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13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体系是由组织系统、操作系统、支持系统、运行系统、评估系统等五大系统构成,是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管理体制,也是国外校本培训不可能有的模式,它的代表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应当堪称典范
作者姓名: 朱跃跃,刘堤仿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本书体系是由组织系统、操作系统、支持系统、运行系统、评估系统等五大系统构成,是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管理体制,也是国外校本培训不可能有的模式,它的代表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应当堪称典范。校本培训项目制的成功还在于它创造了比较深厚的理论体系,使教师群体互动场理论、教师职业智慧体验理论、教师专业成长能力与素质理论、教师培训研训一体化理论等新思想在实践中加以体现。
作者简介
朱跃跃 男,浙江省杭州市人,余杭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大学本科学历。先后有5项研究课题在浙江省教师教育科研或师训中心立项,其研究成果均获奖。有7篇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参与或主编了多部著作。
刘堤仿 男,湖北省仙桃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校本培训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数学特级教师。先后有20多项成果获省市社科与教科成果奖。著有8部著作,发表论文300余篇。
教师校本培训项目制(上)
Ⅰ.组织系统
II.操作系统
Ⅲ.支持系统
Ⅳ.运行系统
Ⅴ.评估系统
教师校本培训项目制(下)
Ⅰ.专业引领自主选向
Ⅱ.制度建设有效保障
Ⅲ.研训一体构建模式
Ⅳ.分层推进有序展开
Ⅴ.资源共享高效互动
Ⅵ.项目管理促进运行
Ⅶ.科学考核加强规范
Ⅷ.科研驱动提升品质
Ⅸ.总结分析形成经验
Ⅹ.反思提炼创新理念
Ⅺ.培训达标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后记
教师校本培训项目制(上)
Ⅰ.组织系统一、校本培训项目制的产生
校本培训是以任职学校为基础,自主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开展的促进教师在综合素质方面全面提高的培训活动。在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校本培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家跨世纪园丁工程把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由区域性实验逐步推向全面实施,已经形成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情况的教师继续教育理念、模式与策略,许多成功的案例表明,我国的师资培训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封闭式向开放式转轨。这时,校本培训成为最有效、最经济的教师学习方式。当然,随着教师校本培训的深入和发展,也伴随着种种不和谐的音符,如对教师培训定位不准,概念上以偏概全,关注形式,忽视内涵,培训者素质和技能欠佳,受训者积极性不高,凡此种种,都影响着教师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
在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各地实验研究单位创建了许多校本培训模式,这些模式充分体现了开放、灵活、实用、创新的特点,特别是校本培训组织模式的创立,从宏观上为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就是以余杭区为代表的杭州市“校本培训项目制”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有效规避校本培训过程中的教师教育风险,克服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壁垒,打破封闭的培训形式,营造教师继续教育和谐、高效的氛围,打造出优先发展性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校本培训项目制以校本培训学理论为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行动研究为载体,以行动教育为形式,形成教师群体互动场理论、教师职业智慧体验理论、教师专业成长能力与素质理论、教师培训研训一体化理论等一系列理论。
1.教师群体互动场理论
基于教师的群体结构与专业发展的动态现状,在设计教师成长时应充分考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载体。在研究进程中,把全体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实行全员参与研究,坚持由学校管理者、教师乃至学生及其家长共同研究,坚持为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而研究,坚持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坚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研究。在项目培训研究的共同体中,教师是核心,课题组成员是支撑点,学校是教师专业生成的内应场,社会是教师发展的外援场,教师在研究中互动,专业在互动中发展。
2.教师职业智慧体验理论
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教师的职业化是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职业化需要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具有自身的核心特质和衍生特质,我国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有学科专业化和职业专业化两个方面,对学科知识由一般懂得到透彻再到出神入化,职业化是由体验经验到体验科学再到体验文化。教师是在教育行动中成长,在项目培训中升华,其专业发展要关注实践智慧的动态发展过程,关注明确知识与社会知识之间的互动关系,关注教育教学知识和领域专门化知识。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学教师正在迅速地接受由教书匠向教育专家转型的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在重大的变革过程中,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角色认识有了根本转变,才能担当起他所肩负的时代重任。
3.教师专业成长能力与素质理论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认为,教师职业正在完成由技术熟练者模式向反思性实践者模式转变,继而发展成研究探索者模式。判断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准主要是看教师具有的教师专业的核心特质、衍生特质及其专业成长能力。教师校本培训项目关注专业成长能力的养成,要求教师根据专业成长指标系列的构成要素进行,这些要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职责、素质、效能三大部分。职责部分主要是指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完成的任务及其达到的目标和标准;素质部分主要是指教师应当努力履行的各种职责、完成各项任务,最终具备学校整体工作目标所应具备的思想品格、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心理品质等;效能部分主要包括工作效果诊断标准和育人效率诊断标准两类指标体系。这三大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其中教师素质标准体现了从一个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基本素质要求,而教师素质对于创新教学的开展及教学方案的选取和确定起决定性作用;教师职责标准,反映了在创新教学活动中不同时期、不同环节的职能和责任要求,对促进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人才的职责有着优化的作用;教师工作效能标准,反映了教师按照学校指挥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监督保证系统运转效果和效率的要求,对专业化发展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