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出版时间:2018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已通过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稿。新疆的意识形态安全是当前我国安全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关乎全局。本书通过分析新疆与中亚各国间在地缘政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跨界、意识形态差异性等方面的关联性。最终得出
作者姓名: 王英姿,赵党锋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本书已通过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稿。新疆的意识形态安全是当前我国安全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关乎全局。本书通过分析新疆与中亚各国间在地缘政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跨界、意识形态差异性等方面的关联性。最终得出结论:中亚政治思潮影响新疆意识形态安全。捍卫新疆意识形态阵地,必须加强新疆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以现代文化引领基层文化建设方向,从根本上清除危害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土壤。本书已通过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稿。新疆的意识形态安全是当前我国安全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关乎全局。本书通过分析新疆与中亚各国间在地缘政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跨界、意识形态差异性等方面的关联性。最终得出结论:中亚政治思潮影响新疆意识形态安全。捍卫新疆意识形态阵地,必须加强新疆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以现代文化引领基层文化建设方向,从根本上清除危害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土壤。
作者简介
王英姿 女,满族,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毕业于新疆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硕士。历任新疆艺术学院思政部副主任,现为新疆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乌鲁木齐市重点培养人才。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省部级课题六项;主编出版教材六部、教辅教材六部;出版专著八部,其中两部专著分别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引言研究中亚思潮构建新疆意识形态安全
第一章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与要素
一、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
二、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构成
(一)社会指导思想的安全
(二)社会政治信仰的安全
(三)社会道德秩序的安全
(四)社会民族精神的安全
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及其表现
(一)意识形态安全维系社会制度统一性
(二)意识形态安全增强执政机构合法性
(三)意识形态安全保障社会有效整合性
(四)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安全性
四、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外部环境社会思潮的影响
(二)内部结构科学品质的影响
(三)发生成为信仰程度的影响
(四)全球信息化新挑战的影响
第二章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特性与意义
一、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特性
(一)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主体意识内在性
(二)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安全意识认同性
(三)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多元意识包容性
(四)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跨区关联特殊性
(五)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交流中的主动性
(六)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影响辐射性
二、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新疆形态意识安全有利于社会建设体系的完善
(二)维护新疆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三)维护新疆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维护新疆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第三章新疆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外部挑战
一、西方国家和反华势力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一)出于战略考量对新疆“三股势力”予以政治支持
(二)借口保障人权推动“新疆问题”国际化
(三)利用学术研究为民族分裂主义提供理论支持
(四)支持境外非政府组织加剧意识形态渗透
二、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想的传播
(一)“双泛”思想在新疆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二)“双泛”思想对新疆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宗教极端主义影响的加剧
(一)宗教极端主义影响加剧的原因
(二)影响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及其活动
(三)宗教极端主义对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
四、境外敌对势力对意识形态舆论宣传阵地的争夺
(一)利用大众传媒对新疆形成全方位覆盖
(二)利用各种渠道传播分裂和极端思想
五、“东突独”反动政治思潮
(一)“东突独”的含义
(二)“东突独”的形成与发展
(三)“东突独”的本质及其危害
第四章中亚政治思潮与新疆意识形态的关联性
一、中亚与我国新疆的地缘、历史关系
(一)中亚与我国新疆的地缘关系
(二)中亚与我国的历史关系
二、宗教信仰相似且跨界民族众多
(一)中亚地区的民族、宗教、历史概况
(二)新疆与中亚跨界民族多,宗教信仰格局相似
三、中亚地区与我国新疆的意识形态差异性
四、中亚政治思潮影响新疆意识形态安全
第五章影响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中亚政治思潮
一、中亚政治思潮现状
(一)中亚政治思潮发展过程
(二)中亚政治思潮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二、“双泛”主义思潮
(一)泛突厥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的含义
(二)“双泛”的历史源流
(三)“双泛”思潮的本质及其危害
三、中亚主要恐怖主义思潮
(一)乌伊运(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
(二)伊扎布特(伊斯兰解放党)
(三)瓦哈比
四、伊斯兰极端主义
(一)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含义
(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
第六章新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须解决的内部矛盾
一、合理处理多元价值观并存与价值整合的关系
(一)处理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关系
(二)处理好宗教信仰的问题
(三)处理好新形势下价值观整合问题
二、合理处理多元文化的繁荣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
(一)引导多元文化繁荣,处理好文化冲突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仍待改善和强化
三、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须认真解决
(一)民族、宗教工作开展的不足引发民族情绪
(二)贫富差距问题引发部分群众不满情绪
(三)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引起对社会价值理念的质疑
(四)就业压力问题引起部分群众对社会制度的怀疑
(五)腐败问题使得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受损
第七章维护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一、维护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思想上高度重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三)在新形势下不断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掌握话语权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根据
(二)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点
(三)新疆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
三、大力推进新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
(一)推进新疆各民族的经济建设
(二)推进新疆各民族的文化建设
(三)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巩固发展民族
团结
……
第一章 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与要素
意识形态是社会精神层面构成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的范围,我们分别从基本内涵、意识形态对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要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
“意识形态”一词是当前思想政治研究领域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在我国属于外语在现代汉语派生的新词语。据研究,“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在西方已经有两百年历史了。现在一般认为是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德斯蒂·德·特拉西(Distutt de Taryc,1754—1836)在其著作《意识形态原理》中首先作为一种新的观念科学提出的。特拉西赋予“意识形态”两个意义,一是哲学认识论上的意义,即认为人的感觉是一切观念的可靠基础,通过对传统意识和知识体系做直接的感觉的还原检验,可以澄清和避免种种错误和虚假的观念;二是政治实践上的意义,即认为通过感觉的还原检验可以得到一套有根据的真实可靠的观念,在其基础上如果建立起一种国民教育制度,向人民灌输这些观念,就能够将国家变成理性和科学的社会。这种意识形态哲学由于过分强调感觉的作用,可能会威胁到宗教信仰和世俗统治的权威,后来受到了多方质疑,甚至被视为一种空想、幻想,“意识形态”一词也因此成为一种指称具有不真实性含义或否定性的概念。
虽然对于特拉西所指的“意识形态”的含义有较多批评,但是“意识形态”一词在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流传开来。在多领域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学术背景,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各有侧重,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也随之众说纷纭了。正如大卫·麦克里兰在其著作《意识形态》中所言:“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是最难以把握的概念。因为它探究的是我们最基本的观念的基础和正确性。因此,它是一个基本内涵存在争议的概念,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定义(因此其应用)存在激烈争论的概念。”(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蒋龙翔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页。
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和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1893—1947)被誉为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人。尽管马克思不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者,也不是意识形态理论的始作俑者,但真正意义上讨论意识形态问题必然认真研究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赋予“意识形态”概念以新的内涵。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页。,表现为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一系列的意识形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物质生活过程,对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系统、概括的反映,不过这种反映是以“颠倒”的形式表现出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各种意识形态理论总是以抽象的理论形式体现特定的阶级地位及利益,是特定阶级从自身的地位和利益出发对特定社会关系的认识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和观点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