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将散见在一些刊物上的小说,集在一起,编成一辑。就好像好久不见的孩子,把他们招在一起,儿女回家,多少有些温暖的爱意。
孩子面孔各异,但都展示了生活的真实面貌,令人想起他们不同的际遇。如《崖窝》展示的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五七干校”,而《石轱》则表现了“那个年代”的民间文艺痴迷者,《公务员》却反映了当代普通人的某种生活场景。孩子性格也许不一样,但真实、朴质、浓郁的生活气息,说明他们来源于同一个血脉。
作者简介
喻莉娟 女,贵州警察学院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
出版理论专著、小说、散文集共15部。在《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山花》《黄河文学》等各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
崖窝
石轱
公务员
桃桃
叶老伯
幸福的苦难
偷书的故事
永远的唢呐
清风吹过小镇
天凝冻
补来
生命之轻
一星期
崖窝
去崖窝。
爸爸被从农村中心工作组调回来,集中到崖窝“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爸爸从崖窝“五七”干校回县城看病,问我们想不想去他们那里玩。说,他们那里很好玩,有山有水,有吃有住,要过年了,有好多家的孩子都去那里玩,我们去了也有伴。我们当然想去,既然是那么好玩的地方,还能不去?但爸爸说,我们不能一下子都去,大家一起去了地方不够住。因为去的孩子都是跟爸爸妈妈睡。小弟是男娃娃,可以跟爸爸睡。
哥哥不可能去,他正在忙他的上山下乡,全国都在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说是“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虽然哥哥才小学毕业,但他读书很晚,也有十七岁了。在家里呆着,又没有书读,做小工又不好找。见大家都在上山下乡,他也就想去。他整天在外面到处打听下乡的事情。
我和小妹都想去,就央求爸爸。爸爸说我们去了没有地方住,我们去了只有去找一个阿姨挤着睡,会影响别人的休息,“不好”。最后,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带着被窝去,我和小妹自己铺床睡。爸爸终于同意了。
妈妈下班回来,爸爸给她说这个事。妈妈说:“你把他们都带到那里去,有什么好处,崖窝很早以前是一个劳改农场,不是什么好地方。现在那里都是些有问题的人,也是劳动改造,把这些娃娃带到那里对他们的影响不好。再说,你一个人一下就带三个小孩去,带队的领导那里会同意吗?”
“那里以前是劳改农场,现在是‘五七’干校。现在在里面劳动改造的人,都是些很好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大家除了劳动以外,都在学一些手艺,木工、漆工、中医、中药,搞得认真得很,杨书记、万县长,连洪老县长都在学。如果你去看了,你也会觉得那里是一个大学校,能学到很多东西。带孩子们去那里,也能让他们学点东西。一天在家到处乱跑,还不如去那里看看。至于那里监督管理我们的人,都是过去的同志,除一两个死顽固,都跟我们处得比较好。大头头们刚开始的时候还去一下,现在很少去。就王家才在干校的时间比较多,他手下有几个人是很讨厌的。但那里的小孩子也不少,大家都习惯了,他们也只好默认了。只是没有人一下就带三个孩子去的,好在她们很懂事,只要把住的地方找好,吃饭交伙食费,就没有什么。”
妈妈听了,没再表示什么意见,对爸爸说:“小海说要去参加上山下乡,这几天天天在外面跑,可知青办的人说没有小学毕业就去上山下乡的。我倒是想,要不让他下到我的老家南县去,外婆、舅舅都在那里,一寨子上的人都是亲戚,他们也会照顾他。现在又没有书读,一天到处晃,怕是不行。再说,不知道我们今后会怎么打发,让他先去安一个窝,今后不管怎么样,大家也有一个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