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出版时间:2012年6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 本书以中国近代(1898-1918)这二十年间的妇女报刊为研究对象,以妇女报刊原始资料为分析依据,参考同时代其他刊物相关内容,通过对报刊资料的定性分析,揭示当时的妇女报刊对新时代女性身份的建构作用。
作者姓名: 庄汉新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138.00元(上、中、下)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近代(1898-1918)这二十年间的妇女报刊为研究对象,以妇女报刊原始资料为分析依据,参考同时代其他刊物相关内容,通过对报刊资料的定性分析,揭示当时的妇女报刊对新时代女性身份的建构作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新旧思想交汇和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在旧时代成长起来、深受旧文化传统影响的中国女性,面对文化制度变革的同时还受到社会变革力量和进步知识分子强国理想的期待。妇女报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本书希望观察这些妇女报刊在树立新的妇女身份认同方面所起的作用。
作者简介
张丽萍女,浙江海宁人,浙江大学教师,传播学博士。个人研究兴趣为媒介与社会、跨文化传播学。
上 册
正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续篇
第十三章
中 册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
正 篇
第一章
公元1911年,岁在辛亥。黄河故道。淮扬城东阁村。深秋落日的余晖,洒在董府的深宅大院。高耸的门楼,蜿蜒的墙壁,晃动的人群,都拖着长长的阴影。董家老爷传琤先生,这会正一手摘下墨镜,一手在家丁的搀扶下从大轿中走出。看上去是一脸愁容,身心疲惫的样子。
近来,有两件事情,使他焦头烂额,捉襟见肘,左右为难。
董老爷进房落座,摘掉瓜皮小帽,脱下青呢马褂,灰色呢长袍,换上一身宽大舒服的衣裳。下人连忙热毛巾、茶水伺候。两个侍女一边一个,为他捏腿、捶背。他半躺在安乐椅上,一边享受着,一边深沉地叹着气,慢慢寻思着——
让他为难的头一件,是所谓的国事。近年来,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国民革命党大成气候,在南方不断发动起义,大清帝国,已显示出“山雨欲来风满楼”摇摇欲坠的征候。尤其是10月10日以来,革命党人多势众,在武昌起兵发难,攻占督署,挟持官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兼武昌武备学堂总办黎元洪。黎元洪为大势所趋,迫于起义官兵压力,背叛清帝,改换门庭,就任革命都督,公然在武昌阅马厂筑坛拜革命党人黄克强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泱泱二百余年的大清帝国,形势急转直下,岌岌可危。武昌辛亥革命,使淮扬唇亡齿寒。朝廷一连三道金牌,让淮扬官军星夜赶赴武昌增援,以望挽回武昌败局。这样,给淮扬官军、官府和各路豪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不,此刻董老爷手上正拿着刚才在府衙议事摊派下来的补给官军的款项、粮食、草料、车马和兵源壮丁的清单,十分犯愁呢!
董老爷十分清楚,自己是淮扬城东众望所归的富绅。此时,国家有难,应该尽忠朝廷。于情于理,都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可又转念一想,孙中山革命党人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要推翻清帝,建立民国。自己作为汉人的一员,站在民族的血脉感情上,也有发自内心赞同的一面。从大清灭明以来,汉民族明代遗民,一直有着这样一个情结。再说,眼下革命党人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势如破竹,不可阻挡。事情似乎已经到了江山易主,改朝换代,识时务者为俊杰,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的地步了。现在已经进入11月下旬了,说不准哪天早上,革命党军就会拿下淮扬城呢!想到这里,董老爷又长吁一口气,大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于是,他叫来管家,把那份补给清单交给管家,让管家好生看看。
管家眯缝着眼,深躬着腰,站在老爷身旁,看了一会,抬起头,用期待的眼神望着老爷的脸。
“老爷,您这是——”
“你好好看看,估摸估摸,按着这单子上开列的项目,我要拿出那么多东西,办那么多事,难度有多大!”
“今年年景不好,又人心不稳,要一会半会办这么多事,难呐!”
“是啊!你跟我多年,我想什么,你最清楚,还要我细说吗?”
“老爷的意思是——”
“这单子上的事,两句话:一是量要减,二是时间要拖。你酌情看着办吧!我最近忙,这件事不要再烦我。”老爷故意把这句话说得语重心长,耐人寻味。
“……”管家用深长的眼神,望着老爷,点着头,转身离开了。
这样,董老爷总算抱着敷衍塞责,不了了之的态度,把这件所谓“国事”好歹交代打发了。可他此时的心思,却仍然是“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另一桩令他烦心的家事,也同时困扰着他。
这件困扰他的家事,说长了是他45岁的年纪,共娶了三房太太。这年月,中国旧的风俗和传统文化,十分看重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董家老爷名传琤。琤者,指琴声也好,流水也好,香火也好,总之都是不绝于耳,后继有人也!前两房太太,都是贵族出身的小姐,倒门当户对,也很争气,先后为他生下两个儿子。董老爷为大太太生的大儿子取名董健,意即体魄健壮之谓也,即希望于钟鸣鼎食的董家,愈发殷厚丰实。可实际上呢?却又事与愿违,这大儿子从小就体弱多病,到现在快20岁的人了,仍然是个病秧子。即便是为他娶媳妇,算是冲喜,也未见起色。为此,董老爷曾在内心自嘲:健者,不健。后来,二太太又为他生了个二儿子,他又为之取名董文,意即为诗礼传家的董府,续上一支文脉,也好光宗耀祖,装点门庭。可后来呢?又是不顺心。这二儿子天生就不聪慧,一副憨乎乎弱智的样子,总是让他心灰意冷。眼看十五、六的人,连个高小都读不下来。似乎命中注定又是一个不可造就的材料。这又被他在内心深处自嘲为:文者,不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