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创新研究
点赞
教育部思政司委托中联华文出版项目,档案编号:zlhwdy-1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3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以处于大中小学衔接阶段的学生德育工作为研究视角,以处于大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为切入点,在宏观上分析概况当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内容、途

作者姓名: 鞠忠美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处于大中小学衔接阶段的学生德育工作为研究视角,以处于大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为切入点,在宏观上分析概况当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内容、途径、主体及学生品德评价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做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作者简介

鞠忠美,1973年生,山东省莱州市人,1996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2008年在山东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齐鲁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近几年省部级课题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稿件目录

导论

一、研究现状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内容结构与观点

四、成果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开展

一、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依据

二、中央对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重视

三、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研究进展与成效

第二节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

问题

一、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取得的成绩

二、当前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造成当前德育衔接工作问题的原因


第二章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其对德育衔接工作的影响

一、关于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的相关理论

二、处于大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三、学生身心发展对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环境因素与大中小学学校德育衔接工作

一、关于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影响学校德育衔接工作的微系统环境因素分析


第三章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

第一节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

一、中小学校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的发展变化

二、高等学校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的发展变化

三、大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发展变化的特点

第二节德育内容与德育衔接工作

一、从德育内容看当前德育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德育衔接工作内容的确定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


第四章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

第一节不同教育阶段学校德育学科课程与德育衔接

一、现行各教育阶段德育学科课程的设置

二、各教育阶段德育学科课程教学安排

三、充分利用德育学科课程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

第二节日常德育工作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

一、班级管理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

二、少先队、共青团和党支部工作与德育衔接工作

三、学生会工作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

四、学校军训工作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

五、其他德育途径与方式


第五章品德评价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

第一节品德评价概述

一、品德评价的内容

二、品德评价标准

三、品德评价方法

第二节品德评价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

一、做好品德评价对推动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意义

二、当前学生品德评价存在的问题

三、做好品德评价工作以推动德育衔接工作的展开


第六章德育工作者与大中小学学校德育衔接工作

第一节班主任

一、班主任在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发挥班主任作用推动不同教育阶段德育衔接工作的

进行

第二节辅导员

一、我国辅导员制度及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二、高校辅导员在德育衔接工作中的作用

三、发挥辅导员作用,推进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

第三节德育学科课程教师

一、德育学科课程教师特点及其在德育衔接工作中的作用

二、加强德育学科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以推动大中小学德育

衔接


小结


附件一: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重要

意义

二、准确规范各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和内容

三、科学设置各教育阶段德育课程

四、积极开展各教育阶段德育活动

五、努力拓展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

六、切实加强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的领导


附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调查问卷附件三:辅导员队伍调查问卷附件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德育衔接

功能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导论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由于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思想道德水平的不同,所以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等是不相同的。但整个学校教育的目标又是唯一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劳动者,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关注不同教育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衔接问题,是学校德育工作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和德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不同教育阶段德育衔接工作。

一、研究现状与意义

近几年,教育部和各省都比较关注对如何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研究,一系列书籍和论文相继出版和发表。这些书籍和论文对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如何做好德育衔接工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内容涉及如何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著作主要有:詹万生主编的《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一书,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整体构建小学、中学(中职)、大学德育工作,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詹万生等著《和谐德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一书从和谐德育的思想渊源、基本理论和时代价值系统探讨了和谐德育的理论体系,并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提出了和谐德育的实践模式。关于学校德育工作,从系统论的角度从目标、内容、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学校德育体系。

刘素芬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衔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历程和对以往改革的思考,直面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指出整体规划是解决大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问题的关键。整体规划的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和评价体系等。余立的《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一书,也对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这些著作对如何做好德育衔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在考虑有利于德育衔接时,对学生的特点缺乏考虑或者考虑不够。

同时,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有一系列关于德育衔接工作的论文发表。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2005年以前,一些专家、学者首先论证了重视德育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做好德育衔接工作提出了思考。如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唐国忠老师的《高校德育的横向衔接和纵向拓展》(《鸡西大学学报》2001.4)一文和胡顺老师的《德育纵向衔接与横向联系的几点思考》(《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文章,都是从当前德育现状,指出通过重视德育工作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提高德育效果。2004年,杨镇和王霞娟老师发表的文章《关于我国大、中、小学校道德教育衔接的探讨》(《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和陆琴雯老师的文章《高校德育课教学如何实现与中学政治课的有效衔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同样论证了搞好大、中、小学校道德教育衔接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2005年,于少谦老师的《高校德育工作机制问题与对策的思考——构建一个相互衔接、补充、协同、配套的大德育工作机制》(《福建金融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5.2)和蒋雪岩老师的《教育的链条不可割裂——对大学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的思考》(《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重要性。

二是2005年以后的论文对如何做好德育衔接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了较多的阐述。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在《意见》中,提出了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重要意义,准确规范了各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和内容,规定了各教育阶段所应设置的德育课程和所应开展的德育活动,并提出了拓展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所以,从2006年开始,一些发表的文章开始更多地重视如何实现大中小学德育的衔接工作。如:樊学艺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合理性建构的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兼谈“习惯课”的重要性》(《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苏静、张润枝的《论大学与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北京教育(德育)》2008.2);王万军、侯居茌的《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衔接问题研究》(《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9);牛芳的《浅谈中学与高校德育课教学的衔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徐俊峰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和张慧雨、孙昱的《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的重要性及其措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徐永赞、陈新亮的《当前大学与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及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1.30);鞠忠美的《对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12.23)、《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思考——基于德育衔接的需要》(《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以生涯规划为着力点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中国成人教育》2013.22);刘咏宝的《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2)等。

三是近几年来,从理论上阐述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论文明显增多。如:赵翠玲的《从系统论看我国学校德育衔接问题》(《云梦学刊》2007.12)、王鲁宁等的《关于青少年学校德育教育衔接问题的方法论探讨》(《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和《学校德育衔接方法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的实质——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解决方法的哲学思考》(《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2)、周琴和胡昂的《构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机制》(《皖西学院学报》2011.2),分别从系统论、方法论和哲学的角度阐释了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叶雷的《论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概念与标准》(《皖西学院学报》2011.6),从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两个方面对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标准提出了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学者注意到应从学生特点出发,实现德育工作。如:贺雪梅的《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系统工程》(《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8)一文,通过分析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形成的特点,从学校德育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及育人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实现德育纵向衔接性。陈强的《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学校德育的纵向衔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9)一文,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德育特点和德育关系,最后提出了德育衔接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可以说,随着《意见》的出台,大中小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标准,许多学者、专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释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这些研究成果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知识的养料和思想的启发,同时由于各位作者研究的视角不同,其研究的侧重点及其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又为我们的研究深化提供了理论创新空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并将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把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劳动者和接班人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学校教育要注重立德树人。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及对如何推进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而且还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

第一,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有效方式,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主体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制约着认识。正如恩格斯所说:“事实上,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像,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上受到得出该思想映像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6页。主体的身体素质是指人的劳动器官、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所具有的条件和功能。主体的精神素质包括主体的思维方式、科学知识、价值观念及非理性因素。通过研究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制定工作方式,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求。

第二,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认知特点、思想实际出发,思考如何推进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加强对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研究,可以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的发展。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而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的实现并不是仅仅一次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或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或一定时间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能完成的,其作用的实现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的作用,需要受教育者长时间的思想道德修养过程,而这一过程既具有阶段性特点,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而如何做好思想道德教育的衔接工作,这是每一名德育工作者所应考虑的问题,也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有助于深化思想道德教育理论。

第三,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特点,思考推进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有效方式,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大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互脱节的现象。这种脱节现象导致的是重复教育,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德育工作的不认同,进而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所以,通过研究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特点,探索推进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有效方式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

第四,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做好其他课程教学衔接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中小学课程内容都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设置。大中小学对各课程都提出了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涉及一个相互衔接的问题。而本课的研究对于做好其他课程教学衔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我们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处于大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德育工作为切入点,在厘清当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开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在分析处于大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的基础上,从德育目标与内容、德育途径与方法、品德评价和德育工作者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当前德育衔接工作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德育衔接工作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其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时代特点,从整体上分析把握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特点,以期在探求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了解大中小学生所具有的理解接受能力方面取得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其所具有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处于学校生活转折点的学生进行特别关注,如小学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初中一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处于学校生活的转折点,由于即将面临或已经面临新的学习或工作环境,由于对未来的不可知性,这些年级的学生的身心会发生相对较大的变化。而做好处于学校生活转折点的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关键。所以,在对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有了一定把握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关注处于学校生活转折点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望在掌握这些学生身心特点的发展规律上取得突破。

其二,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环境因素对大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思想发展的影响。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境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所处的环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相对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学习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处于大中小学衔接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分析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学习环境变化对学生思想带来的影响,并注重发挥环境因素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是研究与推动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三,从方法论的角度,根据所掌握的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力求在探求推动德育工作有效衔接的方式方法方面取得突破。教学“贵在得法”,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从其中得到乐趣,并有所收获。如,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适合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使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接受能力不同,对实践的内容、形式也有不同的要求。

其四,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社会学的社会调查方法,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手段,以期在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想实际方面取得突破,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探索适合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德育工作内容。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识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能动性。所以只有教育内容贴合学生实际,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教育目的。而处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所面临的环境不同,关注的问题内容、问题的关注点以及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都会有所不同。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有利于确定有效的德育内容。在这一方面,由于面临的环境的改变程度相对较大,处于学生生活转折点的学生仍然是要特别关注的群体。

其五,在以上探索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运用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力求对如何有效推动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在本书的研究中,主要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首先,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出发,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整体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对学生成长轨迹进行整体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处于大中小学衔接教育阶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以及学生身心、认知发展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其次,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现状。最后,从德育工作的不同方面着手,结合大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思想实际,思考如何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内容结构与观点

在上述思想方法指导下,本书设计了七大部分内容,主要思想观点如下:

(一)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现状述评

着重从三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有关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一是概述了近年来,特别是《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下发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在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重要性、理论及方式方法等问题的研究现状。二是阐述了上述研究成果的理论突破及其影响,指出这些研究成果为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外,也为深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创新空间。三是从学术价值、理论创新和现实需求三个方面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的意义。

(二)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现状分析

着重从两个方面对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进行了阐述。一是概述了当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开展状况。二是阐述了当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开展受到党和国家及德育研究者、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过程决定了要注重不同教育阶段德育衔接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涉及德育衔接的文件相继出台。党和国家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进行。同时,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工作也为进一步做好德育衔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上的借鉴。

当前,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不同教育阶段德育目标与内容的规范、德育学科课程体系及德育工作体系的形成。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衔接工作体制机制、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和德育效果五个方面。造成当前德育衔接工作问题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存在,德育工作者衔接意识淡薄及与其他教育阶段德育工作者沟通不够,不同教育阶段某些德育环节的中断或削弱。

(三)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影响因素

着重分析了影响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内”“外”两大因素:一是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二是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学校与家庭。

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首先要注重德育工作与处于不同教育阶段衔接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思想实际相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是确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检验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除了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之外,处于大中小学衔接阶段的学生与其他年级的学生的最大不同是衔接阶段的学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给他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心理、思想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环境,了解新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困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确定德育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有利于推动实现不同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顺利衔接。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环境发展变化的情形下,注重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做好德育衔接工作。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