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3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立德树人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并在理论探索、课堂教学、实践育人、路径创新等方面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成果,为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收集了近三年来,学院党政领导和一线
作者姓名: 周建松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立德树人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并在理论探索、课堂教学、实践育人、路径创新等方面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成果,为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收集了近三年来,学院党政领导和一线教育工作者40余篇研究成果,为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简介
周建松,男,硕士,教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第二届黄炎培杰出校长,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大学素质教育分会副会长,全国金融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在《金融研究》、《财贸经济》、《浙江金融》发表金融专业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复印和《新华文摘》转载,出版金融方面专著15部;2003年以来在《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职教育论文近100篇,出版专著5部。
总论 论“六业贯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及其实践
第一篇 理论探索
财经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综合量化评价体系建构
道德信任:现代高职教育的典型性缺失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论高职院校教师角色与教师道德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逻辑的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德育视域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双板块互联: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模式研究
立德树人视野中的高校素质教育实现路径
深化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探赜
第二篇 课堂教学
着眼教学实效探索高职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新路径
专题组式教学改革的应然逻辑与问题预设——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刍议
“三全育人”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创新
引入项目教学建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行动研究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文化经典教育进入高职教育课堂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技能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思考
第三篇 路径创新
试析多元立体化育人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与途径探讨
文化共融视角下的金融应用型人才诚信教育模式构建
高职人才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廉政文化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路径研究
幸福教育:高职生积极人格培养策略
人力资源视阈下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探究
“双因素理论”视角: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高发类型分析及引导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建设初探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机制的创新
第四篇 实践育人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建设与思考
加强高校师德教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深化高校“平安校园”机制建设的思考
高职生德育从哪里下手——基于一所高职学校2012级学生的抽样调查
构建“五位一体”的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模式
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论高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微博环境下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挑战与机遇
高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实证研究
后记
总论
论“六业贯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及其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在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这就整个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运行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较高层次的一种学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形式,其新在何处?特色在哪里?一直在探索和发展之中,并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影响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其原因不在于规模是半壁江山,而在于面向基层一线实用、管用、耐用、实践、实干、实在。在这过程中,许多院校更是在遵循规律的同时,因校制宜、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提出并实践的“六业贯通”的人才培养理念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在实践中升华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型形式,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坚持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十余年来,整个高职战线,围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这些要求,尊重和运用市场规律,突破传统压缩饼干型教学模式,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做了探索性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全面践行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在执行和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方面做得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如何在教学、学生管理中从学生需要和特点出发,从落实和满足学生的愿望出发,尤其是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规律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工作,较之其他各类各层次教学,高职教育在这一点上是做得比较好的。
(二)始终坚持开放开门办学的办学方针
高职院校积极主动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第一线,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设立专业,制订人才培养规格,改善办学条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和双师素养的教师队伍,紧密联系行业企业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乃至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实效。
(三)构建多样化的“四合作”办学模式
各高职院校坚持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育人为主要的“四合作”办学模式,把高职教学全方位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最大可能地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力量,整合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促进了学校办学与行业企业的有机结合,采用多种方式共建共管实验教学基地,包括推进校内实践基地生产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等,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四)广泛开展订单人才培养
订单人才培养是近年来在高职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也是联结教学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途径,各院校或适应需求或找建下锅,探索出了多样化、大规模的订单式培养方法,有“2+1”式订单,有“1+2”式订单,有一入学乃至未入学就组建订单班的,还有按照企业单位需求而招生的等,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五)不断丰富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
高职战线遵循规律、与时俱进、锐于创新、不断探索,在以生为本办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利用开放办学条件和“四合作”机制,结合订单人才培养,创造出了许多具体、丰富多彩且实有实效的人才培养具体模式,包括“2+1”人才培养模式,“2+0.5+0.5”人才培养模式,“411”人才培养模式,岗证单人才培养模式,“三方联动、三位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等,大大丰富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理论,也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六业贯通”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基本思路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目标来进行,必须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以最大限度地适应人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标,以最大可能地满足行业企业单位的用人需要为指向,并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以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种理念和做法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它只不过是手段、方法、形式和载体而已,其最终的要求是:学生经过高职三年的学习,顺利实现从普通中学生向现代职业人的转换,毕业生初次上岗率高,适应能力比较强,并在岗位上能够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实现人生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六业贯通”的人才培养理念,具体思路是:
(一)办好专业
这是前提,专业设置要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从行业企业需求出发,正确布点,科学布局,努力把专业办成具有浙江特点、高职特征、学院特色的专业,要求每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实现对口就业、优质就业、顺利就业、初次就业有冲击力,岗位迁移有适应力,人生发展有持续力。为此,必须经常性开展人才需求调研,研究人才市场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该校在专业目录外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的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尤其是紧 浙江农村金融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具有针对性、适需性,不仅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而且还拓展了继续教育和岗位培养工作。又如,该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过去强调培养一线柜员,主要注重业务操作和技能水平,经过多次调研,发现学生产品意识营销能力十分重要,后调整为三熟二会有,即熟练操作、熟知产品、熟悉营销,有科技人文、有职业素养,会参观分析,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强化职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是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岗位培训的有机结合,因此,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除了坚持开放办学、紧贴行业企业一线,重视对职业岗位的分析和研究以外,还十分注重推广和拓展与行业企业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并与行业企业结合组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在教学中引入行业企业从业必需的岗位资格证书,从而使专业教学具有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当前“80后”、“90后”学生的特点,特别强调了,要把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业务操作能力和业务动手能力,更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真正做到德才兼备、素能皆优。在这一过程中,该院专门建立了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基地,设立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明理学院,围绕“明法理、明德理、明情理、明学理、明事理”等内涵深入展开工作。
(三)注重专业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丰富而多彩的世界,但学生以学为主,这是办学上基本规矩和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强调能力为重的背景下,处理不好就会受到冲击和挑战,因此,既要强求学生面向实践,跳出书本,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岗位的实际能力,以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教学脱离实践,育人脱离需求,又要防止以一种倾向压倒另一种倾向,混淆职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区别,淡化学校教育上规律,过多削弱知识的传授和必要的理论分析,过分地削弱对学生课堂教学和学业的考核。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还是要强调学生以学为主,还是要谋求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对一些理论课程的教学也要坚持,适应做到必需。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考核和要求,也应该回归到以学为主。近年来,围绕学生党建工作中一个基本条件的设定之争,就是一个例子,最终,大家还是统一到以学为主上。
(四)重视就业
就业乃民生之本,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正因为这样,就业率、就业质量一直是高职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指标,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如何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更新和优化教学方法,这是高职教育必须努力坚持的。为此,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视就业工作:一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市场适应量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积极营造学校办学的合作氛围,谋求更多的行业企业提出需求,合作就业;三是号召学校教师干部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帮助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工作;四是学校内部强化对就业工作的担任领导,真正做到第一把手抓就业,考核奖惩促就业,齐抓共管强就业;五是千方百计动员校友力量,综合利用家长和社会等力量推进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六是采用订单培养、跟单培训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提高学生就业水平,全面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
(五)鼓励创业
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因为,与普通高中比,普通高中的教学主要是知识的传授,基本上与创业无关,中等职业教育也属于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兼顾少量升学,但中职毕业生由于年龄轻、社会阅历浅,而创业实践涉及法律、市场、工商、社会等综合知识和能力,因而,对于中职毕业生来说,还是一件难事。传统普通本科教学虽在理论教学、知识传授方面更高一筹,但由于受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影响,尤其是考研指挥棒的导向,往往对创业教育比较忽略,因而,创业工作开展得不也不是很好,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无论是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培养模式都比较符合创业教学与创业实践的要求,因此,采取鼓励的方法是必要的,这样做,既有利于引导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从长期来看,又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共生体”的建设,从而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至于创业教育本身,我们要鼓励其从小着手,提篮小卖,门面销售,电子商户都属于其范畴。当然,能够建厂创公司,更应鼓励发扬,把鼓励创业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纪中介等专业中尤其有意义。
(六)成就事业
一般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是个人从学生时代迈向社会的最后一站脱离学习阶段,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不该要瞄准就业、重视就业,还必要着眼事业,规格人生。作为学校,既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在重视学生充分就业、对口就业、优质就业的基础上,为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学校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校友会工作,注意校友桥梁的沟通,校友文化的传承,校友平台的搭建,形成校友与学校事业的互动机制,形成助推每一位校长成长的氛围,坚持做到重视成就校友,关心弱势校长,巩固老校友,开发新校友,把校友会建成成就校友名园,成长校友系园,全体校友的家园。在这同时,学校也必须十分重视学校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支持和促进校友成就事业。
三、“六业贯通”人才培养理念的实践成效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国家示范建设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六业贯通”人才培养理念,已经过5年多的实践,与此相适应“学生千日成长工程”也支持和支撑了“六业贯通”人才培养理念的实施,几届毕业生正以良好的风貌走上工作岗位并在岗位上发展。实践证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
一是比较充分地贯通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是中共第四代领导核心提出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如何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素质为要?“六为贯通”是最好的实践和最佳诠释,因为六业贯通从出发点和立足点上都是以学生的成才成长、优质就业、岗位发展为基本点,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为抓手,强调学生在校三年,学校不仅要做好一千日工作,更要关注其未来和长远。
二是比较全面地把“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要素的概念模型融入教学之中。要真正做到“六业贯通”,必须把学校和专业建设立足在根植产业、依托行业、融入企业、强化职业的链之中,并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色所在,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所在,“六业贯通”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以专业建设为基点,把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连在一起,融为一体,最具实践性和创造性。
三是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金融行业是全社会平均薪酬最高的行业,人才供应一直是供大于需,这几年尤其如此,研究生临柜不足为奇,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要在金融系统找到一个好工作,并在岗位上很好发展,实属不易。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毕业生由于“知识能力素质和谐统一,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实践水平高”而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不仅学生就业率高,而且起薪率高,毕业生在岗位上也已经表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
四是毕业生广泛认同和推荐母校。“六业贯通”的人才培养理念不仅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而且把学校一贯倡导的“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把“就业立校、服务强校、合作兴校”的发展方针进一步具体,把“专业特色化、课程精品化、实训真实化”进一步落到实处,把对学生“专业深化、能力强化、形象变化、能力强化、素质优化”的要求抓到要点。从而不仅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水平,而且也增强了对学生对母校的认同和推荐。据麦可思公司提供的调查数据,我校2010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91%,而全国示范性高职平均水平为79%,我校2010年毕业生对母校推荐率为84%,全国示范性高职平均水平为60%。
参考文献
[1]石彬彬:《构建通专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载《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第10期。
[2]欧阳剑波:《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载《职教论坛》,2011年第22期。
[3]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18期。
[4]管友桥:《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趋向》,载《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20期。
[5]徐月华、张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探析》,载《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20期。
[6]陈寿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载《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3期。
[7]曾华、马柏平、向南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及其实现途径》,载《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23期。
[8]戴勇:《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关注三个层面的改革》,载《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
[9]刘淑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载《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10]蒋国良:《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几个制约因素》,载《江苏高教》,2005年第6期。
[11]常立学:《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1期。
[12]高原、曹晔、高玉峰、宁永红:《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问题与对策》,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