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研究
点赞
本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授权代印代发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时间:2018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以现代系统理论为理论参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内容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廓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蕴含。第二部分着重从理论化建

作者姓名: 王占锋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以现代系统理论为理论参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内容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廓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蕴含。第二部分着重从理论化建设、社会化建设和个体化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路。第三部分重点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主要关注领域,从主体、本体和载体领域入手,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体建设、本体建设和载体建设。第四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实质、矛盾、规律和机制进行分析。第五部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评价,从内涵评价、功能评价、效度评价和表征评价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进行评价。


作者简介

王占锋  197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新野人,法学博士,现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14项;参与编著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


稿件目录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现状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本书研究思路与框架

六、本书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蕴含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应然旨归

1.1.1揭示和阐释理论内涵

1.1.2强化和升华认知体验

1.1.3彰显和实现内在价值

1.1.4保障和促进功能发挥

1.1.5探索和完善实践方案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总体观照

1.2.1价值体系本身的意蕴指向

1.2.2人与价值体系的关系场域

1.2.3价值体系践行的现实要求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基本质态

1.3.1原生性建设

1.3.2再生性建设

1.3.3融入性建设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内在规定

1.4.1整体性推进

1.4.2结构性契合

1.4.3层次性匹配

1.4.4互动性关联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进路

2.1理论化建设

2.1.1学理化建设

2.1.2通俗化建设

2.2社会化建设

2.2.1社会意识化建设

2.2.2社会制度化建设

2.3个体化建设

2.3.1个体内化机制建设

2.3.2个体外化条件建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域分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体建设

3.1.1提高理论创建力

3.1.2增强思想阐释力

3.1.3强化政策执行力

3.1.4培养价值践行力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体建设

3.2.1完善理论要素展现理论自足

3.2.2强化逻辑理性体现理论自洽

3.2.3立足唯物史观实现理论彻底

3.2.4观点凝练简洁凸现价值内核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载体建设

3.3.1精神载体建设

3.3.2文化载体建设

3.3.3制度载体建设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的过程

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过程的实质

4.1.1主体与客体互为对象化的过程

4.1.2理论具体与实践具体相契合的过程

4.1.3核心价值发掘与体现相统一的过程

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过程的矛盾

4.2.1理论可能与现实可行之间的矛盾

4.2.2应然追求与实然要求之间的矛盾

4.2.3理性应当与价值正当之间的矛盾

4.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过程的规律

4.3.1要素协同律

4.3.2层次递进律

4.3.3过程充分律

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建设过程的机制

4.4.1导向机制

4.4.2动力机制

4.4.3调控机制

……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导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体现了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价值自觉,从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新的时代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的提出突破了以往实证化和伦理化认识、研究社会主义的局限和不足,从更深层的价值维度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回应,开启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第1版。“有效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光明日报》2006年10月18日第1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任务和课题。

一、选题的缘起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04页。作为社会主义的立国价值和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立论根源有其特定的问题处境,只有准确把握和认知问题处境,才能抓住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国际上面临政治、经济、技术等全球化的汹涌浪潮和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叫嚣;国内面临社会转型期的不安和阵痛以及多元文化冲突的冲击。这些时代境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成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全球化境遇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挑战

“21世纪的世界秩序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和意味着什么,虽然还很不确定,但无疑所有的国家、社会、公民、民族、社会集团、非政府组织等正在形成一个相互联结的全球性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关系网络。全球政治、全球经济、全球社会文化、全球生态环境将形成全球综合性的生活环境,并极大地制约着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日]星野昭吉:《.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和演变的主旋律,是人类文明进程发展必然出现的环节。一方面冲破传统民族国家的界域,促进不同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走向沟通和融合。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和促进下,“地球村”意识和“全球共同体”理念开始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所普遍接受和认同。就其本质而言,全球化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发展演化的必然要求和逻辑结果,是当代人类社会在其所能生存空间内出现的最高组织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在此意义上,“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不可逆转、无法阻挡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也是无法选择的。”唐海燕:《全球化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再论全球化问题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但也不要忘记全球化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推动力量是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实质动因是资本全球化扩张,目的是凭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利益创造、利益追求和利益分享,从而实现其资本利益最大化。“发达国家总是凭借自身的先发优势,强行推行其主导全球化的战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球一体化,即以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全球化,又以政治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全球化保障其生产方式全球化。”房玫:《关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只是被动地卷入,全球化的主导权仍然牢牢掌握在发达西方国家手中。需要指出的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经济一体化过程固然是主导,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节奏而起舞的还有以政治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以及价值观念为代表的不同意识形态的交流与交锋。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和差异,西方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颠覆和挑战,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以价值中立为标榜,以经济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为隐性载体,以政治交往、经济合作、学术交流、新闻媒体互动等方式和渠道进入我国,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造成我国意识形态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

全球化境遇中对我国意识形态造成扰乱和影响的西方现代社会思潮主要有以塞缪尔·亨廷顿、阿尔伯特·加缪、雷蒙·阿隆、弗兰西斯·福山、丹尼尔·贝尔等提出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和“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以马特拉和布迪厄为代表提出“全球化意识形态”;以孔汉斯为代表提出“普世伦理”等。受此影响,也有人提出意识形态“多元论”与马克思主义“多元论”。意识形态终结论者认为在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的推动下,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也今非昔比发生了根本改变,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概念内涵不仅发生了改变,而且其差别也变得模糊。传统的意识形态已经过时,意识形态已经走向了终结。意识形态终结论鼓吹的实质是把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和经济模式看作为管理和发展的普遍方式,把资本主义所谓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看成是人类社会最后的意识形态,其目的是让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一统天下。非意识形态化论者从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出发,认为作为社会意识的意识形态实质是为社会阶层或集团自身利益谋取的合法性进行辩护,意识形态与科学不存在通约性,要求人们远离虚假性的意识形态,吹捧技术决定论。非意识形态化论的意图是用西方意识形态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消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全球化意识形态论宣扬同质文化论调,回避不同文化差异的事实,其实质是鼓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及其隐含的价值观念,并冠之为所谓全球化的普适意识形态。全球化意识形态实质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新自由主义的的改头换面,其目的是让西方意识形态来代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实现其全球霸权服务。普世价值论认为人类存在普遍适用的、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其实质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抽象的诸如平等、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看成是普适的价值观。其目的是消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其立足点是对资本主义不可超越性的迷恋,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价值利益。意识形态多元论祭起意识形态“多元”的大旗,用“多元”来审视社会问题,并以“多元”为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观察社会现象的出发点,借此批判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否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多元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多种样式,否认存在正统的、整体的、单一的马克思主义。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多元论还是意识形态多元论,往往貌似中立,实质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一致性和一贯性,最终是要取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在看到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民族国家政治、文化、意识领域的接触、对话和交流,促进科技和信息的进步外,还应看到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以市场经济为载体、以跨国公司为推动力,在经济上表现为市场经济全球化,在政治上表现为企图用资本主义制度一统世界。

在以上国际思潮的挟裹下,国内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思潮、新儒学思潮、“新左派”思潮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也暗流涌动,蒙蔽、消解和离散着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从而使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呈现传统意识形态与现代意识形态共生、国内意识形态与国外意识形态并存、先进意识形态与落后意识形态同在的多元化状态和局面。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和凝聚力。“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II),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97页。不仅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根本体现,更是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灵魂,是维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精神纽带。“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0页。因此,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其在多元中树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变中争主动,有效回应异质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有之意。

(二)社会转型期巩固国民信仰遇到新课题

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转型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社会内部长时期的变迁(量变)积累所导致的根本变化(质变)。就其整体表现来说,“社会转型就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陆学艺、景天魁:《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不断“接受、吸收现代的民主、市场经济和法制制度”,沃尔夫冈·查普夫,陈黎等译:《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页。中国社会在社会体制、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政治领域向现代民主政治过度,经济领域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文化领域向多元开放的现代文化渐变,社会领域向现代信息社会转化。在转型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在寻求、建构新的方向和秩序。出现了社会阶层分化、社会竞争加剧、利益结构重组和多元价值观念冲突的复杂局面。在“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复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为代表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侵蚀下,传统美德丧失,利己主义张扬,一些地方迷信盛行;同时随着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在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变性等方面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盲从、非理性和集体无意识成为当代部分人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一大特征。以上原因造成“过去共同支撑信心的精神理念的瓦解,以及当前整个社会在道德文化与价值系统方面的虚无主义,给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疑虑和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心理上以及心灵深处的动荡失衡”。贺璋瑢:《民间信仰与当代社会的关系之探略_关于广东中山民间信仰的田野调查之思考》,《学术研究》2010年第3期。信仰危机就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突出问题。

信仰危机是指信仰者在怀疑机制的驱散力的作用下,导致原有信仰的失落和崩溃。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国民信仰危机从信仰主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一是信仰认知贫乏。在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国民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缺乏全面认知,从而把西方社会的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念奉为圭臬,而对科学的价值信仰视而不见。二是信仰情感淡漠。表现为部分民众忽视精神信仰追求,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价值理想缺乏必要的热情和情感共鸣。三是信仰意志弱化。由于受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等思想的影响,部分人群信仰随意,呈现世俗化、非理性化和功利化的信仰倾向。从价值信仰危机的表现类型来看表现为价值信仰危机、道德信仰危机和目标追求危机。价值信仰危机表现为非理性价值信仰和没有价值信仰,其表现为金钱崇拜、神灵崇拜和拜物崇拜等。一些人把金钱和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利害的标准,把占有物质和获取金钱看成是人生的信条,把“一切向钱看”、“一切向权看”看成人生的指南,拒绝崇高,排斥高尚;道德信仰危机是指“人们对既有道德价值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缺失的精神状态,在现象层面上显现为道德失范”。黄明理、丁妍:《道德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克服》,《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2期。表现为部分人对原有的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动摇、甚至抛弃。由于社会转型期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尚不健全,新的制度规范没有建立起来,旧的传统的法律道德体系约束和引导逐渐失去作用,导致道德失范。部分人忽视道德追求,只顾眼前利益,以至于假冒伪劣大行其道,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社会道德风尚出现隐忧;目标追求危机表现为社会转型期,一些人把权力、金钱和物质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精神、理想、价值、奉献、服务等更高层次追求目标被放弃,“官员”“大款”、“明星”成了一些人的梦寐以求的追求,导致权力崇拜、金钱崇拜有增无减,人只关注权力和物欲的满足,失去了人生存真正价值的追问。

“信仰是一个人的基本态度,是渗透在他全部体验中的性格特征,信仰能使人毫无幻想地面对现实,并依靠信仰而生活。”弗洛姆著,孙依依译:《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84页。甚至可以夸张一点说“世界历史的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歌德:《东西集·注释》,转引自《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63页。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是重塑和巩固国民信仰的指针和标尺。如何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环境,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体现的良好氛围,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风尚的牢固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真正成为统领民众信仰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凝聚民众信仰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塑造民众信仰的动力,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民众信仰的基础,是社会转型期重塑和巩固国民信仰,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谐发展提供动力是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回避不了的话题。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