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枣庄市市中区文化东路第十五中学
出版时间:2013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作者以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切实感悟为素材,叙写了自己对新课程标准推行后,最前沿的教育阵地——基层学校内实际教育现象、教育生活的思考。并通过对自我课堂的反思,探讨出了许多激发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体现学
作者姓名: 许春苗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29.8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切实感悟为素材,叙写了自己对新课程标准推行后,最前沿的教育阵地——基层学校内实际教育现象、教育生活的思考。并通过对自我课堂的反思,探讨出了许多激发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的有益教学经验。同时,书中还收录了一些作者工作之余的读书心得和思考。
作者简介
许春苗,山东枣庄人,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教师征文二等奖、山东省教师征文比赛一等奖、“人民教师网优秀作者”荣誉称号、枣庄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枣庄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表彰、奖励。
我思教育
幸福的语文教师
苹果的滋味与中国教育
芬兰式“选课”与中国式“选班”
“骄子”与“娇子”
给“高烧”的课改“降温”
给校长的六条建议
多媒体“创设情境”,三思而后行
幸福,他们的权利
站上•车上•换位思考的天平上
教育,请勿拒听这“呐喊”
无论谁的问题,都亟需重视
物质刺激≠健康成长
“始教而后爱”
母亲节的作业
教育以情
我思教师
酿造生命的琼浆
B级教师
先让自己快乐
身浴阳光 面朝太阳
生命的意义
“日”“常”用心,提高教师“智慧”素养
教师职业的三个层次
三思而后教
学做无为之师
花道与师道
审视“困惑”
为师三省
老师“生气”不是罪
偶感“您”的称呼
“问”之闲话
也说“狗熊掰棒子”
反谈“闭门造车”
踢 鬼
好课的品味
好课至境尚自然
大溜与歧途
那些难忘的记忆
我拿什么让你铭记
为了老师的幸福
……
幸福的语文教师
记得,当初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别人说:“我不想做教师,而且我预感我不会永远做教师。”可是别人却说:“小丫头,你只适合做教师。”
不,现在我也不认为我只适合做教师。我想,做其它的我一样可以做得来。
但是,我真的很庆幸自己当初一不小心做了教师。
更庆幸自己做了一名语文教师。
说真的,我还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在教育的范畴之内,什么叫“语文”。但是,我却十分清楚,“我的意义上的语文”给我的生活、我的人生多么大的趣味。
无论是壮“语”、软“语”、低“语”甚至是默默无“语”,都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充满了色彩,同时人的百味心情也通过这一个“语”字传递出来、呈现出来。“文”,且莫说他历史意义上的源远流长,就仅仅说这读“文”、写“文”,就足以让一个人的人生丰盈、充实、灿烂。读别人的文字,可悦目更可赏心,还可陶情怡性。带着悲伤去读,“文”是最好的疗伤药;带着快乐去读,“文”可以让你的快乐发酵,然后变成膨胀了好多倍的面包;带着烦躁去读,“文”是一片可纳百川的海,无际的深沉面前,宠辱不惊;带着平静去读,“文”是岿然的大山,谷旷心更幽;哪怕无聊乱翻书,翻的多了,也会在我们慵懒的灵魂上激水三千。写自己的文字,人说知人容易知己难,而“写”可以让你足够清醒的鉴照自己的灵魂,并不断的让其深刻,从而也就增加了你灵魂的韧性,有了这种韧性,在任何的生活境遇里,你都永远会是一个经得起摔打的人。哪怕只是记记流水账,若干年后再回首,你也会发现当初你无意留下的其实是最逼真的生活素描。
“语”“文”,多么美好的字眼!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想能够与一群含苞待放的花蕾一起分享自己已经感受到的语文的美好,是一件幸福的事。就像四五岁的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总是会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样,当我告诉我的学生们我所体会到的语文的无限趣味时,也像分享了最心爱的东西,而当我的这份心爱撞击进入了他们的心灵,我又可以快乐到他们的快乐。
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大的意义还并不是分享,而是——启迪。
即使知识再渊博的语文教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即使再孜孜不倦的教师,也不可能穷尽知识的浩瀚。
然而,当孩子们沉溺于清浅的小溪时,我告诉他远方还有更辽阔的海洋,他们便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去探索了,而且最终真的发出见到海时的欣喜地惊叫。这便是启迪!他们是顺着我的指引发现“海”的,我引领他们发现了更广阔、更深邃的快乐,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么?
当孩子的目光因灿烂的朝霞而辉煌,当孩子的耳朵因布谷鸟的歌唱而微侧,我告诉他们要用自己的心灵敏锐地去捕捉,然后用笔去“拍摄”出这生动的画面。他们便真的人人作出一幅虽然略显稚嫩却绝对举世无双的图画来。这便是启迪!
启迪的过程,犹如给一株花浇水、除草、施肥,我们默默地做着这些,那花儿便开绽出绚烂的蓓蕾来。于辛劳的花农来说,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实的教育生活,有时候会把我们局促于语文教材和考试的“囹圄”之中,也就让我们一叶障目,遮住了语文应有的风景。然而,我想,无论这是谁的过错,我们语文教师都不能将这种错误继续在学生的身上。假如说因为我们身陷囹圄而不能启迪学生领悟到语文的美好,是一种遗憾的话,那么因为我们身陷囹圄也把孩子们拉进囹圄来受从而扼杀了他们对语文的爱的萌芽,罪则是一种罪过。
教育事业是一片沃土,我就是扎根在这方沃土上的一棵树。当然历经过风吹雨打的柔弱,但依然怀有想开出花来的梦想,甚至还梦想着可以长成一树的苍翠葱茏。我要做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也要把这幸福的花香弥漫到教育的天空。
浅思教育的罪与罚
与友人聊天,谈到了李希贵的教育理想: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喜欢读书却不愿上语文课?”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喜欢活动却不愿上体育课?”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喜欢唱歌却不喜欢上音乐课?”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喜欢上学却不愿呆在教室里?”
…… ……
也许我们所有人的答案都是:这不是学生的错,但也不是老师的错,而是整个社会、整个教育制度导致的结果。
这当然不是学生的错。正如一片树叶不经大树的允许,便不能枯黄,那些在学习面前被动懒散的学生,未经“我们”(所有人都包括)全体的暗许,又怎会动辄吹毛求疵?
然而,答案至此,我们是否仔细想过:无论是谁的错,最终承受这份错误恶果的是谁呢?
是学生。
纪伯伦在《先知》“罪与罚”中有一句话:“犯罪者通常是被害者的替罪羔羊,更为常见的是负罪者担负了无罪和免于谴责之人的重担。”
引申到教育中来,可以这样理解:由于“我们”的错误——也或者说是不当,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候产生了种种不愉快的感受,而学生们在这种不愉快的感受面前只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承受着、挣扎着,这是学生所遭受的“恶果”之一。同时,当学生在这种不愉快感受中自然产生一些“不良行为”时,又遭到了“我们”的谴责、怨恨甚至惩罚,这样学生岂不就成了“我们”的“替罪羔羊”了么?(乍一看,大概有些绕弯,仔细读三遍估计你会明白。)
“我们”的错——学生承担——学生身心不适——行为不端——“我们”责难——学生更不舒服——无能为力的承担……
试问,我们每一个人有谁不是这“我们”中的一员呢?包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社会成员……特别是我们这些与学生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教师,是不是更应该好好的反思?
“正直者对邪恶行径也不是毫无干系的,无辜者对邪恶行径也不是清清白白的。”那么,如此想来,曾经“我们”面对学生的不端行为时,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恶言恶语的责难、训斥甚至大打出手……是不是实际上是在打自己的耳光呢?
所以,无论是谁的错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了,关键是我们不能继续再在错误面前坐以待毙甚至一错再错。
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努力让我们的课变得可爱,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具亲和力,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努力给灰心的学生加油鼓劲,努力帮着遇到困难的学生做得更好,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等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繁荫茂林成于孤树。只要我们都能本着一颗责任心——这责任心不仅仅是赤诚的教书育人,还应该勇敢地从学生肩上分担过来原本就属于我们的担当——那么,和谐的教育局面便终会云开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