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4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主要围绕理论探索、课堂建设、实践育人、校园文化、网络教育、管理服务创新、党团建设、队伍建设。这部文集的研究成果涉及的内容广泛,既有宏观视野的思考,也有微观层面的分析,既有对学院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深刻
作者姓名: 袁斌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理论探索、课堂建设、实践育人、校园文化、网络教育、管理服务创新、党团建设、队伍建设。这部文集的研究成果涉及的内容广泛,既有宏观视野的思考,也有微观层面的分析,既有对学院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深刻分析,也有对学院未来发展的美好展望。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进云南艺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实现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袁斌,男,现任云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先后在昆明大学、共青团昆明市委、中共富民县委、共青团云南省委、中共德宏州委、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云南艺术学院工作,担任多个岗位党的领导职位;在担任领导职位期间,认真学习党在每个时期理论成果,紧密给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探索、研究党的理论建设问题,形成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参与云南省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的历史与预测的系统研究,作为第一作者与潘玉君同志编著《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实证研究》(全书4册),共计190万字;主编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届创意系列设计作品集;参与《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一书编著工作,全书21万字;作为副主编,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一书编著工作,全书24万字。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艺术院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高等艺术院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
建立和完善育人“森林生态”——对综合艺术院校育人机制的思考
浅析艺术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
中国梦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二篇 课堂教学篇
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取得成效
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增强三个自信的新要求和路径选择
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途径探析
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塑造
艺术院校“两课”教学与科研困境的对策
泰国布拉法大学“学长制”模式的启示第三篇 实践育人篇
责任与行动“中国梦”视域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走进云南昭通“三下乡”活动纪实
云南艺术学院学生下庄小学支教报告
第四篇 校园文化篇
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服务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做校园文化先锋扬艺术教育德育——以民族文化月实践活动为例浅谈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第五篇 网络教育篇
网络文化背景下艺术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第六篇 管理服务创新篇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艺术类高校德育建设的思考
大学生管理服务模式探析
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思考
班级管理的艺术——以云南艺术学院2011级文产班为例
第七篇 党团建设篇
高等艺术院校统一战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高校特色班级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作用探究
发挥高校党团组织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如何培养高校学生干部
新时期高等艺术院校党建工作创新实践研究——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为例
艺术类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云南艺术学院为例
创建特色基层党建品牌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八篇 队伍建设篇
抓住机遇努力提升音乐学院教师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高校人事管理现代化建设
创新艺术类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路径选择
后记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知行合一,乃德行天下。理论是旗帜,是方向,更是坐标。推进艺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在理论引导,贵在实践拓展,成在坚持完善。探索艺术院校德育理论,建设大学生德育体系,拓展德育平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艺术院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当今世界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许多国家都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出发,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如今各种思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高度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要意义和战略要求时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追求的现实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价值准则。“三个倡导”既是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又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大部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国家意识形态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我国正确的思想、文化发展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不同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当前,我国社会思潮呈现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迷失、理想动摇、价值追求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新风正气的形成,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大学生,其人生走向和价值追求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和主导价值的传承。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艺术类大学生也是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担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然而,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西方国家加强了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各种不良思潮纷纷入侵,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成了西方国家进行意识渗透的重要对象。艺术院校的办学拥有自身的特点,和普通院校相比,无论是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还是学生学习生活方式都充满着艺术教育的特色。在新时期,如何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努力提高艺术院校的办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然而,当前的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如何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集中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及价值追求的愿望,既体现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广泛性要求;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主导作用,因此,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从而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兴国之魂”的主导作用,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院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利于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受众群体,有利于增进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有利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基础和智力条件。
二、艺术院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并彰显时代特色的理论。为使这一理论发挥影响人、争取人、引领人的重要作用,充分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教育的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人们的内在精神信仰和现实的行为追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作为一种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理论教育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和长期坚持,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伊始就明确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类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重要引领者和思想文化的传承者、发展者,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的成效,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走向和价值追求,进而影响到中国文艺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传播、发展与完善的战略需要。
(二)当代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的迫切需要
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主要集中在专业素质教育方面,价值观教育处于从属地位。一些艺术类的大学生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重专业素质、轻思想政治素质的现象。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艺术类大学生重专业学习、轻思想政治学习的情况尤为突出,加之各种外来的和内在的不良文化和腐朽思想观念的冲击,使得原本就比较脆弱的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缺乏实效。当前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有效地指导现实问题的解决,缺乏实效性,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下文化多元化、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等现实需求。从价值的角度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的融入,使得一度追求实用和功利化的高等艺术教育正遭受人们的批判,教育的人文诉求在中国得以张扬,谋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已成为世纪之交大学教育的一种重要转向。张应强:《大学的文化精神与使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但为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价值引导和精神动力,又能适应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适应个体不同层次和不同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有效拓展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受众范围,能够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统领作用
任何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强力支撑,中国的发展也毫不例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不曾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侵蚀,导致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不断加剧,给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一面能够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奋进的精神旗帜。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和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时期,一些原有的价值规范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但与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规范又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处于社会文化价值冲突的中心,他们的价值观在个人理想与现实、人与社会、新与旧的冲突之中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迫切需要通过价值观的整合与构建,使之在承接主导价值的前提下拥有其自身自由勃发的生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方向性、导向性是全面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这就解决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样培养大学生”的核心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统领的作用。
三、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核心价值观教育初具成效
自从党中央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至今,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学者都对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情况做过相关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初见成效。如有学者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情况做过相关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如下:博士生为87.2%,硕士生为73.3%,本科生为58.1%,大专生为42.6%。在对“您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是?”的回答中,选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89.2%。张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载《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的其他回答中,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正确率都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学生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大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健康积极、是非分明,有82.6%以上的学生赞成“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考虑利益问题时,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刘红霞:《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研究》,载《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良好的、健康向上的,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较高的认同度,支持“诚信是做人之本”的学生占95.2%,赞同“孝是做人之根,百善之首”的占94.2%,认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占86.9%,还有85.9%的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表示“奉献社会”是参加志愿服务的最主要目的。教育部:《“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载《中国教育报》,2011年6月4日。种种数据表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比较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见成效。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缺乏实效与活力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我国有着辉煌的历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无数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干的优秀人才。从全国艺术院校的整体情况来看,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绝大部分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水平较高,爱祖国、爱人民,荣辱分明,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也纷纷涌进高校,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热衷于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是非分辨不明,荣辱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度下降,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甚至在校园中,也发生一些失德、不雅行为,等等。新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不良文化等开始挑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然而,当前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不能很好地应对各种现实的挑战,我们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开展形势与政策等专题讲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相对不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不少学生出现上课不带课本,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甚至是交头接耳,翻弄手机,看课外书等现象。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平时学不学无所谓,自己以后也不会从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成绩只要及格就行。另一方面,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仍以灌输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很难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传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原本就比较单一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更显得缺乏实效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