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国孤竹文化研究中心
出版时间:2013年5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收入中国孤竹文化研究中心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全国部分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关于中国孤竹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若干篇,全方位、多视觉地解析了中国孤竹文化,是目前全国孤竹文化研究成果集大成者。本书学术性强、史料
作者姓名: 宋坤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88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中国孤竹文化研究中心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全国部分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关于中国孤竹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若干篇,全方位、多视觉地解析了中国孤竹文化,是目前全国孤竹文化研究成果集大成者。本书学术性强、史料性强,可读性强,是广大读者学习研究孤竹文化,各级政府开发利用孤竹文化不可多得的范本。
作者简介
宋坤 ,男,1951年生,河北卢龙人,曾任中共卢龙县委办公室主任、卢龙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国孤竹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曾在全国近百家报刊上发表杂文、随笔、文史文章若干篇,作品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著有杂文集《虎头石漫笔》,主编《中国孤竹文化》、《京东第一府》、《孤竹诗词》。
高举中国孤竹文化大旗,建设卢龙经济文化强县孙国胜高峰
序郑一民
试论孤竹
孤竹国浅探
孤竹国初探
孤竹国考证
孤竹国史话
孤竹国历史文化综述
孤竹古国面面观
千载存续孤竹国
古孤竹国考
孤竹国传国千年中的疆域变化
试论孤竹国时期的农耕文化
玄水玄鸟降生商
玄水·商族图腾与孤竹渊源
孤竹国及相关地区古代文化遗存的考古学分析
殷墟甲骨刻辞与商周金文中的孤竹史迹
孤竹国的考古发现和商代遗存
刻于甲骨上的孤竹文明
千载孤竹与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评说
我谈伯夷叔齐
孤竹夷齐古圣贤
伯夷、叔齐让国初探
“崇让”与修史
夷齐行迹琐议
东方德源话夷齐
遍刻夷齐作志铭
人格物化夷齐风
伯夷文化论
伯夷叔齐对儒家思想及周边国家的影响
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与孔子儒家思想的渊源关系
陈寅恪先生“夷齐心结”试解
乾隆皇帝的夷齐情结
永平知府张玭的夷齐情结
夷齐精神与求圣之道
读《史记伯夷列传》札记二则
夷齐精神的现实价值
浅议元朝诰封伯夷叔齐的原因
“三段式”品节体系之滥觞
十姓始祖源夷齐
成语释典赞夷齐
千古文风祭夷齐
行比伯夷置为像……
试论孤竹
李学勤
几年前我写了一篇小文,其中提到了古代的孤竹与考古材料的关系。因该文语焉不详,不少同志表示关切,要我把自己的意见详述一下。有关孤竹的材料是很零碎的,下面所能说的也只能是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文献中的孤竹
孤竹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国名。古书涉及孤竹的,按书的形成年代来说,以《国语》书中的《齐语》为最早。《齐语》的有关记载,又同《春秋》经传有关。
《春秋》庄公三十年经:“齐人伐山戎。”这是周惠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64年的史事。《左传》同年称:
“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这说明齐桓公之所以伐山戎,是因为山戎侵犯了北燕,《殷梁传》这一年也说:“桓(公)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而越千里之险,北伐山戎,危之也。……燕,周之分子也。贡职不至,山戎为之伐矣。”
北燕是周朝在北方的封国,受山戎的侵伐而与周室隔绝。齐桓公为了匡扶王室,兴师远征山戎,是其霸业中的一件重要功绩。
《齐语》叙述此役经过,比《春秋》经传更详细些,文云:“(桓公)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
文内“刜”和“斩”都是征讨的意思。原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曾征伐过令支和孤竹,为《左传》等书所不及详。《齐语》讲的,就是庄公三十年经传所言之役。如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所论:
《齐世家》:北伐山戎、离枝、孤竹;《管子·小问篇》: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溪十里;《韩非·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代孤竹,统上论之,皆即此年之役也。《管子》、《韩非子》和《史记》等书也都记述到同一件事。此外,较早的尚有《韩诗外传》。
《史记》对齐桓公伐孤竹的战事,曾反复多次提到,散见于《齐世家》、《燕世家》,以及《十二诸侯年表》、《封禅书》、《匈奴列传》等处,其重视可以想见。《齐世家》文云:“(桓公)二十三年,山戎伐燕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这显然是本于《左传》、《国语》。接着,《齐世家》又讲到燕庄公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把燕君所至的土地割让于燕的事,则本自《韩诗外传》。
《齐世家》记齐桓公此役在其二十三年,《年表》同,《燕世家》则作二十二年。有人以为二十三年是错了。按《左传》载鲁庄公三十年即齐桓公二十二年冬“谋山戎”,是策划出伐山戎,实际的战争过程应延至第二年,所以两种记载并没有根本的矛盾。
山戎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史记·匈奴列传》:“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可见山戎—名由来久远。列传又云春秋时“燕北有东胡、山戎”,说明其与北燕的相对地理位置。《齐世家》集解引服虔云:山戎,北狄,盖今鲜卑也。《齐语》韦昭注也说山戎即后世的鲜卑。
征伐山戎为什么涉及令支、孤竹?两者和山戎有怎样的关系?前人有不同理解。韦昭注云:“二国,山戎之与也。”在他看来,令支、孤竹是山戎的与国,也就是盟友。清代江永作《春秋地理考实》,则说令支、孤竹二国为“山戎所居”,这样说来,山戎居于孤竹、令支,后者只是山戎的组成部分,这是另一种不同的看法。
《逸周书》有《王会》一篇,文叙周成王时事,但一般认为反映的是东周时的地理观念。篇内描述北方少数民族来进贡方物,说:北方台正东:高夷嗛羊,嗛羊者羊而四角;独鹿邛邛,邛邛善走者也;孤竹距虚,不令玄貘,不屠何青熊,东胡黄黑,山戎戎菽。所言都是东北方的方国部族。此篇明将孤竹、不令支(“不”系发语同,即令支)同山戎并列,可见山戎和二国是三者而不是二者,江永的意见是不足凭信的。
以上所述是东周时的孤竹,但孤竹还有更古老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