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网络传媒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点赞
本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授权代印代发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时间:2018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对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深刻影响进行全方位阐释。从网络传媒全方位渗透社会生活,引起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研究理论转向入手,揭示出新媒体带来新的传播模式的出现,认为在此模式之下

作者姓名: 邓国峰等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对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深刻影响进行全方位阐释。从网络传媒全方位渗透社会生活,引起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研究理论转向入手,揭示出新媒体带来新的传播模式的出现,认为在此模式之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出现了受众、内容、环境等异化现象,需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话语体系,运用受众思维、生态思维等新思维布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生态系统去克服上述异化。本书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方法论、启示和实践操作进行了阐述,是一本兼具理论性和探索性的思想政治研究类著作。


作者简介

邓国峰(1973.4——),男,甘肃天水人,法学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广西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心理测评与体验式疗法工作室主任。


稿件目录

第一章 网络新媒体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关键问题

 一、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现状

 二、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研究意义及发展方向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发展沿革及其内涵解读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辨析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发展沿革

 三、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蕴含

 四、结语

第三章 网络新媒体及其传播受众的转向和重构

 一、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发展

 二、新媒体传播的受众变革

 三、结语

第四章 网络信息时代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的变迁及异化

 一、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的变迁

 二、网络信息时代意识形态传播的异化

 三、结语

第五章 网络媒介及其意识形态传播的“日常生活化”转向研究

 一、媒介技术:工具还是意识形态?

 二、网络媒介的意识形态传播后现代背景解读

 三、网络媒介意识形态传播“日常生活化”的转向

 四、结语

第六章 网络大众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究

 一、网络大众化的现状、特征及其对大众的深刻影响

 二、网络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关系剖析

 三、网络大众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境遇与优化路径

 一、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

 二、网络传媒时代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建构

第八章 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转换研究

 一、为何要在网络传媒环境下革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

 二、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革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第九章 网络热点聚焦与引导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学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重视多元化网络舆论环境下受众特征的对象性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重视网络舆论对其传播的导向性和反制性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重视网络舆论中议程设置的软控制作用

第十章 应用网络新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探索

 ——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魅力机电”微信公众号为例

 一、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求及应用

 二、构建基于微信新媒体平台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

 三、结语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章 网络新媒体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关键问题


一、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前该研究领域仍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截止到2016年10月,国内知识资源总库里面,相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献有近26万篇,其中有5441篇论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此外,对网络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行不同程度探索的文献,有314篇,而研究网络传媒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献仅有35篇,这与我国目前网络用户数量世界第一,正从网络大国积极迈向网络强国,高校师生构成网络用户主体的现实状况极不相符。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具有相当的新颖性。

国外在意识形态通过网络传播研究方面,盖瑞(Galley)认为意识形态通过网络传播的过程在信息控制和传播上始终具有不确定性,博隆多(Borondo)等从政治选择的角度出发,利用社交媒体产生的有效数据对政治对话和政治选择中产生的沟通模式进行分析,拜格(Baig,ShahbazS)等对使用者不经意地将网络作为一种模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意识形态保持谨慎的态度,认为目前对过激的意识形态通过在线媒体宣传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威廉D.泰勒等认为意识形态团体(非暴力和暴力)广泛使用互联网开展多种用途,但很多人忽视了网站中不同意识形态对使用者态度和行为影响的有效性。总体上,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通过网络传播在实践层面引发的影响保持谨慎态度。一方面是言论自由的原则有可能在网络传播中被滥用,小群体意见趋同和走向极端化,同时网络也不断壮大着其对现实的影响力。邓国峰.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学术论坛,2009,32(6):6-9.同时,网络大数据也广泛应用在国外政治选举中,如奥巴马在第一次选举中充分利用网络视频和网络博客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使得他大部分赞助金额都是来源于网络捐款,而在其连任选举中,也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最可能支持他的选民,从而在竞选经费较少的情况下获得了连任。相对而言,国内在充分应用网络传媒及数据分析用于政治传播方面尚且处在探索性的阶段,但近期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此外,目前国内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语义内涵和时代价值上,包括对其实现途径的研究和社会环境的解析及相关问题。王迁,邓淑华等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包括“理论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理论宣传教育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机统一”,强调了理论创新和理论宣传教育的整体性;李亚青等认为大数据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启了“数据驱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搭建了以受众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平台,跨界融合形成“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链;王健等认为传统的政治社会(Political Society),被刚刚萌生的全新的中国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所冲击。因此,对这个新大众群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应该由以前的泛政治化的思维路径转到文化意义上来重新布局;唐剑,吴传一等认为运用统计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型,对不同模式下的传播实效进行科学的量化比较,对于不同情势下选择对应的有效传播模式,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序开展。王丹丹认为社会文化变迁改变了全社会的语言生态、话语权格局以及话语模式,这种变迁也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带来诸多困境,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的感染力成为重要命题。

二、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主要问题

上述研究就网络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但就网络信息时代的受众特质以及马克思主义进行大众化的内容实体在网络上的可行性方面相对较少,同时,对于网络已经超越了单个工具或者传播途径的范畴,而是逐渐发挥了胜过以往定义的任何一种新型媒介的特点和功用方面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全媒体时代,不仅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了空前的契机,伴随而来的还有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体来说,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需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网络全媒体的飞速发展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契机和意义

网络已经构成了当前现实世界的一个基础性的要素,已经全面渗透到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网络的超时空性和多媒体性,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也给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传播带来了空前的便利和积极作用。如何利用网民的高参与度所带来的契机,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亟待探索的现实命题。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发展沿革及内涵解读 

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变化过程、发展沿革以及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和深入分析,研究如何使“网络传媒”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产生偏差,从而违背其本来的目标。此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发展沿革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主要阶段。我们需要从这三个阶段的变迁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同时,需要辨析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双向互动的辩证过程。

3.网络信息时代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的变更和传播技术的发展

主要是研究在网络信息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充分利用传播学原理,对意识形态信息的传播过程、性质和效果进行多维度干预,并最终达到他们所期望的传播效果,这一方面涉及到西方传播理论的中国化发展,一方面涉及到我国如何利用自身的政治环境,发展出具有中国化特色的传播技术,同时研究如何用精细化的网络信息操作来控制网民的舆论和情绪反应方向。此外,网络媒介意识形态传播有了“生活化”的社会学转向,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网络媒介技术,并且在工具和政治之间找到意识形态传播“生活化”的平衡点,从而提升我国当前宣传相对粗放化的局面。邓国峰.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学术论坛,2009,32(6):6-9.

4.网络的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关系研究

研究当前高速发展的网络用户中,真正的普及程度如何,是否已经真正的大众化,即实现互联网技术为广大民众所掌握,互联网工具为广大民众所运用,互联网信息为广大民众所分享,互联网文化为广大民众所推崇。同时研究网络发展本身“大众化”的过程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如何根据网络受众的区别性来制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步骤和内容设计。

5.网络传媒的载体性功用及其传播受众的转向和重构研究

研究不同的网络传媒,如网站、动画新媒体等的不同载体功用,工具性特征和发展趋势,同时在这不同的载体情况下,不同的受众的专项情况,受众的主体性历经了长期忽略、抑制——重新认定、被尊重——本位的过程。受众的主体性被挖掘、被认知的宏观背景是媒介产业化与市场化,媒介市场操纵的结果,新媒体的出现为受众的主体性建构提供了打破垄断的无处不在的技术优越性。但受众转向以及重构要加快其存身的各种社会因素,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法制、道德等与现代性的全球化对接,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基础性条件,这需要进行多学科融合的探索。

6.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境遇与优化路径 

不能否认的是,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境遇:信息传播的自由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控制权;信息传播的虚拟性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公信力;信息传播的开放性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针对性;信息传播模式的局限性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效性。针对以上现实境遇,需要积极研究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优化路径,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指导地位,从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此外,对信息的监管、网络环境的有序性问题、传播者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才的传播力、优化整合传播媒介资源以及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7.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转换研究 

网络传媒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多元性、快捷性和大众性的特点,信息文化以极为强势的姿态取代了已有的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并把主流意识形态分解选取后以日常意识形态的形式作为主要载体。这种转变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传媒时代,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所肯定和主动接受,就必须采取渗透的方式,将理论进一步通俗化、生活化、艺术化,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新媒体获得更广泛、更深化、更有效的传播。因而,需要研究如何从话语体系、话语形式、话语媒介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以及如何通过新媒体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话语,从而增进其传播效果。尤其是要构建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自己的话语表达方式,建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

8.网络热点聚焦与引导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学启示

当前由于网络对人们社会政治生活的高度渗透,网络热点已经基本上成为现实生活热点的镜像,因而,如何从网络热点的聚焦过程中发现人们的关注点以及社会情绪的变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如何和社会现实充分结合有高度的价值和意义,此外,网络舆论的引导的规律以及相关技能的应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是有着直接的借鉴价值,同时,这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之一,即网络上的大众化应用,这些都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9.基于网络传媒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操作性应用研究

研究如何利用各种不同的网络传媒平台,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意识形态传播的论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号,以及各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漫作品等,包括其具体的操作化步骤和应用技巧,以及相关的技术特点和注意事项等。因为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这些细微的操作化层面的差别往往会造成传播效果的巨大差异,因而需要高度重视。

三、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研究意义及发展方向

必须以时代的和世界的眼光来看待网络传媒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要有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网络快速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相较我国,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入网络传媒时代的时间更早、走得更远,并且很快地出现支持网络传媒的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技术和新应用。我们必须对该领域的新生技术和应用进行跟踪研究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技术,才能在这场21世纪新阵地争夺战中占据主导权。

目前,传统的新闻和舆论控制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形势,具有区域集中特点的国内某些大型社区和校园网网络舆情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密集使用而显得尤其突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处于隔绝状态,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入侵容易受到较大冲击。再者,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容易使部分人出现情绪化心理波动,容易把某些具体的事件扩大化,以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少数部门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于回避或搪塞,由怕出问题而变成怕公开信息,怕和群众对话,经常直接采用很粗糙的封杀屏蔽的方法来应对。因此,网络作为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为下情上传提供便捷途径的同时,对国内政治社会稳定以及高校正常教学管理秩序也构成了威胁。网络舆论主阵地的争夺日益激烈,传统的思想及其他斗争手段,在网络上将以更便捷有效的方式呈现,利用网络煽动串联、造谣毁谤将比在现实中更轻易实现,甚至更难以察觉。并且通过网络,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也更容易渗透进来。

在吸引眼球成了网络经济的关键,而投入巨资的商业化网络环境正在不断冲击着我们传统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在网上以对话和辩论的形式让民众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既不因为过度通俗化而演变为庸俗化,又能符合网络时代的语言让人喜闻乐见,具有魅力和竞争力,来获取这场阵地争夺战的胜利。此外,如何具体地实施基于网络传媒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操作性应用研究,面对无法预期的网络热点事件,如何利用理论的透彻性来进行网上舆论引导,并从网络民意中挖掘民众的智慧和真实诉求,从而提炼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以及对这种操作性应用人才的培养机制的研究,都具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