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出版时间:2012年4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近代已降,对于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可谓多矣。但把中西文化的主要特征概括为“王道”与“霸道”,把中国“王道”视为一个发酵于夏商周三代,由孔子引发、孟子、荀子等儒学大师的诠释和扩展,经老子道家、墨子墨家、孙
作者姓名: 赵金科,林美卿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53
内容简介
近代已降,对于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可谓多矣。但把中西文化的主要特征概括为“王道”与“霸道”,把中国“王道”视为一个发酵于夏商周三代,由孔子引发、孟子、荀子等儒学大师的诠释和扩展,经老子道家、墨子墨家、孙子兵家、禅宗佛教等学派释微与阐发,内涵异常丰富、具有广泛包容性和东方伦理智慧的庞大思想文化体系。并与西方的“霸道”文化进行分析比较探究,从而阐明二者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群己、社会、民族国家)、人与己三方面关系上的思维差异及其现实态度。剖析西方文化中造成严重生态危机、资源短缺、个体灵肉分离、精神危机和群体、民族国家关系紧张、对抗冲突的主要理论根源,诸如征服自然、“戡天役物”、“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思维,恶性竞争、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物质主义、霸权主义等思想原则。进而彰显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生态环保、适度消费、和谐、正义、和平主义、“天下意识”、灵肉统一、内外兼修等思想和主张的时代超越价值与普适伦理。或许笔者孤陋,但以此为视角与路径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愿抛砖引玉,以期达到交流思想、增进学术之目的。
作者简介
赵金科,男,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齐鲁学刊》等刊物上发表相关专业论文20余篇,与他人合著著作、参编教材8部。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课题4项。曾获得山东省文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荣获山东农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林美卿,女,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山东省哲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重点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建设项目,主持山东省软科学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9项。在《山东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等刊物发表教学科研论文近30篇,曾获得泰安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荣获“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两课’优秀教师”、“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代序言
前言
第一篇中国“王道”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现代价值
第一章儒家“王道”文化之内在情感与外在规范
第一节孔子“王道”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精神维度
第二节孟子“王道”思想文化的价值意蕴
第三节荀子“王道”思想的文化基质
第二章儒家“王道”文化之思维方法与终极归宿
第三章道家、墨家、佛教、兵家、中华武术等“王道”文化视阈
第二篇西方“霸道”文化的思想特征与现实考量
第一章西方“霸道”文化之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
第二章西方“霸道”文化之思维方法与现实归宿
第三篇以“王道”之理想培育“霸道”之精神,构建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
第一章以“王道”之理想培育“霸道”之精神
第二章以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指导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篇 中国“王道”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现代价值
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共同体。由于绝大多数时间总是地少人多,没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可以耕种,而土地又是当时最主要的稀缺资源、生产资料和生活的主要来源,这就造成了对土地的直接依赖和无限崇拜的当下意识。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型构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文化底蕴。财富的稀缺性决定了中国人的勤劳、俭朴、乐天知足,没有西方文化那种强烈的纵欲主义色彩。勇敢、智慧、自强不息,为生存权利而斗争,不管这种生存障碍是来自自然或是社会,从而型塑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如果说大禹治水、都江堰工程所展现的是中国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为生存而奋斗的人类奇迹;那么,陈胜吴广式的农民起义则是在与社会抗争的过程中,凸显出中国底层民众为求生存揭竿而起的奋勇之举。
生存竞争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生存智慧的灵光。中国古人在如此贫瘠的土地和严酷的环境中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科技、最壮观的水利工程等农业文明,不能不说是中国智慧和中华文明的灿烂篇章。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时间所保持的世界领先的经济、科技、政治、文化形态所展现的悠久辉煌的华夏文明,是世界文化和文明史上最光辉夺目的一页,这是世界古代其他文明无法比拟的。尽管近代以降,中国文明黯然失色,经历了百年以来的衰落和耻辱。但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毕竟只是沧海一粟。同样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被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产生的文明”的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绵延不绝,而其他的三大文明古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早已灰飞烟灭。“假如我们从上述各国的国运来比较它们,那么,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页)
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华文化的“王道”和平主义精神所致。中国文化是德性伦理文化,中华民族强烈的天下、国家、家庭、个人一体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仁爱、宽容、厚德载物、礼义当头、以人为本、文化崇尚、“替天行道”精神以及“天人合一”、“以和为贵”、“中庸和谐”的思维模式等等,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王道”思想文化及其当代语境的溯性与展望,无论是对于积淀和彰显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之邦,促进华夏民族的融合、团结和统一,还是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精神特质,以及加强中国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沟通,维护世界和平,仍然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启示做了精辟的论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著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提出广泛开展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1日,第3版)2011年9月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开宗明义的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包容性、开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