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出版时间:2012年8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这部论著站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努力考察当下高校教育中国学教育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探讨国学在当今国际问题研究、社会传媒和外交实践诸领域中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颇有学术创见,对于国学研究
作者姓名: 高玉昆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这部论著站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努力考察当下高校教育中国学教育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探讨国学在当今国际问题研究、社会传媒和外交实践诸领域中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颇有学术创见,对于国学研究与教育传承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对当前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将起到引领作用。
作者又在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五方面卷帙浩繁的国学典籍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名著名篇进行阐述和导读,学术规范,体例完善,为高校本科生或研究生确立了一部完备的国学经典教程,也为有志于研习国学的读者提供了一部很好的经典原著读本,相信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程郁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
作者简介
高玉昆 1962年生,山东乳山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于国际关系学院,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文化以及书法艺术诸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专著有《初唐四杰暨陈子昂诗传》《唐诗比较研究新论》《增订注释全唐诗·储光羲诗注》等多部,学术论文有《论唐诗英译》《毛泽东与唐诗》《国学与当代外交实践》《中国古典文学与中日邦交》等数十篇,专业教材有《对外汉语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等多部,合作编著大型辞书《中国典故大辞典》《文学百科大辞典》等多部。
序 言 程郁缀
前 言 陶 坚
叙 例
一、本书所谓国学经典之界定
二、本书冠名“论读”之义
三、本书重视小学经典之研读
四、本书经典篇目之选择偏重先秦两汉典籍
五、本书经典篇目之选择不废秦汉以后文章
六、文本导读注释力求简明义达而存多家之说
七、编写体例力求完善以满足读者系统研习
总 论
第一章 论国学经典教育之意义
第二章 论国学经典教育与高校“国”字头专业人才培养
一、加强“小学”知识的教育
二、加强“经学”知识的教育
三、加强“史学”知识的教育
四、加强“诸子”知识的教育
五、加强“文学”知识的教育
第三章 国学经典教育与我国当代外交实践
一、“小学”知识在外交实践中的作用
二、“经学”知识在外交实践中的作用
三、“史学”知识在外交实践中的作用
四、“诸子”知识在外交实践中的作用
五、“文学”知识在外交实践中的作用
第一编 小学经典
第一单元 小学经典导读
概 论
第一章 文字学
一、说文解字敘[许慎]
二、小学略说—文字学[章太炎]
三、治国学之方法—通小学[章太炎]
……
总 论
第一章 论国学经典教育之意义
何谓国学?古书记载周朝设立“国学”,乃本指供王室贵族子弟学习的国家级学府。现代作为学术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在近代随着中西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与“西学”概念想对峙而形成的概念,指我国本有之学术文化,即祖国自古至今独有的文明智慧之精华。至于名称,学界认为源于前清光绪末年章太炎设立“国学讲习会”和刘师培设立“国学保存会”之名称。当时,梁启超还曾筹办《国学报》。国人称“国学”,洋人则称“汉学”。早先也曾称“中学”(中国的学术与文化),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称“旧学”、“国故”、“国粹”等。对国学的定义,百年来学界持不同观点。或谓文史哲,或谓传统文化,甚而或谓包括中华传统技艺。
所谓“国学”的范畴,学术界也见仁见智,大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大而广之可包括文学艺术、园林建筑、琴棋书画以及武术中医等等。如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邓实《国学讲习记》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国粹学报》第19期)又如胡适即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认为“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简称,乃指中国从古至今的一切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历史人物、典籍制度、语言风俗、数术方技等均包括其中。其概念外延比较泛化。狭义的概念如马一浮先生于1938年所言:“今楷定‘国学’者,既是‘六艺’之学”,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而折中的概念如学人曹聚仁所言:“国学者,中华民族以文字所表达之结晶思想。”(《国故学之意义与价值》)商务印书馆刊行的《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82页。,《新华词典》释义为:“称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61页。,定义为研究中国传统的典籍、学术和文化的学问,可谓今日学术界之所公认。
至于具体国学之分类,学者观点亦不一。如梁启超1923年为清华大学学生所定《国学入门书目》分为:一、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二、政治史及其他文献;三、韵文;四、小学及文法;五、随意涉览书类。李笠《国学用书摘要》分为五类:哲学部;史学部;文学部;小学部;类书辞典。或以现代舶来名词对应传统典籍之内容,名实稍显不符;或杂以主观,偏而未全。国学大师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将国学解读为五大方面:一小学、二经学、三史学、四诸子、五文学。笔者认为最有道理,一方面沿用传统之概念,如“经学”、“诸子”之名,一方面又析出“小学”独立列类,摒弃旧时为“经学”之附庸的观念,即所谓“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章太炎:《国故论衡》,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6页。。又单列“文学”一类。皆颇具时代之新意,适合现代学界专业研究以及学子读者的把握和学习。
何谓经典?经典是浓缩了中国传统的典籍、学术和文化的结晶,是几千年来沁透人心、影响深远、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今日国学昌盛,但常见读本多为概论一类为多。朱自清先生曾说:“‘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感到自己满足。‘概论’里好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的了”朱自清:《经典常谈·序》,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页。。高校教育理应倡导阅读经典原著,将文字与思想智慧同时深入己心,而非只记忆一些定义和概念。
当今中华民族经济繁荣昌盛,走向整体复兴,民族自信心大幅增强,在新世纪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在国际民族之林的地位不断提升,台湾海峡两岸统一指日可待,文化软实力不断加强。同时,我国新闻媒体遍布世界,电视频道覆盖全球。汉语(海外亦称华语)逐渐成为世界占重要地位的语言,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口为13亿,占全球人口20%以上,还有数千万人作为第二语言使用。我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国学”,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中国文化走向海外,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国学知识正在我国当代国际传媒、对外传播以及外交外事诸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媒体宣传、在教育领域如何落实,仍是问题多多。大中小学课本国学内容的比例尚不够高,学子的国学知识仍需开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仍有必要。章太炎先生曾疾呼:“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民报》第七号所载的《国学讲习会·序》)现代著名学者柳诒徵曾言:“国学之不知,未有可与言爱国者也。”(《中国文化史》)皆可谓语重心长,深刻表达了国学为立国之本、民族之魂的灼见,今日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纪宝成《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序》说:“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拥有自己的精神、理想、道德情操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学术文化。一个拥有传统优秀文化,而又能够不断地学习进取的民族,才能够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够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才能够赢得世界的尊重。”“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它固然是指依存于经典之内的知识及其体系,更是蕴涵着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是否认同‘国学’、重视‘国学’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事情,而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传承中国文明,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的重要一环。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以正确的立场认知国学,以科学的方法学习国学,以积极的态度弘扬国学,乃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无上光荣的使命!”转引自王杰:《领导干部高校大讲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此番对当今研习国学的认识,不仅是针对领导干部而言是正确的,对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具有意义。
对太炎先生对国学解读之五方面:一小学,二经学,三史学,四诸子,五文学。刘毓庆先生曾总结说:“从研究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讲,这五类蕴含五个方面的意义:小学,这是开启中国文化之门的管钥;经学,这是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史学,这是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坚持;诸子,我们也可以称作‘子学’,这是中国人的思想与生存智慧;文学,这是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咏叹”刘毓庆:《国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笔者极为赞同。国学既是一整套知识系统,也是一套中华民族的人文价值系统,同时也是一架读书学习的桥梁与研究学问的绝好门径。研习国学经典,在历史的层面就是继承悠久的历史,在精神的层面就是传承祖国文明,在民族的层面就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国家的层面就是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加强国学经典教育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对提升全民族人文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正如姚奠中先生对国学教育意义的概括:“第一,以利于承传中国几千年文明结晶而成的文化传统;第二,有利于培养文史哲融通的高档次研究人才。”姚奠中:《国学应该设为独立学科》,载《中华读书报》,2011年10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