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系高校教育生理学专著。所谓“教育生理学”则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教育中的问题,即是教育学专业问题研究,属于教育学范畴。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群体生理与教学、个体生理与教学、教育与教学卫生、生命发展与教育、青春期生理与教育等。
作者简介
唐智松(1966-) 男,四川达洲人,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先后接受过生物教育和学校教育本科教育,教育史硕士、教育学原理博士、基础心理学博士后教育。教学上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教育学原理、教育生理学、教育社会学、网络教育学。科研上主持、主研了全国及部省等课题2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20余部。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及跨学科教育的教究工作,开创性地从教育学原理角度提出并致力于“教育生理学”、“网络教育学”教研工作。
导论 教育生理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学科意义
二、学科发展历史与现实
(一)历史的回眸
(二)现实的审视
三、学科基础与学习方法
(一)学科基础
(二)学习方法
第一章 生命演进及其特征
一、生命演进及其教育
(一)生命的起源
(二)人类的演进
二、生命特征及其教育
(一)生命的整体性及教育
(二)生命的层次性及教育
(三)生命的代谢性及教育
(四)生命的生长性及教育
(五)生命的反应性及教育
(六)生命的适应性及教育
……
导论教育生理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意义
(一)研究对象
教育生理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在论及到它作为一个学科时,我们自然想到的一句话:“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了某一学科的对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那么,自然的问题是:教育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回答上述问题前,不妨看其他学科中的情形。众所周知,教育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学科群落。但是,如果我们把构成教育科学的学科进行简单的划分,就会发现,这些学科大致可以划分基础类学科、扩展类学科、交叉类或曰边缘学科;其中,基础类学科与扩展类学科的情况如大家所熟悉的,在此无须多言。单就交叉或边缘学科而言,如果通过搜集有关诸如概念的定义、教材的目录等材料,再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就容易发现:这些诸如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交叉学科,它们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存在共同性的特征,即用相关学科的方法、视觉去剖析教育中的相关问题;或就教育中的问题作相关学科的认识。例如: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有研究教育中的社会学层面的问题、研究与教育联系的社会学方面的问题及其教育影响(诸如社会变迁与教育)。对此情形,我们姑且、或可这样说:前者就是“教育社会学”;后者就是“社会教育学”(当然,综观现在的“教育社会学”著述,它们把二者都纳入一本书中,而以“教育社会学”名之)。
根据钱学森先生的认识:科学可以分为不同的部门,但这只是研究的角度不同而已,“我认为部门之分并不在于学科研究对象之不同,而在于研究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象只有一个,即整个客观世界”。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那么,我们认为,“教育生理学”则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教育中的问题。
教育生理学有两个基本的研究视角:一是教育活动的生理科学审视,即教育中的生理层面的问题;二是基于生理科学的教育设计,即按照生理科学的要求而如何设计科学的教育。具体而言,她以生理发展为基础,探讨教育本体活动的生理科学性,以此出发确定教育的起点、方法和速度,以实现教育在制度、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的生理科学化;同时,也从生理科学的视觉审视教育本体活动的科学性,以达到教育纠偏之功。二者合一,达到教育适应生理规律、促进生理乃至全面发展之教育目的。
(二)学科意义
为什么要创建《教育生理学》这样一门学科?原因很简单:现实教育中,许多教育者不懂学生的生理规律、不能按生理规律设计教育活动,甚至还违背学生生理发展,致使教育阻抑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是吗?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萤”、“如映雪”被喻为经典而要求儿童效法;为获得学业而导致近视、脊柱弯曲、身体发胖;对身处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恋爱现象觉得不可理喻;对学生在早晨第一节课无精打采的不理解;学校课程安排不与学生生理日周期同步;以及因过度紧张学习所导致神经衰弱、体质低下等。反思教育中的这些不理解生理规律、违背生理科学的现象,我们就足以意识到学习《教育生理学》的意义。
第一、为学习教育科学奠定基础。如教育学专业中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就必须有生理学的基础。其中,心理学的基础之一是生理学;教育学的重要基础是生理学与心理学。可见,生理学或教育生理学是教育科学大厦的基石。因此,《教育生理学》是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教育科学的基础;很难理解,缺乏生理科学基础的人能真正研究好教育问题!当前教育科学研究,多半不自觉地或限于知识技能缺陷而仅仅能从社会、历史等视角进行,但就缺少生理科学的视角。
第二、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依据。生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共同支撑着教育实践。当前教育中存在许多违反生理规律的现象,使得某些教育成为压抑人性、促废生理发展的因素。因此,如何把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取、教育方法的选用、教育模式的建构、课堂教学的设计等教育实践建立在生理科学的基础上,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为规划个体人生提供导向。教育生理学把个体生理发展与教育问题联系起来,让人从生理科学的角度对人类、对个人的“时空”看个“透彻”;基于此,让人从生理发展与教育发展相联系的角度来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