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如何将学生所处的课堂环境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揭示课堂环境影响自主学习的机制,从而为改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作者简介
范春林2005年6月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专业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现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序
绪论
第一章 课堂环境
第一节 课堂环境的含义及结构
一、国外学者对课堂环境结构的认识
二、国内学者对教学环境及其结构的认识
三、国内学者对课堂气氛的认识
四、我们对课堂环境及其与相关概念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 国外对课堂环境的相关研究
一、学习环境研究:学校层面与课堂层面
二、课堂环境的研究历程
三、课堂环境研究的方法取向
四、课堂环境的测量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课堂环境的初步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二、中小学课堂环境问卷的编制
三、我国中小学课堂环境调查的初步结果及建议
四、中小学生课堂环知觉的特点
第四节 课堂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人类发展的生态学理论
二、符号互动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社会认知理论
五、人与环境相匹配的理论
第五节 课堂环境研究的趋势
……
绪论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的微观生态环境。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外学者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对课堂环境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国内,无论是学术界或教育实践部门对此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书拟将课堂环境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将对国内外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将我们自己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加以介绍。
绪论部分,我们将介绍课堂环境及其与自主学习的关系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以及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课堂环境及其与自主学习关系研究的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课堂环境及其与自主学习的关系作为研究课题,是基于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新近出现的重要趋势,课堂环境和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当前,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生态学观点正受到研究者越来越高的重视。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生态环境,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中的不同要素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作用方式和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明确生态系统中的不同因素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对于揭示生态系统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的影响机制,深入、系统地认识环境变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环境,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的微观生态系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无疑需要加以高度的关注。
国外对课堂环境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对课堂环境的结构、测量工具以及学生对课堂环境的知觉与学习的关系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国内学者却对此重视不够,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非常少见。自主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的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近年来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总的来看,研究者对自主学习的探讨主要还集中在自主学习模式内部各要素及自主学习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方面。如何将学生所处的课堂环境因素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通过揭示课堂环境影响自主学习的机制,从而为改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提供理论依据,这方面的研究还极为少见。这不能不说是自主学习研究中存在的一大缺陷。这是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引起重视的。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时代我国教育领域的最强音。而课程改革又被作为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2001年6月8日。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创设有效的课堂环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和教育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教育学界和教育心理学界长期以来对课堂环境这一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视程度还显得很不够。因此,借鉴国外研究方法和成果,结合我国课堂教学的实际,研究我国课堂环境的结构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学生知觉的角度研究课堂环境的意义
学生对课堂环境的知觉,是指学生在课堂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对课堂环境因素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学生对课堂环境的知觉对其学习和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符号互动论看来,人是具有心智活动的动物,人的心智活动对客观现实具有标示作用。布鲁默(1962)认为,标示某一事物就是面对该事物并且把自己置身于对其积极反应的位置,而不是机械地做出反应(转引自周晓虹,1990)。通过心智活动的标示作用,外界世界便转变为一个定义的世界,人不是对客体直接做出反应,而是对客体的定义或解释做出反应。此外,符号互动论认为,个体的自我系统是在和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儿童的成熟,语言的掌握和社会化的进行,儿童逐渐能从重要他人和类化他人的角度看待自我和观察思考问题,这样,自我的发展便日臻成熟(周晓虹,1990)。即,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来自于个体与他人的交往经验,个体对自己定义和评价的基础,是个体如何知觉他人对自己的定义和评价。总之,个体对外界的反应和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都与个体对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的认识和解释密不可分。
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真实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学生的知觉这一中介环节实现的。由于学生的经验、需求、认知结构等各不相同,因而,他们面对同样的环境刺激会产生不同的知觉,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环境本身,并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是学生对课堂环境的主观评价和体验。
从目前对课堂环境的研究来看,从学生的主观体验或知觉的角度进行研究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方法取向。弗拉索,沃尔博格(Fraser,Walberg,1981)认为,从学生知觉的角度研究课堂环境,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相比起课堂观察技术投入大量的培训观察者的费用,对学生知觉的纸笔测验要更经济。其次,知觉测量是建立在学生对多次堂课经历的基础之上的,而课堂观察资料通常只限于很少量的课时。因此知觉测量的结果更能真实地反映课堂的情况。再次,知觉测量是课堂里所有学生判断的集合,而课堂观察通常是单个观察者做出的。因此知觉测量的结果更能准确地反映课堂的情况。第四,学生知觉,比真实的情境对学生行为更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它比观察到的课堂行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最后,课堂环境知觉测量通常比直接观察到的变量,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课堂环境及其与自主学习关系研究的价值
我们认为,研究课堂环境及其与学生学习的关系,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从研究的理论价值来说,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课堂环境,是扩展我国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需要。由于课堂环境研究是近30年来在国外学术界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国内对这一重要的领域还重视不够,这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都还很薄弱。因此,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研究我国中小学课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是丰富和扩展我国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研究领域的需要。
其次,结合我国实际,加强对课堂环境的研究是促进课堂环境跨文化和本土化研究的需要。尽管国外对课堂环境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研究者也大都赞同穆斯(Moos)的人类环境的三维度说,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和教育实际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是否符合我国的实际,是否具有跨文化的适用性还有待证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开展跨文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