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如何进行智慧的校本管理这一主题,对校本管理中的问题的反思与解决、校本管理中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作者简介
周仁康,浙江余姚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历任余姚市马渚区辅导学校副校长、余姚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余姚镇中心小学(现名余姚市东风小学)校长、余姚市凤山街道教育辅导室主任等职,现任余姚市兰江街道教育辅导室主任。
第一章 校本管理的概述
第一节 校本管理的涵义与理念
第二节 校本管理的缘由与举措
第三节 校本管理的特征与意义
第四节 走向智慧的校本管理
第二章 校本经营的理念
第一节 校本经营的理念解读
第二节 校本经营的探索实践
第三节 校本经营的问题探讨
第三章 校本规划的拟订
第一节 校本规划拟订的意义
第二节 校本规划拟订的原则
第三节 校本规划拟订的程序
第四节 校本规划拟订的内容
第五节 校本规划拟订的要求
第六节 校本规划的文本例举
第四章 校本制度的建设
第一节 制度与校本制度
第二节 校本制度的建设原则
第三节 校本制度的案例评析
第五章 校本品牌的策划
第一节 校本品牌的概念
第二节 校本品牌的个性
第三节 校本品牌的效应
第四节 校本品牌的策划
第五节 CIS与学校品牌形象策划
第六章 校本特色的创建
第一节 校本特色的内涵
第二节 校本特色的形成
第三节 校本特色的评估
第四节 校本特色的思考
第七章 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第四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第五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
第六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第七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第八章 校本培训的求索
第一节 校本培训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校本培训的优势分析
第三节 校本培训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校本培训的实践模式
第五节 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校本培训的操作环节
第九章 校本教研的探新
第一节 校本教研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
第四节 校本教研的成果表达
第五节 校本教研的实践反思
第十章 校本危机的干预
第一节 学校危机的涵义探讨
第二节 学校危机的因果分析
第三节 学校危机的干预策略
第四节 学校危机应急预案文本样式
第一章 校本管理的概述
校本管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重建公立教育系统和学校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持续不断。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策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学校作为公共教育的细胞,它的活力所在、发展的动力所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因此,对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的管理模式的社会期待和内部动力日益强劲。
第一节 校本管理的涵义与理念
1、校本管理的涵义
校本管理,意为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但校本管理是个众说纷纭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
著名学者戴维在总结了校本管理的实践后给校本管理做了两个界定:(1)学校是主要的决策单位,其决定和决策应该尽可能在最低层做出。所以,学校在经费和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应该增加,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应该减少。(2)有效的改革不仅需要依赖于外部程序,更多地需要有关人员的决策参与。变革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来自于内部的需要。①
马兰等人给校本管理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校本管理从概念上可以看作是控制结构的一种选择形式,是一种权力下放形式,这种权力下放把具体的学校看作是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基本单位,把决策权分散看作是激励学校进步并使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在财政、人事和课程等方面的一些正式的决策权力授予并分配给学校现场成员,建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和社区及社区居民组成的正式的组织结构 (董事会、委员会、小组等),以便使现场成员直接参与学校的决策”。②
隶属于美国教育部的“教育研究办公室”在1993年的一份《消费者指南》中是这样界定校本管理的:校本管理是一项通过将重要的决策权从州和县转移到每一所学校的改进教育的策略,校本管理向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控制教育过程的更多权利,让他们负责预算、人事和课程。通过教师、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参与这些重要的决定,校本管理可以为儿童创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
拜雷把校本管理定义为:“校本管理或学校现场管理通常可以定义为一种参与决策过程,参与决策的人员对要贯彻的决策负责任”。雷诺德认为:校本管理具有三方面的涵义,“(1)具体的学校当局代表对学校的人事、预算和学科等学校的教育事项进行决策;(2)一个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学生以及杜区成员在内的管理小组在学校层采取参与决策模式;(3)校本管理可以促进学校层在学校改进的努力中提高学校领导水平。”③
有人认为校本管理,主要就是强调教育管理权和重心的下移,把中小学作为决策的主体,运用分权、授权、协作、团队等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技术,来构筑学校与外部(上级主管部门、社区等)及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的新型关系。
对于校本管理的定义,尽管人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笔者认为校本管理主要指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其主要特点是
通过权力下放来实现学校自主管理和共同决策,使学校全体同仁凝聚和形成共识,提高学校的活力和办学效益。校本管理模式的产生反映了西方教育管理哲学从“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的转变,也是学校管理权的下放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等角色转变的过程,校本管理使学校有了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
2、校本管理的理念
刘宝存教授认为校本管理理论基础有以下六个方面:①
(1)由外界强加的教育决定剥夺了某些与学校有关的权力,学校需要一种参与决定变革的机会以及使变革灵活适应特定环境的权力。
(2)学校是决策的基本单位,因此应该给学校识别学生需要并对之作出反应的能力。
(3)那些对某一主题了解最多的行动者应该有权对该主题作出决策。
(4)与学校系统有关的人有参与决策过程的权力和义务。
(5)那些受学校决策影响最深的人(如教师、学生和家长),应该在学校事务的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6)校本管理强调学校是一个自行管理系统,追求教育需求目标多元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主张“殊途同归”和权力下放。
华南师大黄崴教授在《校本管理:理念与模式(上)》一文中指出:校本管理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是不同的,传统的学校管理是外部控制管理,而校本管理则是学校主体的自主管理。可以通过对校本管理理论和外部控制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来说明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②
(1)目标多元理念。在传统的外部控制管理中,学校的教育目标被认为是简单的和统一的,教育环境几乎被看作是固定不变的,学校缺乏改革的愿望,教育管理趋向于标准化和稳定性。但在校本管理中,基于学校服务对象的多元性,学校教育目标被看作是多元的,教育环境被认为是复杂的和变化的。所以,学校就需要不断地改革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
(2)结果相等理念。在外部控制管理中,人们认为实现管理目标应该有标准的方法和程序,而且这些方法和程序适合于所有的学校。相反,校本管理是建立在结果相等的原则基础上。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实现目标有不同的方式。管理的弹性受到了重视,学校组织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自己管理。由于当前教育的复杂性和学校之间的差异性,用一种标准的结构来管理所有的学校是不实际的。所以,结果等同原则鼓励分权,让学校有丰富的活动空间,发展和制定出自己独特的教学和有效管理学校的策略。
(3)分权理念。分权和集权是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集权理念与标准的组织结构、标准的管理方法和标准的管理程序是一致的,这就需要集权管理。在集权的严格控制下,学校很少有决策权,学校的任何事情都要请示上级权力部门。结果是学校所碰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分权管理是校本管理的重要方面,和结果相等理念是一致的。其基本理论依据是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难免会碰到问题和困难,学校应该有权及时有效地解决所发生的问题。换一句话说,分权管理理念强调的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自主管理理念。在传统的管理看来,学校是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工具或在外部监督下被动的执行系统。学校的作用是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办公室被动地接受命令,他们自己没有决定的权力。校本管理并不否认学校要实现教育政策的目标,需要上级部门的领导,但学校的教育、教学、人事、财务等等问题的解决不是上级能够解决得了的。需要学校自己去解决。这就需要学校成为自主管理系统,有权制定办学方针、教学目标和管理策略,有权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