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出版时间:2013年4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在进行了大规模社会调查和对大量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全民健身服务实践各要素的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必要补充和有益组成部分“全民健身服务实
作者姓名: 于军,周君华,黄义军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9
内容简介
本书在进行了大规模社会调查和对大量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全民健身服务实践各要素的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必要补充和有益组成部分“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并提出了其各子系统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使其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评判标准。本书还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对全民健身新模式——生态体育的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丰富了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强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实践性。本书还进行了“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实验基地建设,以农村基地为实验对象,检验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的实际运行,探讨农村体育发展的有效方式。
作者简介
军 男,1963年2月出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教授(二级岗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大众报业杯”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周君华 女,1969年1月出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曾多次获山东省、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鲁东大学优秀科研、教学成果奖。
黄义军 男,1980年10月出生,毕业于山东体育学院,硕士,鲁东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发表学术论文3篇,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
导论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内涵研究
第二章 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之目标体系研究
第三章 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四章 不同社会群体体育健身需求调查研究
第五章 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具体研究
第一节 全民健身设施的合理化建设与使用
第二节 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
第三节 全民健身管理体系建设
第四节 全民健身指导体系建设
第五节 全民健身体质监测体系建设
第六节 大众体育文化建设
第六章 全民健身新模式——生态体育的开发研究
第一节生态体育的内涵
第二节生态体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三节城市生态体育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第四节农村生态体育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第五节学校体育生态化的理论构想
第七章 “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实验基地建设
附录
附录1:我国不同社会群体体育健身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2: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论
一、研究问题及其背景
国务院1995年6月20日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发[1995]14号),这是实现国家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责任的一项重大举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旨在于通过政府领导、社会支持,为全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创造更多更好的体育环境和条件,实现国民体质的普遍增强。其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是实施《纲要》和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普遍增强人民体质,是实施《纲要》和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核心和主题;统筹全社会体育资源,探索和创新新的历史条件下全民健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实施《纲要》和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一条主线;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逐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是实施《纲要》和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突出特色裴立新:《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而要全面贯彻和实施《纲要》,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支撑服务系统作为保障,《纲要》为此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目标。全民健身体系是实现“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目标任务的基础,如果基础不坚实,必将影响目标的实现。《纲要》提出:要用15年时间(1995~2010),“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到2010年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发[1995]14号),1995年6月20日。。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地将“全民健身体系”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并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用四分之一世纪构建一个覆盖960万平方公里、惠及13亿人口的国民健身体系,这一宏大社会系统工程不仅在我国前所未有,即使在世界体育发展史上也史无前例,具有重大意义裴立新:《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自《纲要》正式颁布,体育理论界就积极开始了“构建面向大众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有关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涵义、特征和架构的讨论贯穿始终。至2000年就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郭敏:《把21世纪全民健身工作推向新阶段》,《体育文史》2001年第1期,第4~7页。。近十年来,我国学者继续对全民健身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多视角、多维度的研究,研究视野明显拓宽,选题针对性逐步加强,对策性研究数量逐渐增加,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已趋于完善。但迄今为止,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实践应用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平等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即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健身服务实践体系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显然,要实现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奋斗目标,不仅要从理论上更要从实践上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加强全民健身体系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全民健身体系的功能。因此,构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亲民、便民、利民的健身服务实践体系”就是“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在总结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健身服务实践体系,根本目的就是为不同社会群体实现平等地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服务和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对影响全民健身服务实践各要素的分析,构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亲民、便民、利民”的健身服务实践体系,使“亲民、便民、利民”的健身服务实践体系的全民健身设施、全民健身组织、全民健身管理、全民健身指导、全民健身体质监测、大众体育文化等各子系统,都具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评判标准。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全民健身体系这一社会系统工程的指导作用。其间的相关性在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的内涵也系于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通过加强全民健身、科学健身观念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完善全民健身服务实践制度、法律保障机制,全民健身设施的合理化建设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社会化,完善全民健身管理体系,建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等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使全社会平等参与健身活动的机会得以实现;就是要突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实践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政治文化理念,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