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出版时间:2013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近几年来,把研究重点转向人际之间的交际。本书采用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从意识形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宽泛。研究的理论框架越来越多样化, 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微观化和个性化。 从文化的角度看, 跨文化交际研
作者姓名: 邬姝丽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28
内容简介
近几年来,把研究重点转向人际之间的交际。本书采用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从意识形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宽泛。研究的理论框架越来越多样化, 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微观化和个性化。 从文化的角度看, 跨文化交际研究开始由较大群体的文化(如东西方文化)向较小群体(如职业、性别、代别)转移; 从交际的角度看, 学者们开始重视更具体的或更小的群体之间、乃至个人之间的交际,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四个方面对中国当代五代人的语篇系统进行分析。生活在北京地区的1073名受访者参与了问卷调查。作者又从跨文化的视角对中美代际语篇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一方面 从代的角度探悉中美各代人之间语篇系统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挖掘中美代际语篇系统差异的文化根源。 该分析对当代中国人了解自己的文化以及美国文化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作者简介
邬姝丽 1964年生,辽宁海城人,1988年毕业于大连外语学院外语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1992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教授。近几年来主要从事跨文化研究、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以及语言测试。已发表论文10余篇。完成校级课题两项, 主编一部口译教材。
第一章 交 际
1.1 交际的含义
1.2 交际的过程或特征
1.3 文化的定义
1.4 文化特征
1.5 群体文化
第二章 跨文化交际与交际文化
2.1 跨文化交际与人际交际
2.2 交际文化
2.3 本书所使用的文化和交际
第三章 语篇系统
3.1 语篇系统的含义
3.2 语篇系统分析法的重要性
第四章 代别文化
4.1 关于代的概念、代沟
4.2 代与文化
4.3 代际划分
4.4 国内外对代的研究
第五章 中国当代代别语篇系统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框架
5.3 研究设计
5.4 数据分析与讨论
5.5 跨代别语篇系统分析
5.6 结论
第六章 儒家语篇与功利主义语篇
6.1 反夸张与赞同运用修辞手法
6.2 实证经验主义与信奉权威
6.3 演绎/平等与归纳/等级
6.4 独创性与引经据典/征圣语
第七章 美国代别语篇系统与中国代别语篇系统
7.1 美国的代别语篇系统
7.2 中美代别语篇系统对比分析
第八章 中美语篇系统的文化差异
8.1 不同的文化传统
8.2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8.3 不同的思维方式
8.4 不同的语境文化
8.5 不同的自我构建
第九章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9.1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9.2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9.3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
9.4 跨文化交际的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第一章 交 际
交际和文化是一对孪生兄弟。虽然交际和文化是两个词,有着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确实密不可分。人类学家甚至认为文化就是交际,交际就是文化。交际是人们生存以及保存自身文化的必由之路。文化通过交际被传承以及保存。虽然文化和交际共同作用,为了了解文化间的相互作用,我们首先介绍交际,了解交际在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的不同形式。
1.1 交际的含义
交际或交流就是与别人共享观点和感受的能力,是人类交往的基础。交际这个词的英文词意是communication,与commonality有密切关系。Commonality意为“共同”或“共享”。两个词的本义表明“共同”或“共享”是交际的前提。也就是说,具有同一文化的人们在很多方面具有共享才能进行有效交际。这种交际过程实际上是同一主流文化内的交际。贾玉新发现跨文化交际所涉及的变量与同一主流文化内人们之间的交际所涉及的变量基本一致。换句话说,东西方之间的交际过程与亚文化或群体文化之间(如代别之间)的交际过程基本一致。这种对交际本质和交际过程的认识是本书跨文化交际(代际间的交际)语篇分析理论框架的指导思想。
正如我们很难给文化下定义一样,人们也很难给交际下一个单一的定义。26年前,丹斯和拉尔森(Dance and Larson)Dance,]F.E. X.& C.E. Larson, 1972,Speech Communication: Concepts and Behavior [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Winston. 查阅文献,找出了交流的126个定义,之后又出现了难以计数的其他对交际的定义。我们在这里无法穷尽对交际的定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鲁本和斯迪沃特(Ruben and Stewart)Rubin,B.D. & L.P. Stewart, 1998,Communication and Human Behavior [M]. 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6.的定义比较合适:“人类交际就是出于某种关系、群体、组织和社会中的个人向环境、或相互之间发出信息和进行反馈,以便与之适应的过程。”这一定义告诉人们交际是与环境和他人进行交换的过程。更确切地说,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我们进行交流的时候,言语和行为会被其他的语言和行为所置换。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与跨文化交际有关的交际过程和特征。
1.2 交际的过程或特征
(1)交际是符号化的
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是人们交际过程中传达和分享意义的媒介。交际中符号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你可以运用符号来表达你的思维。就跨文化交际而然,虽然每一种文化的人们都使用符号,但人们赋予符号的涵义不同,不仅如此,人们对符号也有使用上的差异。例如,中国人将信息内在化,而西方人大多数情况下将信息外在化。
(2)交际是系统化的
我们不是在孤立的环境中收发信息,而是受到环境、场所、场合、时间、交流者数量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影响交际的最大因素是我们的文化。一种文化的惯例、价值观、社会规范、传统以及习俗等都影响着交际系统的其他部分。也就是说,交际是文化和社会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不同社会以及不同群体在以上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交际过程虽然系统化但变得复杂多变。
(3)交际是复杂的
人类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交流的信息或行为多么简单,它总是充满大量的信号、代码和意义等元素。文化元素的加入就会使得交际更为复杂。伍德(Wood)Wood, J.T.,1994,Gendered Lives: Communication, Gender, and Culture [M]. Belmont, CA: Wadsworth,29. 指出:“影响交流的最大系统就是我们的文化,它就是我们所有互动发生的大环境。”文化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之处。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应既能欣赏文化的相似性又能接受文化的差异性。以上仅是与跨文化交际有关的关于交际的一些看法。由此可以看出,交际是符号活动,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过程。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1.3 文化的定义
任何跨文化交际的讨论都包括文化和交际两个方面。因为在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时,人们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文化对比,因此讨论语篇系统前,首先要弄清楚文化的概念,其特征是什么?
文化的定义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文化是无所不在的、多元的、复杂的和普遍的。正如霍尔Hall, E.T.,1959,The Silent Language [M]. New York: Doubleday, 169.(Hall)指出“人生没有哪一个方面不受到文化的影响和改变”这一结论表明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文化的这一特征使得人们对文化难以下定义。对文化探讨最深的当属文化学家克鲁勃和克拉克洪(Kroeber和Kluckholm)对文化的归纳。早在1952年他们查阅了众多人类学文献,收集到164个对文化的定义。同时他们对于文化一词的意义做了历史性回顾,并对于各种不同定义做了评述。在众多的广义(文化就是所有事物;是生活方式;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到狭义(文化是歌剧、艺术和芭蕾)的定义中,我们更关注的是侧重历史传统和社会继承(与代际相关)的文化的定义。这里列举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871年,文化人类学的创始人英国学者泰勒(E.B.Tylor)[英]泰勒,1987,《原始文化》,转引自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王铭铭等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0页。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夸德尔从社区内文化的共性来解释文化,他[爱丁堡]夸德尔,2000,《应用语言学导论》[M],转引自朱文俊:《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认为:“一个社区诸成员有着共同的政治或伦理观念,以及在很大程度上对解释世界的方式、客观现象如何分类和赋予这种分类以何种意义有着共同的认识。各社区有着共同历史,并对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有着共同概念,即有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他们对于干活、穿衣、吃饭、结婚、信仰、子女教育的正确与错误方式有共同概念,所有这一切构成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国内学者胡文仲和高一虹胡文仲、高一虹:1997,《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对文化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他们认为:“文化是一个大的人群在许多代中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而获得的知识、经验、信念、价值、态度、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的积淀以及生活行为形式,这些模式和形式是人们适应性行为和交际方式的样板,它使得人们在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理环境的社会中生活。”KluckhohnKroeber,A. L. and C. Kluckhohn.1952,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139.对文化的定义做了总结,他指出:“文化是由外显和内显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得和传播;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观念。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性因素。”Kluckhohn的定义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对上述学者对文化定义的概述,指出了文化是人们行为的蓝图。我们也关注与文化和交流相互作用的文化定义。马塞拉(Marsella)Marsella, A.J. 1994, “The Measurement of Emotional Reactions to Work: Methodological and Research Issues,” Work and Stress, 166~167.指出,文化就是为了提升个人和社会的生存能力,增强适应能力,以及保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通过后天习得的共同行为。文化有外在形式(如艺术品和等级制度)和内在形式(如价值观、态度、信仰、感知、感情、感觉方式、思维模式以及认识论等)。
马塞拉的定义包括了人生阶段的所有内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该定义既指出了文化代代相传性,也包括了后天的习得性,既有内在的价值观,又有外在的等级制度。这些构成了一个人的文化身份。
现代华裔跨文化学者陈国明Chen,G.M. & W.J. Starosta,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 2007, 25~26. 对文化的理解与上述定义有相同之处,他指出,“文化是一系列借助学习通过符号由一代传给下一代的基本的观念、习俗、及群体经验。文化包括指导人们行为的信仰、规范、及态度。”以上对文化的定义既包括文化的内容如信念、价值观、习俗、语言,也指出了文化的特征如传承性和群体特征。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探讨文化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