西北部湾沿海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了解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倡导“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提倡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中让学生学习。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合作办学的路子,与广西海事局、广西交通运输学校联合签订《航海教育与船员发展合作协议》,积极与北海、防城港市、钦州市各海洋部门建立了合作和共建关系,积极与广西海事局、钦州海事局、钦州港务局、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广西钦州市桂钦船务有限责任公司、钦州力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实训基地,探索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积极探索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实施机制。凡是属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专业,基本上都采用以学校或学院为主导、企业全程参与、分段参与或嵌入课程等模式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引入行业标准推行多证书制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机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习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角色转换期,设置了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轮机工程、港口物流、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实行3+1、2+1的学制模式,学生在最后一学年完全进入行业,可以去生产企业、物流企业、超市、酒店、旅行社等单位进行实习。学生一毕业就直接聘为正式员工,实现毕业就业的无缝对接。以建立船员教育体系为契机,引入国际化的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以国际标准规范学校12个受控部门的管理和运作,并以此带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比如,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专门制定了《钦州学院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认真组织轮机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甲类三管轮/三副考试”等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培训,努力提高我校航海类学生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通过率。

(四)丰富第二课堂打造创新创业园区,促进职业能力生成机制

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在课余时间认真做好“两条腿走路”的教育策略,积极促成学生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的生成。一是以社团为载体,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如市场营销专业的营销协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调研、个人网店建设,为企业进行产品宣传、保险代理、营销策划、商情分析等;创业协会每学年都举行创业大赛、就业创业培训、家教服务等等活动,促使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体验实习;二是丰富扩展“四练”内涵。比如在教育学院开展深入开展练讲、练写、练做、练艺活动,培养学生组织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写作能力、动手能力等;三是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等项目,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引导大学生通过创业项目,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2013年,我校大学生创业园被确定为首批“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五)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应用能力保障机制

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应用型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师既要具备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又要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只有自身具备“实践训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只有教师自己做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讲授实践教学的课程。只有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学校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现场考察,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以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同时,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有工作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比例,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是要建设两支教师队伍,一支教师队伍负责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支教师队伍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教学和实训。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对本行业的行业现状、技术要求、发展趋势、企业管理等有一个比较全面了解,而且大大增强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职业能力训练有机结合。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