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研究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3-138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

出版时间:2013年9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面临的治理问题是,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所有权结构下,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交叉持股等结构,凭借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通过非常隐蔽的手段剥夺外部投资者。在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和金融环境

作者姓名: 周群华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2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面临的治理问题是,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所有权结构下,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交叉持股等结构,凭借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通过非常隐蔽的手段剥夺外部投资者。在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和金融环境欠发达的现实条件下,母公司无论是出于掠夺子公司少数股东利益的动机还是出于缓解融资约束的需要,都需依赖内部资本市场来实现。内部资本市场发挥的两种作用中,哪种作用占主导地位,取决于公司治理的确切环境和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情况。
在与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治理有关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中,多个协同主体之间协同治理行为演化的长期均衡结构可能完全协同,也可能完全不协同,演化的路径及最终演化结果受到博弈双方的初始状态影响。在内部资本市场治理协同的实际运作中,协同主体之间协同资源的互补性、协同方式的适宜性、协同意愿及合作能力等是影响协同主体最大纯收益获得的各种因素,从而决定了博弈双方的策略演化路径。这些因素在协同治理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长期性协同主体之间协同关系的建立和稳定。


作者简介

周群华  1967年3月生,江西省泰和县人。毕业于华侨大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井冈山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新兴市场财务与公司治理理论。近年来主持了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软科学、社科规划和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在《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与经济》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

稿件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径及研究内容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方法
1.3.3技术路径
1.3.4研究内容
1.4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2章文献回顾与评述

2.1企业集团的性质、成因及其在我国的演变与发展
2.1.1企业集团的性质
2.1.2企业集团的生成理论
2.1.3企业集团在我国的演变与发展
2.2内部资本市场基本理论
2.2.1内部资本市场的早期研究
2.2.2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发展
2.2.3内部资本市场主要研究成果
2.3内部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问题
2.3.1代理问题
2.3.2管理者激励问题
2.3.3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问题
2.4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第3章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的影响因素

3.1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目标
3.1.1企业集团治理目标
3.1.2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目标
3.2多元化
3.2.1企业集团多元化的动因
3.2.2多元化决策的新古典经济学模型
3.2.3多元化与内部资本市场治理
3.3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
3.3.1项目层面外部融资的基本代理问题
3.3.2有多个项目的总部角色:一个两项目的例子
3.3.3内部资本市场最优规模的确定
3.3.4内部资本市场边界对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的影响
3.4内部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
3.4.1内部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征
3.4.2组织结构对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的影响

第4章不同股权结构下的内部资本市场治理问题

4.1内部资本市场中的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
4.1.1现代公司中的代理关系
4.1.2内部资本市场中的管理层代理问题
4.1.3代理问题与公司价值
4.2内部资本市场中的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
4.2.1系族企业与控股股东
4.2.2控制权的私人收益
4.3内部资本市场中的大股东侵占
4.3.1大股东侵占的相关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4.3.2大股东侵占的博弈分析

第5章内部资本市场治理效应与缓解融资约束效应

5.1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
5.2研究假设
5.3制度背景、相关测度与数据
5.3.1制度背景
5.3.2投资模型中的输送与现金流测度
5.3.3数据来源
5.3.4描述性统计
5.4实证检验
5.4.1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
5.4.2内部资本市场治理效应
5.4.3缓解融资约束效应
5.4.4内部资本市场治理与缓解融资约束相互作用效应

第6章内部资本市场的协同治理与演化博弈

6.1协同治理的概念、基本内容与特征
6.1.1相关概念
6.1.2协同治理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6.2协同演化、演化博弈与演化稳定策略
6.2.1协同演化
6.2.2演化博弈论
6.2.3演化稳定策略
6.3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的演化博弈
6.3.1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的协同竞争博弈
6.3.2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行为的演化博弈
6.4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机制的路径分析
6.4.1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机制的形成路径
6.4.2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路径的建立和完善

第7章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的实现及其评价

7.1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的共同利益的分析
7.1.1集体选择与共同利益
7.1.2委托代理与共同利益
7.2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效应的实现
7.2.1附属成员企业层面的价值增长
7.2.2集团总部层面的整体协同效应
7.3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的评价
7.3.1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设计原则
7.3.2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能力成熟度评价
7.3.3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效应评价

第8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8.1研究结论
8.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社会经济组织的形式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演变和发展的。从封建社会时期的个体或家庭式的零星生产组织形式过渡到资本主义早期的手工作坊式的集体化生产组织形式,再发展到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以及在现代化企业基础上组建的企业集团。这些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组织能力的不断提高。
       现代企业集团的产生和持续发展是在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依靠设立或购并一些在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而建立起来的,换句话说,就是把原来不同经营单位之间的活动及其相互交易内部化。这种内部化降低了交易成本,将生产、采购和分配单位的管理联结在一起,信息成本因此降低。最重要的是,内部化使商品自一单位至他单位的流量得以在管理上进行协调,使生产和分配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人员得到更好地利用,从而得以提高生产串并、降低成本。此外,管理上的协调可使现金的流动更为稳定,付款更为迅速。这种协调所产生的节约,要比降低信息和交易的成本所产生的节约效果大得多。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轮企业联合兼并(Conglomertae Merge)的浪潮,公司的跨行业购并形成了被称之为联合大企业(Conglomeratge)的企业组织,多元化的经营并采用事业部制(M型)的组织结构是这类企业组织的显著特征。传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或者是纵向一体化的理论已难以解释这类混合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存在。
        Alchian(1969)在分析当时美国通用公司的成功原因时认为,通用公司内部存在着一个投资资金市场(Investment Fund Market),实现了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使资金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Williamson(1975)认为联合大企业存在的理由是因为其内部资本市场在资本的配置、监督和激励方面,比外部资本市场具有更高的效率。联合大企业内部资本的筹集与分配也需要借助一定的组织机制保证其有效运行,Williamson将这种机制称为企业“内部资本市场”。
       除了M型组织结构,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还存在于多法人制的控股公司内(H型组织结构),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控股结构的企业集团更是一种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从1990年代末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1999年2月,英国的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组织了一个题为“核心竞争力、多元化与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的专题论坛。其中,内部资本市场成为了此次讨论的一个重要的中心议题。会议举办方认为,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开拓了公司治理问题所关注的新的领域,传统上关注的是外部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即外部投资者对于控制性股东或管理者的监督,而此次会议更关注存在于内部资本市场上治理问题,包括企业的资本预算决策机制,企业集团内总部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本分配与监督等。讨论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分配和治理或许可使内部资本市场成为外部资本市场的一种替代。
在针对企业集团制度优势的研究中,普遍认为企业集团中的内部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集团内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资本协作可以:
       1.缓和外部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公司治理问题存在的根源之一,它使企业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外部资本市场处理信息的广度和速度方面有优势,但准确性远低于内部资本市场,因此难以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与外部资本市场相反,单个企业虽然在处理信息的深度方面占有优势,但其信息广度和处理来自于外部资本市场信息的速度、获取外部资本市场的信息准确度方面,劣于前者。内部资本市场正好位于两者的中间,即它能对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作出一种优化平衡,因此能够有效地缓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甚至消除公司治理中面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
       2.增强监管激励
       即使资本的外部和内部提供者的监控能力相同,内部提供者也将选择更为强烈的监控,这是由他们对资产有剩余控制权,从而能从监控中获得更多利益所决定的。
       3.更好的资产重新配置能力
       当集团总部拥有多种相关的内部营业单位时,它将拥有内部资本市场的一个额外优势。若某个单位的绩效欠佳,可对其资产进行有效的重新调配:它们可直接与总部所控制的其他资产进行组合。与之相比,资本的外部提供者将被迫把资产出售给其他使用者,并且可能得不到全部的价值补偿。
       上述企业集团的组织优势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组建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们在发展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其组织优势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而特殊的公司治理问题,表现为:
       1.控股股东对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剥夺和集团内部的利益输送问题
集团公司治理实践中存在的控股股东对外部投资者的剥夺问题,与外部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相比,其普遍性和影响后果都要显著得多,这在转型经济和东南亚的新兴市场经济中的表现尤为明显。这类问题包括:将优质资源从子公司向母公司或母公司现金流权大的子公司转移,利用集团内部关联交易转移利润或逃避债务,用集团中业绩好的企业来支持遭受巨额损失的成员公司。由于外部资本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对公司监管的难度较大,集团中的相关财务决策主要由控股股东主导,容易发生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将内部资本市场异化为利益输送的渠道的情形。
       2.多元化企业的价值减损现象(多元化折价现象)
众多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元化企业存在折价现象,从而支持了内部资本市场损害企业价值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人们试图探讨多样化企业折价的原因,并将其中部分原因归结为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破坏作用,即内部资本市场存在低效投资和交叉补贴的行为。
       3.内部资本市场中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冲突参见李艳荣基于内部资本市场视角的企业集团治理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81-83
       在内部资本市场中,由于各成员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性以及内部交易的非公允性,在相互协作过程中经常发生利益转移和资本竞争现象,又使得成员企业之间会产生种种利益冲突问题。这种利益冲突可表现在多方面:一是这种组织机制可能成为集团经济中有控制权威的利益团体侵害其他主体利益的潜在便利工具,例如控股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剥夺行为。二是被控股子公司的代理问题,它们可能脱离母公司的控制,滥用母公司的投资。三是如果成员企业间缺乏妥协和制约,相互进行利益竞争,不但无法通过有效合作提高合作剩余,而且会带来巨大的内耗成本,降低集团的总体价值,而且当这种利益冲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甚至会威胁到企业集团的存续性。
       中国的企业集团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产生的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组织。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组建企业集团,当时主要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组建了一批依靠行政关系进行统一管理的企业集团的雏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过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等方式,我国组建了一批以产权、技术和产品等要素控制为特征的较为规范的国有企业集团。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不断涌现,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集团已成为主导我国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内部股权结构失衡、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甚至缺失、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等公司治理问题,加上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不完善,我国企业集团已暴露出巨大的治理风险。这种治理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将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放大、扩散。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内部资本市场中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冲突,如何缓和这种利益冲突,发挥内部资本市场对集团整体发展的积极功能,抑制其消极作用已经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当务之急。
1.2研究意义
       1.有助于深化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
随着对新兴市场企业集团绩效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内部资本市场容易引发严重的代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监管和治理的话,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将使内部资本市场异化为一种利益掠夺的工具,会严重损害有关附属企业的价值和有关投资主体的利益,难以真正发挥企业集团整体的协同效应。现有的研究一般都着重分析内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优势和交易成本的节约以及它的资源配置效率如何,但是对其中涉及的治理问题尚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缺乏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2.有助于拓展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视野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公司治理和内部资本市场一直是两个最受公司财务学者关注的主题。实际上,这两个主题在理论研究中也是严密交织在一起的。令人意外的是,迄今为止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的文献是却非常少。只有将公司治理和内部资本市场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找到现代企业集团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建立真正合理的多层治理结构,实现公司治理优化,这也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扩充和突破。因此,尝试从内部资本市场的角度探讨公司治理问题,可以为公司治理理论作一个研究范畴上的扩展和补充。
       3.有助于制定和完善企业集团治理对策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中存在的治理问题还很严重,上市子公司和控股母公司之间利用复杂的控股结构剥夺外部投资者、通过大量的关联交易进行的“利益输送”活动,已极大地妨碍了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降低了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通过研究企业集团中内部资本市场面临的治理问题,可以揭示集团中潜在的冲突和经营失败的问题所在,有助于人们根据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治理机制,完善我国的集团公司治理,促进企业集团的健康良性发展。
1.3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径及研究内容〖1〗

1.3.1研究目标本论文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公司财务理论、现代企业理论、企业集团理论、演化经济学、协同学和博弈论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研究,研究构建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机制及其演化路径。重点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治理存在的治理问题、协同治理效应的实现与评价等核心问题,力求在上述关键问题的研究中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模式、方法和结论。
1.3.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在大量阅读内部资本市场、企业集团和公司治理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切中研究主题。
       2.理论研究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以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为研究主题,从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的相关因素、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不同股权结构下的内部资本市场治理问题、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的演化路径、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的实现与绩效评价等五个主要方面系统研究了内部资本市场治理机制问题。注重理论研究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实际相结合,既有理论的挖掘与深化,又有经验证据作支撑。
       3.定性分析与博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影响因素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的因素、内部资本市场的治理问题、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效应的实现与考核评价等内容,结合必要的理论模型侧重于定性分析,对于内部资本市场中存在的大股东侵占和协同治理机制的演化路径则采用了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问题发生的条件和结果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4.专业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在借鉴和吸收公司治理、公司财务、金融经济学、企业组织理论、协同论和博弈论等专业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注重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和整合研究,以寻求多角度多层次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治理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避免“就治理论治理”的孤立研究思路。
1.3.3技术路径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协同治理问题。在对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的主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制度和协同演化视角探讨了内部资本市场治理机制的构建,进而重点分析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效应的形成和利益实现机制,并就完善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治理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在总体的研究思路上,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简明思路。在理论分析部分,根据内部资本市场治理存在的问题推导出相关理论模型,并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协同治理路径、协同治理能力和效应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在实证分析部分,以中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为证据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效应和缓和融资约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的技术路径见图1-1。图1-1
1.3.4研究内容
       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的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内容框架以及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文献综述。就国内外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具体包括:企业集团的性质、成因及其在我国的演变与发展研究;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与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研究三个方面的文献回顾与评述。
       第三章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的基本因素。本章以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现代企业集团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目标、多元化程度、内部资本市场边界和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对内部资本市场治理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协同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第四章不同股权结构下内部资本市场治理问题。分析了股权结构分散下的内部资本市场中的管理层代理问题,包括部门经理的影响活动与双层代理模型中的部门经理寻找行为;研究了在股权结构集中的情况下,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大股东侵占的表现形式与侵占的条件。
       第五章内部资本市场治理与缓解融资约束效应。运用中国企业集团的数据,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内部资本市场的双重功能。实证结果重点考察了假设中的两个方面:内部资本市场治理效应和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效应,并在一个结构化的模型中同时估计了两者的相互作用效应,发现两者的影响高度相关。研究结果也突出显示了我国企业集团运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不同动机及后果。
       第六章内部资本市场的协同治理与演化博弈。基于协同学和演化经济学理论,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研究了内外部治理机制中多个协同主体之间协同治理行为演化的长期均衡的结果及其条件。协同主体之间协同资源的互补性、协同方式的适宜性、协同意愿及合作能力等因素在治理协同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协同主体之间协同关系的建立和稳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的形成路径,提出了完善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的实现及评价。从附属企业和集团总部协同效应两个层次,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效应的生成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通过构建包括七个治理评价维度在内的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能力成熟度(ICMSG-CMM)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实例阐明了内部资本市场协同治理效应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协同治理提供了信息反馈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
       第八章研究结论与展望。对全文主要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4研究特色与创新。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