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总结,包括作者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养成的工作态度和各种工作习惯、工作方法。
作者简介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实验初中语文高级教师
“三个面向”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
坚持“三个面向”实践“三个代表”
五“以”带班
治班十辩证
称呼学生的“讲究”
拍拍肩膀
行胜于言
班务承包
班级量化管理细则
不妨有条件地择班
班主任的“两面”“三刀”
大家都来争做“班级形象立言人”
正是三步起跳时
——写给走进初三的学子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做文明人,建文明城
适当放弃才有所得
给学生垫支
新课程改革教师日常用语节录
学好语文务必养成的十好习惯
“气”出来的班风好
言传的艺术
“启发”与“灌输”
试谈班主任对科任教师的“提防”与重视
布置作业应尊重“主体”地位
数学课上的“三观”渗透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二题
感悟文中道创作座右铭
帮助学生改座右铭
迎面“接球”,转身“投篮”
艺术批评“十二字”
也学藤野批评人
素质教育中的批评三式
关于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
用体育精神优化班级风貌
于关键处施教
巧送学生一份“礼”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师介入
用什么说“为了友谊与合作”
——鉴赏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的演讲
主题班(团、队)会说略
初中全程主题班团活动系列设计
“不忘深恩,俯首感谢”主题班会设计
像傲霜的山菊一样成长
——学习“全国十佳自强女孩”刘浴霜
言传留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管见
保护西荆河行动
一“气”呵成
缅怀东方巨人
故事演讲
课本剧表演
《风帆》文学社团指导教师寄语
还及林间自在啼
根据不同的智力特征开展特长教育
也谈创造力的培养
小纸条里的大道理
身体力行言出有因
——孔子的故事
苏洵教子与苏轼读书
诸葛亮和曾国藩的家教之术
一字师读写佳话传古今
断然拒绝与郑重托付
——朱自清先生的两个故事
天天小结
初中生上网孰喜孰忧
应当深刻认识“法轮功”组织的政治本质
你了解数字地球吗
何种“证据”无效
预防校园暴力的有关法规
幽默谈话效果好
漏掉名字引起的思索
为学生保管“秘密”
早恋最好冷处理
塑变内向型学生的三个效应
重视家教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环
孩子需要什么
吃苦是福
评语二例
老师和家长的视角
留守儿童问题研讨
走出情绪误区20法
预防中学生逆反心理
鲁班,加油
“三个面向”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5年来,这个题词极大地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将继续发挥其伟大的战略意义。今天。我们理解和坚持“三个面向”,就是进一步把握邓小平教育思想,把教育改革推向前进。
“三个面向”的构想并提出,是在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发动时期,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续和发展。首先,“三个面向”冲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使教育改革和发展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三个面向”理论,把教育改革和发展同党的新时期的总任务联系起来,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联系起来,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的教育理论。其次,“三个面向”的贯彻,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三个面向”在横向水平上,要求教育的改革发展以世界的最高水平为努力方向,在纵向发展上,以未来为着眼点,要求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第三,“三个面向”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要求我们用战略的眼光来规划、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这是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的必由之路。
领会“三个面向”就是领会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在这个从当代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对教育提出的总体性要求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核心,因为它关系到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有意义。面向现代化,就意味着教育要承担起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任。而面向世界,也意味着要扩大教育的对外开放,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至于面向未来,无疑也意味着要树立更长远的战略目标。
坚持“三个面向”就是要始终以“面向现代化”为主体,以“面向世界”与“面向未来”为双翼,持之以恒地把教育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体现在宏观上,教育的发展规模、各级各类学校比例、专业科类结构都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结构相适应;体现在微观上,办学思想、教育模式以及培养人才的素质规格都必须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念念不忘“三个面向”,就会有精神支柱,就会有理论指南,就会有着力点,就会有“试金石”,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沿,必能一显身手。
(载《荆门日报》199917第四版)
坚持“三个面向”实践“三个代表”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是作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的“三个面向”。确切地讲,“三个面向”同时也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战略指针。
新千年到来之际,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就是作为统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行动指南的“三个代表”。应该说,“三个代表”对于推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质上是一个整体。只要我们正确把握其统一性,我们的力量必逢不竭之源。
一、“三个代表”指导我们更加坚定地“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核心,因为它关系到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面向现代化”就是要为包括“两个文明”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奋斗的目标服务。贯彻“三个代表”,必然能够领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从而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知识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的教育观,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转变只青睐少数尖子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所有这些“转变”,都是为着培养素质规格适应社会多样化要求的人才,是“面向现代化”在微观方面的体现,也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