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是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后出站研究报告基础上,进行修改的一部学术著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作者经过小幅度修改的博士后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科技园区研究背景与意义、建设理论
作者姓名: 何伟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5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后出站研究报告基础上,进行修改的一部学术著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作者经过小幅度修改的博士后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科技园区研究背景与意义、建设理论与政策支持、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分析、农业科技园区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下篇为案例介绍:系作者主持的一个以生态农业休闲为主的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另附有作者公开发表的有关农业科技园区的研究论文。
本书可供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农业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和农业科技园区的经营者与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何伟,1963年出生,江苏省沭阳县人,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人文地理学博士后;现为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城市与园区发展研究所所长。曾任江苏省宿迁市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2003年4月至2009年10月);现为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常务理事(2008年至今)。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研究,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经济管理(新管理)》、《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社会科学》、《统计与决策》、《经济纵横》、《江苏经济探讨》、《城市问题》、《调研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2007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与优化》;2010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的《管理学原理》教材。
本书得到淮阴师范学院2008年博士基金项目《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08HSBSS02)的资助。
序一虞孝感
序二冀献民
上篇理论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农业科技园区的概念界定
1.3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农业科技园区研究现状
1.3.2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研究概述及评价
1.4研究目的、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4.1研究目的
1.4.2研究方法
1.4.3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5创新与不足之处
2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理论和政策支持
2.1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及功能定位
2.1.1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
2.1.2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的基本原则
2.2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理论
2.2.1区位理论
2.2.2增长极理论
2.2.3技术创新理论
2.2.4孵化器理论
2.2.5风险投资理论
2.2.6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2.2.7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2.2.8循环经济理论
2.2.9企业集群理论
2.2.10技术集成与扩散理论假设
2.3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2.3.1农业“两法”的法律要求
2.3.2国家一系列“三农”政策的扶持和推动
3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成效分析
3.1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阶段分析
3.2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3.2.1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类型
3.2.2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3.3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建设现状分析
3.3.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3.3.2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3.4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前景展望
……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现代科技园区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兴起向全球推广的,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一般由政府主导、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高智力依托为特征,以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为主要目的,以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为支撑,科技园区逐步成为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摇篮,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由于资源禀赋、园区所处区域经济社会条件、园区主导产业等的不同,世界各地建立的科技园区的功能和产业还存在一些差异,有不同的称谓,如: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简称“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科学园、技术园、研究园、工业园、科学城、硅谷等,其中,以“科技园区”为常用的称谓,它们主要进行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的生产。
受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开始建设大力度发展设施农业,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对世界各国及中国的影响很大。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以色列、荷兰设施农业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1997年,国家启动建设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本世纪初,又建设两批共3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加上,国家出台有关鼓励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农业科技园区像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样,在我国得到广泛发展,全国各地涌现成千上万个农业科技园区。
作为新生事物,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区一样,虽然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业科技园区的效益问题,关系到其生存、发展或停滞、消亡的大问题,需要进行综合评价,以对农业园区的发展进行监控、预测,便于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1.2农业科技园区的概念界定
目前,农业科技园区在我国的名称还没有统一,有人称:现代农业科技园或农业园区;有的称:农业高新农业开发园区;有的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或农业开发科技示范项目;有时称: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区或农业科技示范场;这些都属于农业科技园区的范畴,本文的称呼是“农业科技园区”,有时用“农业园区”或“园区”简略语称呼“农业科技园区”。
综合许越先、蒋和平等专家的研究[1][2],农业科技园区定义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区域,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或外商投资兴建,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在相对可控环境条件下,集中项目、资金、技术、人力等,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生产、经营。
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特征是:集科技、生产、市场于一体,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体龙,设施、品种、技术相融合,高新技术、常规技术、传统技术组装配套,实行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农业科技园区还具有资源利用率高、资金投入产出率高、产品加工增值率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结合等特征或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