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福建省寿宁县的寺庙史志。寿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早在唐开元元年(713),邑内就开始修建龙山寺。本书在原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历代史志、谱牒,详细地记录了寿宁县境内宗教人文历史。
作者简介
黄立云 福建省寿宁县平溪镇人,宁德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参与编著《寿宁改革开放廿五年》《乡土寿宁》《时光掠影》《村名溯源》《人文斜滩》《知青岁月》《宁德名产》等书;出版《寿宁待志校辑》、《康熙寿宁县志注辑》、《寿宁乡贤》、《寿宁寺庙志》等书。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佛教
第一章 佛教传播与宗系
第一节 佛教传播
第二节 佛教宗系
第二章 佛教寺庵
第一节 唐朝寺庵
第二节 五代寺庵
第三节 宋朝寺庵
第四节 元朝寺庵
第五节 明朝寺庵
第六节 清朝寺庵
第七节 民国时期寺庵
第八节 新中国时期寺庵
附录
一、佛教寺庵分布
二、奉祀观音的廊桥
三、废弃佛教寺庵
……
第一章佛教传播与宗系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他主张“众生平等”,建立了佛教僧侣制度,有弟子五百人,即五百罗汉。佛教提倡“种性平等”,并依此创立“轮回业报”说,以平等的资格参加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家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允许犯错误,改了就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劝人“行善业”,要心存善念无妄求。能益于他人者,生有功于当时,殁有传于后世,子孙获庇有余庆焉。舍身忘家,急公好义,达己利人,以伟大之人格,成伟大之善业。
第一节佛教传播
据清康熙《建宁府志》载,邑内最早的佛寺是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修建的龙山寺,距今已有1299年。宣宗大中元年(847),僧东政动工兴建今鳌阳三峰寺的前身——“东和禅寺”。五代后唐同光四年(926),平溪村南岸上游建灵岩寺;后晋天福二年(937),鹤溪峡头村下游建石龙庵。
宋朝,目前已知的有雍熙元年(984)韶托村建的白云庵;淳化元年(990)纯池桃坑村建的灵显庵和清源岱阳村建的显仙庵;淳化二年(991)坑底小东村建的小东寺;庆历元年(1041)托溪村建的西岩院;绍兴三十年(1160)芹洋修竹村下游建的栖林寺;以及南宋年间(1127~1279)大安村头村建的村头庵。
元朝,目前已知的有大德三年(1299)平溪村建的仙崖寺;至大三年(1310)下党西山村建的回山古刹;延祐年间(1314~1320)鳌阳安昌村建的安昌庵;至正六年(1346)鳌阳六六溪村建的洞山庵。
明朝,佛教在寿宁境内大规模传播。据冯梦龙《寿宁待志》载:明崇祯十年(1637),寿宁有寺4、庵44、堂50。目前已知明朝年间新建的寺庵有:洪武元年(1368)平溪上村岭头建的上方庵;洪武三年(1370)斜滩镇王溪村三头堂建的万福庵;洪武八年(1375)芹洋九岭建的九峰堂;洪武九年(1376)南阳龟岭村建的龄阳寺;洪武二十年(1387)犀溪仙锋村罗角山建的罗峰禅寺;永乐元年(1403)南阳村大封山建的紫云峰庵;永乐四年(1406)芹洋村仙山尾建的仙山庵;永乐六年(1408)赤陵洋南山顶建的南山顶庵;宣德年间(1426~1435)清源三望洋村建的福临庵;正统四年(1439)犀溪李家山村小坪岔建的莲峰庵;景泰六年(1455)芹洋底洋村建的天竺堂;天顺五年(1461)凤阳官田村建的顺济堂;弘治十一年(1498)平溪湖潭村建的福兴寺;嘉靖元年(1522)仙峰村洋头底建的隐陵寺;嘉靖十一年(1532)南阳王家垄村建的菖蒲庵;嘉靖十三年(1534)南阳赤陵洋村建的高峰庵;万历十九年(1591)武曲白岩村建的仁寿寺;万历三十年(1602)南阳后溪堂村建的净慧寺;天启二年(1622)南阳村建的大莲庵;崇祯十一年(1638)凤阳基德村建的东峰寺。
清朝,据康熙《寿宁县志》载:康熙年间,寿宁有寺5、庵19、堂5。清朝年间新建的寺庵有:雍正三年(1725)凤阳东岭后村建的观音阁;乾隆三十九年(1774)平溪上洋村上游建的福宁寺。
民国年间新建的寺庵有:1917年鳌阳后墩村飞云桥旁建的观音阁;1922年犀溪西浦村石鼓岭头建的清凉庵;1923年大安大熟村后坪上洋建的雪霖寺;1928年斜滩楼下村建的万福寺和垒石村建的福寿寺;1934年武曲梅洋村建的青峰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