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出版时间:2018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语文作为生命符号和生命现象的记录和阐释,是对生命活动和生命内涵的凝望和透视,也是对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关切和融解。语文教学是在人的生命存在过程中对存在方式的有意识的指导和改造,是对处在时间历史过程中的
作者姓名: 储建明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3
内容简介
语文作为生命符号和生命现象的记录和阐释,是对生命活动和生命内涵的凝望和透视,也是对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关切和融解。语文教学是在人的生命存在过程中对存在方式的有意识的指导和改造,是对处在时间历史过程中的生命精神的文化熏陶和人格塑造。
作者简介
储建明 男,1962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江苏省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333人才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语文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发表论文100多篇,讲课100多场,出版教育专著3部,主编和参编教学用书10多部。
第一章 文化精神论
第一节 论语文教学之学科精神
第二节 论语文教学之文化互动
第三节 论语文教学之素养变革
笔记一:思考人生
第二章 文学阐释论
第一节 读者意义:基于前理解实现一种新的理解
第二节 视域融合:穿越时间距离的阅读理解
第三节 审美思维:文学阅读的一种理解方式
笔记二:跪学先哲
第三章 教学改革论
第一节 阅读教学碎片化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言
第二节 再谈阅读教学碎片化的改革建言
第三节 在语言世界中对话语文
笔记三:求索教育
第四章 文本分析论
第一节 召唤与期待:文学阅读的视域对话——关于《受戒》的接受美学分析
第二节 从“可能的存在”走向“现实的存在”——关于《雅舍》的理解与解释
第三节 从文学阅读中汲取写作要义
笔记四:品味生活
第五章 课例反思论
第一节 一种精神性的理解与解释——以《像山那样思考》教学为例
第二节“明辨”和“分析”:戏剧教学的入门艺术——以《雷雨(节选)》教学为例
第三节 在审美思维中提升文学鉴赏力——以《边城(节选)》教学为例
笔记五:点评教学
后记
第一章 文化精神论
第一节 论语文教学之学科精神
语文作为生命符号和生命现象的记录和阐释,是对生命活动和生命内涵的凝望和透视,也是对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关切和融解。语文教学的取向问题,从整体上看,就是语文学科精神究竟面向何方的问题。面向何方的抉择,影响着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方向,规限着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运行。语文学科的精神取向,不仅可以明示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而且可以融入语文教学的行为过程。语文教学能不能以学科精神为导向,对推动语文课程改革和提升人类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语言精神:语文教学之生命特质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和存在状态,语言之体验过程也就是生命之生活过程。只有在语言里才能找到人类完整、透彻而且客观的生命理解,将语言作为生命现象,作为一种本真和本源的姿态,是语文教学学科思想的本质所在。
1.语感品味,一种沟通人类世界的特殊符号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培养直接和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王尚文先生说:“语感是人与语言这一对象相适应的感觉,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一种方式、一种结构。”①语言文字不仅是一种能够单独发挥交际功能的有声符号,而且是一种以视觉形式为介质的信息符号。语文教学立足于本民族的语言特点,以对文本作品中的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体会和吸收为主要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感知语韵、体味语意和领悟语境的能力。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语言之中才能进入人类的视野,当语言文字记录人类社会存在、进步和发展的时候,就为语文教学留存了广阔而博大的艺术空间。无论是语音和语词的样式,还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无论是语言交际的基本方式,还是语言风格的美学特征;无论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折射,还是社会历史现象的反映,无不告知我们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最佳体现。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撷取了金先生平时生活和工作之中的平凡琐事,以饱含深情的语言笔触和诙谐幽默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真实可感、亲切“怪异”的人物形象。虽然学生们对作者和作品人物没有多少了解,虽然可以将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以及朱自清、闻一多等一干风云人物加以介绍,但是最值得教学的还是从文章的语言品析之中去充分感知一个“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于字里行间亲眼所见金先生穿着生活之与众不同,亲耳所闻金先生教学对话之鲜明独特。人物形象之所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全赖汪曾祺看似闲笔却蕴含深意、朴实无华却卓有风骨的语感文风。当激发起读者对其人其事和时代风貌的好奇和敏学之时,自然就会将阅读视角延伸至课堂之外,和文学、历史、生活世界相接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