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与政策研究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2-210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出版时间:2012年9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建立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进行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为实证分析,进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作者姓名: 陆小成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6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建立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进行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为实证分析,进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主要内容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特点及其影响研究、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研究、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的目标、原则及其指标体系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等。


作者简介

陆小成  男,1978年生,湖南耒阳人,中共党员,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清华大学科技政策博士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湖北大学兼职教授、MBA硕士生导师,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产业集群、公共政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等10项。已出版专著5部,在《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科技论坛》、《科技进步与对策》、《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统计与决策》、《科学管理研究》、《系统工程》、《情报杂志》、《新视野》、《财经理论与实践》等CSSCI、CSCD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稿件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创新系统的低碳要求

 2.1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与条件

  2.1.1 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背景

  2.1.2 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条件

 2.2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2.1 人口生产

  2.2.2 工业生产

  2.2.3 农业生产

 2.3 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

  2.3.1 自然环境层面

  2.3.2 经济建设层面

  2.3.3 政治与社会层面

  2.3.4 人类健康层面

 2.4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区域经济的低碳创新要求

  2.4.1 低碳经济模式: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

  2.4.2 低碳创新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研究

 3.1 低碳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新发展

 3.2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分析

  3.2.1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

  3.2.2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

  3.2.3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构建

 3.3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运行过程

  3.3.1 低碳技术预见

  3.3.2 低碳知识创造

  3.3.3 低碳技术实现

  3.3.4 低碳技术传播

  3.3.5 低碳技术应用与反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与意义

 4.2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1 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4.2.2 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

  4.2.3 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

  4.2.4 可测性和可比性原则

 4.3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4.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依据

  4.3.2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指标体系的设计

 4.4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4.4.1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4.4 层次总排序

 4.5 本章小结

……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全球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逐渐认识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切断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建立一种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既需要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也有保护地球气候的义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下,把气候政策与国家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走低碳创新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

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我国承担国际义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化解因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国际压力。全球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区域低碳创新模式将受到国际政府组织的关注和青睐。从低碳经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进行探索,构建低碳型的区域创新系统,即通过区域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构建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家和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提供决策参考。在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与运行过程中,如何确定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进程、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向,需要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节能减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是直接为促进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来的,一方面要求制订方案,规划蓝图并付诸行动;另一方面又要求用我们的方案来测定发展速率,评价发展水平,跟踪监测战略实施的进程,作为对区域(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本书提出用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来解决这个问题,其研究意义在于系统地分析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特征、结构和运行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应用到我国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估和绩效提升中,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为建立国家和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提出政策建议,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温家宝总理于2007年7月13日研究部署当前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提出环境资源和节能减排等七项措施。本书政策研究以此为分析基础,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创新系统的互动视角切入,分析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综合评价、政策选择等,研究如何通过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实现国家和区域低碳经济发展。

此外,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说明国家对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本书选择该区域作为案例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低碳创新政策建议,将为该样本区域如何建设两型社会提出咨询报告,对于其他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和经验借鉴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本书从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区域创新系统等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目前与该课题相关的研究有了一定基础,但系统性研究还很薄弱。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的研究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已有研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影响,探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对策,但系统研究区域创新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多。

William R. Emanuel, Herman H. Shugart and Mary P. (1985)、Manabe, S.(1983)、Yao Tandong, Thompson L G(1992)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与特征、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分析。Stern N(2006)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我国学者陈宜瑜(2001)指出,全球气候变化(climatic changes)研究已取得的进展有:地球系统进行了空前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大量高质量的科学数据;提出了全球碳循环、水循环、食物系统等几个关键性问题,将全球变化研究推进到集成研究阶段;建立和发展了提前半年至一年预报ElNilo发生的数值模式;过去的全球变化研究(PAGES)揭示出许多人类前所未知的事实,被国际社会公认为自然科学的重要进步等。学术界深入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与特征、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葛全胜、陈泮勤等(2004)研究指出全球变化的适应可理解为人类社会面对预期或实际发生的全球变化的系统功能、过程或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有目的的响应行为。王让会(2008)从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区MODS的特征与规律,MODS格局下典型区域LUCC的特征,流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绿洲生态系统的特征等方面,反映了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万钢(2008)研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科技的持续支撑,需要综合考虑能源安全、节能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和“吸碳经济”、气候变化、未来国际制度安排、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等方面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此外,还有王贵彬(1996)、林海(2001)、彭少麟(1997)、沈大军等(1998)、叶笃正(1999)、张雪芹等(2002)、卢爱刚、何元庆、张忠林(2005)、张光辉(2006)、郝振纯等(2007)、徐阳等(2008)等从水资源等不同层面与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来,关于区域创新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还不多。

(2)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比较紧迫的研究课题,也是近年来相关学术研究的热点,主要从国家战略、科技合作、产业发展等层面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由气候变化问题引发而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为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他还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有些发达国家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是走出经济困境的长远之策(尼古拉斯·斯特恩,2009)。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决定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农业生产与碳排放、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等。如Baranzini A、Goldemberg J、Speck S(2000)关于碳税的研究,Johnston,D.Lowe,R.Bell(2005)构建了英国住房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模型,强调在于能源供应和需求方面的战略性技术转变。Abdeen Mustafa Omer(2007)分析了低碳技术发展前景及产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作用。Koji Shimada,Yoshitaka Tanaka,Kei Gomi,Yuzuru Matsuoka(2007)研究指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方法,需要加强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以及必要技术创新等。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