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现代职业教育德育新探
点赞
教育部思政司委托中联华文出版项目,档案编号:zlhwdy-168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3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是对现代职业教育德育这一新领域进行的全新探索和尝试,以期为现代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提供一个较规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模式。全书共分八章,对现代职业教育德育作了全面、系统的阐释,系统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德育理

作者姓名: 王官成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现代职业教育德育这一新领域进行的全新探索和尝试,以期为现代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提供一个较规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模式。全书共分八章,对现代职业教育德育作了全面、系统的阐释,系统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德育理念的创新性、职业教育德育主体的全员性、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层次性、职业教育德育内容的针对性、职业教育德育过程的全程性、职业教育德育途径的多样性、职业教育德育管理的科学性和职业教育德育评价的多维性等八大属性。本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理论性、系统性、学术性、前瞻性等特点,对研究现代职业教育德育有新突破、新创新,是对传统德育领域的拓新之作。


作者简介

王官成,重庆武隆人,博士,教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西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会员、重庆市伦理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高职与中专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南片区组长,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素质教育会员会主任,重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集团副理事长、质量保障部部长。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五个一批人才工程”成员。荣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庆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伦理学、法理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公开出版专著5部,参编教材2部;在《哲学研究》、《道德与文明》、《毛泽东思想研究》、《光明日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日中老人问题比较研究》(中方主持人);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7项,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5项,主持或参与地方课题研究8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陈友力,河南罗山人,硕士,副教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副主任,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政策与规划、职业教育德育研究。在《教育学术月刊》、《教育与职业》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研教育部、财政部立项的《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主持或主研省市级课题9项,荣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稿件目录

第一章 职业教育德育理念的创新性

 第一节 “三为”育人

  一、为人是根基

  二、为事是关键

  三、为业是目标

 第二节 “三全”育人

  一、全员育人

  二、全程育人

  三、全方位育人

 第三节 “三进”育人

  一、产业文化进教育

  二、企业文化进校园

  三、职业文化进课堂

 第四节 “两化”育人

  一、引企入校:构建学校人才培养的企业文化生态

  二、援生入企:构建企业生产经营的教育文化生态

第二章 职业教育德育主体的全员性

 第一节 职业教育德育主体概述

  一、德育主体

  二、职业教育德育主体

 第二节 教育者

  一、学校

  二、行业与企业

  三、政府

  四、社会

  五、家长

 第三节 受教育者

  一、全日制学生

  二、学历继续教育者

  三、技术技能短期培训者

  四、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者

第三章 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第一节 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内涵与依据

  一、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内涵

  二、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依据

 第二节 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现状与新视角

  一、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现状

  二、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视角

 第三节 职业教育德育目标

  一、合格公民

  二、合格职业者

  三、可靠接班人

  四、全面发展的自由人

第四章 职业教育德育内容的针对性

 第一节 职业政治教育

  一、树立科学思维方式

  二、塑造职业政治人格

  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职业人

 第二节 职业道德教育

  一、职业道德认知与思维

  二、职业道德规则与构建

  三、职业道德品质与涵养

  四、职业道德行为与选择

 第三节 职业健康教育

  一、职业卫生健康教育

  二、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三、职业安全教育

第五章 职业教育德育过程的全程性

 第一节 职业院校德育的全程性

  一、一年级的“为人”教育

  二、二年级的“为事”教育

  三、三年级的“为业”教育

 第二节 继续教育德育的全程性

  一、知识传授的德育

  二、技术技能培训的德育

  三、岗位履职的德育

 第三节 人生发展德育的全程性

  一、职业青年德育

  二、职业中年德育

  三、职业老年德育

第六章 职业教育德育途径的多样性

 第一节 课堂教学

  一、德育课程设置

  二、德育课程标准

  三、德育课堂管理

  四、德育课程考核

 第二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一、党团活动

  二、社团活动

  三、班级活动

  四、辅导员工作

  五、公寓管理

 第三节 特色校园文化熏陶

  一、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二、校园文化德育活动

  三、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第四节 网络德育

  一、网络德育的功能

  二、网络德育内容

  三、网络德育体系与构建

  四、网络德育评价

 第五节 社会实践

  一、顶岗实习

  二、三下乡活动

  三、带薪实习

  四、志愿者服务

第七章 职业教育德育管理的科学性

 第一节 职业教育德育管理概述

  一、职业教育德育管理及其地位

  二、职业教育德育管理的功能

  三、职业教育德育管理的作用

 第二节 职业教育德育管理理念

  一、学校主导与企业融合相结合

  二、统筹规划与自主管理相结合 

  三、发展规律与个性特征相结合

  四、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五、就业教育与持续发展相结合

  六、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第三节 职业教育德育管理职责

  一、学校职责

  二、行业与企业职责

  三、政府职责

  四、社会职责

  五、家长职责

 第四节 职业教育德育管理运行机制构建

  一、职业教育德育的组织机制

  二、职业教育德育的保障机制

  三、职业教育德育的激励机制

  四、职业教育德育的监督机制

第八章 职业教育德育评价的多维性

 第一节 完善评价体系遵循原则

  一、德育评价体系现存问题简述

  二、完善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与意义

  三、完善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职业教育德育评价的主体

  一、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第三节 职业教育德育评价的标准设置与指标体系

  一、职业教育德育评价的标准设置

  二、职业教育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节 职业教育德育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反馈

  一、德育评价的准备阶段

  二、德育评价的实施阶段

  三、德育评价的结果及其反馈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章 职业教育德育理念的创新性

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必须以创新的理念为支撑与引领。本章系统阐述了现代职业教育德育的“三为”育人、“三全”育人、“三进”育人、“两化”育人理念,以期系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德育理念体系。

第一节 “三为”育人

《说文解字》对“育”的解释是:“育,养子使作善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经典教育名言无以数计,其中蕴含的育人哲理,至今仍熠熠生辉、泽被后世。

育人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终极目标,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和高度重视。1999年和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下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什么样的育人理念去引领育人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人格塑造,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立德树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学校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如何立德上,长期以来存在着理念不清、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等问题。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其中的高素质充分体现了职教德育的根本要求,这是“三为”育人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属。“三为”育人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引导学生踏实为人、用心为事、积极为业三个方面。

一、为人是根基

为人是为事、为业的根基。引导学生为人,就是引导学生成为有品德之人、有品质之人、有品位之人。

品德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特定社会道德原则、规范表现在社会个体的思想行为整体中的稳定特征和一贯倾向;蒋勇、邱国栋:《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其关系》,载《思想政治教育》,2010年9期。是个体道德境界的标志,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品德是人之为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品质,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在实践中养成的。高国希:《论个人品德》,载《探索与争鸣》,2009年11期。有品德之人,主观上无论是否愿意,都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去遵守社会既定的基本行为规则。

品质是指人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素质,即品格,或者说是气质、习惯或品性,道德行为的积累即道德品质。魏英敏:《试论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的内化和外化机制的运行过程是外在于主体的社会道德要求,在心理机制的作用下,内化为主体的道德意识(精神力量)在道德意识(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将其外化为道德行为实践,相对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行为过程。王滨有:《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内化与外化运行机制》,载《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可见,道德品质是道德修养的结果,是品德在个体上的内化、质化而来的人格,是品德的固化、行为化和常态化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涵养、定式、行为自觉。

品位是指包括人的仪表、言行、气质、情趣、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等在内的综合质量水平和社会价值含量。如何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融合,让自己活出一种令人赞美的高品位来,是每个有上进心的人的殷切愿望和执着追求。品位通过修身养性内化后的品德和品质的外化显现,不只是固有和质化的素养和品德,而且是生命化的品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言行举止的外在彰显,是对他人的积极影响和教育引领,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范。

二、为事是关键

为事是为人、为业的关键。引导学生为事,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为事之能、培养为事之术、掌握为事之道。

为事之能是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能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基本技能。技能是从事特定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将走上技术型、技能型职业岗位,需要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具备从事该项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

为事之术是在学习掌握为事之能的基础上,对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和提升,以致熟能生巧,是科学化、规范化和熟练化的技能。基本技能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的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技能叫“技巧”,这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有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的能力,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

为事之道是在强化技能技术的基础上,不仅知晓工作任务的对象、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去做;不但拥有技术技能,而且能自觉把技术技能与道德情操相融合。职业教育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既不是普通教育所完成的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能力,更不是职业岗位需要的狭义的专业技术能力,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必需的、全面的、综合的职业能力。为事之道所体现的,不只是综合素质,更是一种人生态势和职业风范,蕴含着人生追求和道德修养追求。

三、为业是目标

为业是为人、为事的目标。引导学生为业,就是引导学生立业、乐业、创业。

立业是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情感,增强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确立职业理想,为事业发展奠基。通过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习,掌握所学专业的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发展历史、当前的理论动态和科研前沿,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熟悉所学专业、热爱所学专业。

乐业是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敬业感,把职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热爱职业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之中,以此为荣为乐并愿意奋斗终身,甚至不惜为此做出必要的牺牲。

创业是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培养敢想、敢闯、吃苦耐劳、诚信等创业精神,培养必备的学习总结能力、创新能力、风险评估能力、管理能力等创业能力,职业院校通过创建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验创业实践的全过程,积极鼓励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设立创业园、创业工作室等,允许在校期间一边求学一边创业或者休学创业,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创业的关系。

第二节 “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指的是学校德育围绕“育人”这个核心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规律,按照育人队伍、育人时间、育人空间三个维度,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的育人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的德育工作格局,把德育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构建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德育实效性。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由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围绕“育人”这个核心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有序、和谐、完整的整体。育人既是“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占据其核心位置,在“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内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其中的三个构成要素都是以育人为中心,都是为实现育人这个目标而服务的。它们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挖掘潜在的或者现实的德育资源,并将其整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以便更好地实现育人这个目标。如果没有育人这个核心点,那么“三全育人”模式也就成了一盘散沙,没有方向和目标,也没有任何构建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总之,“育人”是“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重心和归宿。以“育人”为核心,实质上也是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一、全员育人

职业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职业教育德育的进步需靠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体系的加强。没有职业院校整体的德育建设,而只靠党的组织系统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没有党政协调,便难以充分发挥行政系统的德育功能;只靠专职政工队伍的孤军奋战,不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育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只靠职业院校本身力量,不充分发挥企业行业作用,职业教育德育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加强和改进。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不是学校一部分人的任务,应当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任务。只有将德育纳入整个学校的教育体系,只有确立全员德育意识,只有学校每个职能部门、每个教职员工都在自己本职工作中,主动地、创造性地发挥出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才能使得整个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一种和谐的育人环境。

全员育人,主要从育人主体而言,是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一个全员参与、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教育群体,形成一个目标明确、要求一致、管理严密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切实使全体教师员工、学校、行业与企业、政府、社会、家长等教育力量都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实施全员育人是对德育工作组织者、管理者角色认识的转换。传统上,人们总是把党团组织、班级、辅导员、班主任认定为德育工作的机构与人员,从德育专门的组织管理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德育工作不是一件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学生的思想成长也不是靠某个机构、人员专门训练而实现的。德育工作的复杂性、思想观念的社会性、学生品德形成的长期性等特点都决定了德育工作管理的全员性。只有把党团组织、班级、家庭、企业行业、社会教育等联合起来,形成“联合舰队”,把领导、辅导员、班主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学生自身组织起来,形成整体“教育阵容”,才能把一切有利的影响、积极因素组织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抵制住不良思想对学生的侵袭。

(一)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德育工作网络系统包括四个层次:一是以党委书记为统帅、主抓学生和教学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具体负责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从全局的高度规划全校的德育工作;二是校、院、系三级党政工团学主管部门及群众组织,具体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规划;三是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负责日常引导,与个别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交流,以及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收集整理和及时反馈;四是各个学生班级围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管理建立的检查小组。这个网络系统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旨在做到目标明确、分层负责、四位一体、同心协力,为全校的德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健全家庭教育网络

教育实践表明,家庭教育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影响是重大的、不可忽视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自身不善、家庭残缺不全等因素,都会使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承受不了家庭的压力,极易产生厌学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为此,搞好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电话联系、家长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学校应与每位学生的家庭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方式,学校与家长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与策略,诚恳听取家长对学校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三)健全社会教育网络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因此,企业行业的参与,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校企合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共同价值取向,将育人理念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实训、实习”的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细则,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融入专业技能教育中。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有较长时间的校外实习实训课程,学校可以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表,其中包括实习期间职业道德考核表,既有实习单位负责人对学生职业道德各方面的考核,也有学生对自己实习期间学习、工作和职业道德践行的心得体会。

二、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是指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出发,加强德育工作的阶段性、连贯性、时间性、发展性,使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让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可持续健康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总体来看,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且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深刻,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和稳固。在这一时期,他们最为迫切、最为认真地关心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生存价值等生活的重大问题。全程育人就是强调育人要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要认真研究职业院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其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生每个阶段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规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方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全时段进行德育工作

实施德育是以一定的时间为依托和条件的,要把德育放在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内进行,这包括学生整个在校期间的德育工作,学年的德育工作,学期的德育工作,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德育工作。为此,职业院校应整体设计德育工作计划,使各时段的德育工作层次清楚、重点分明、环环相扣、不断深入。在全程育人中,强调“抓两头带中间”,在学生学习生活整个过程中,对刚入校的新生和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不降低教育引导标准,对中间主干阶段特别注重充实巩固提高。宋长生:《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与实践》,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页。

(二)全程进行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确保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过程进行持续不断跟踪教育。职业院校可以建立学生素质发展档案,摸清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情况及表现,向他们提出努力的目标,督促他们努力实现目标。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对他们的缺点提出批评与改进意见,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效果进行综合测评。

三、全方位育人

育人主体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关系到德育目标的实现,德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人的健康、自由、全面发展,达到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指加强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德育途径的多样性,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德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其中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是核心,除此之外,德育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从育人机制看,全方位育人还应构建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整套机制。只有加强全方位的教育,提供一个全面、和谐的德育环境,使德育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才会加强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选择性,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李新生、刘敏:《“三育人”德育机制的实践探索》,载《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27期。

可见,“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是一种大德育模式,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育人的整体性。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形成育人合力。“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正是基于大德育观的前提所建立的,它从德育系统整体着眼,将学校、行业与企业、政府、社会、家长等力量调动起来参与德育工作,形成一股强大的德育合力,是一种宏观的、整体的德育模式。二是育人的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个人的人生追求,也是当今教育目标所达成的共识。“三全育人”德育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它通过拓宽德育渠道,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将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开展全方位育人,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才干,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道德品格,健康自由地全面发展。三是育人的全程性。“三全育人”模式根据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强调德育工作应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的质量并保证良好效果。

第三节 “三进”育人

在国家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背景下,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明确提出“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以下简称“三进”育人),这为我们重新定位职业教育与产业、工业、企业、职业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依据,“三进”育人要求我们将这三种文化引入职业教育,贴近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搭建起企业与职业学校之间文化沟通、合作与融合的桥梁。

一、产业文化进教育

(一)产业文化的含义

产业文化亦即工业文化,是指工业化生产方式下萌生和发展的,由产业精神、经营哲学、价值观、制度、行为模式、组织和品牌形象等元素构成的物质和精神互为整合的生产性文化系统。产业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生产工作方式的积淀与升华,是工业化社会文化的重要亚文化,其上位文化是社会文化,下位文化是行业文化乃至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和工作文化。荀莉:《职业教育课程融入产业文化的思考》,载《职教论坛》,2013年第27期。产业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合格公民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劳动者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与行为规范;环境生态意识与行为规范;多元文化理解与行为规范。余祖光:《先进工业文化进入职业院校校园的研究》,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22期。

(二)产业文化进教育的途径

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文化的本质,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工业流程、工业环境、工业行为和工业组织文化等规范与标准的反应方式,回归工业或产业文化育人发展观及运行规律上来,真正做到职业教育与工业与产业“零距离”,实现“无缝”对接。产业文化进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如下。

1.以职教发展为重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前提。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与现代产业和和谐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打破区域、行业、部门、学校类型界限和保护壁垒,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方式,在优化整合职教资源基础上创新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促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

2.以文化对接为目标,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

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尤以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为世人所称道,虽各具特色,但共同特征明显: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了有效的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制定了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提供了充分的财政和人事保障制度。可见,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自2010年以来,教育部已成功举办近40次职业教育与产业界高层战略对话活动,涉及现代制造、商业服务、现代物流、旅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体现了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要求,聚焦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形成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动效应,推进产业与教育融合,深化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了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产教融合发展的原则,“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合作,搭建深层次合作的有效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3.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开辟产业文化进教育主渠道

产业文化进教育,主要是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学交替与教师素养提高过程中,恰当地融入产业文化。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加强工作价值观教育。工业文化的核心是工作价值观,工作价值观既是个体对工作的价值判断,也是群体特别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工作的共同认识与行为规范。职业院校应将产业文化中的责任意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服务奉献等作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训练指标,并贯穿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各个领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强化职业性教育。继续坚持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办急需专业,共开特色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培养人才,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产业文化素养的提高,主要是为了培养有产业文化素养的学生。职业院校的教师要通过理论学习、参加企业实际工作和主动接受工业文化熏陶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先进工业文化素养。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