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出版时间:2018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自建校以来,秉持“崇文尚武,敏思践行”的校训,以“一个头脑,两个工具”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能力提升为主线,知识学习为载体”为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姓名: 黄琳 管勇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内容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自建校以来,秉持“崇文尚武,敏思践行”的校训,以“一个头脑,两个工具”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能力提升为主线,知识学习为载体”为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和育人水平的优秀活动,努力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文化氛围。我校学生发展中心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我校编写的《筑梦引航 孕育芳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赏析》也被纳入高校德育成果文库。我校在深入开展校风、学风建设,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繁荣,也全面提高了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学校也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果和社会声誉。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我校将优秀经验作为发展之根、创新之本,并将其系统总结梳理为理论探索、实践育人、校史校训、经验成果、活动案例、人物榜样、制度建设、育人环境、战略谋划九个主要板块,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精神和创新发展的眼光长远看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一路拾穗,不断探索。
作者简介
黄 琳 汉族,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务党建、创新创业、高校管理。
管 勇 现任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党委副书记。2002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MBA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从事学生管理、党建、招生、国际教育等工作,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有深入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 理论探索
发挥“红色社团”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生涯四度”模型在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中的创新管理
“云端大师”从何而来?
——“互联网”背景下普通高校培养“云端大师”探析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发展的探索
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创新“3+3”模式
——基于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
试论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从博雅教育谈校园的文化建设
从“老鹰叼小鸡”游戏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网上共青团”的建设与探索
——以共青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委员会为例
民办院校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浅析
浅析独立学院特殊学生心理特点及管理对策
浅谈目标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的有效途径探讨
中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差异浅思
以学生“三自”管理推进诚信价值观教育
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研究
中国传统吟诵在高校的传承和推广
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
新媒体对高校舆情管理促进机制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学生日常工作研究
第二篇 实践育人
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探索
育人环境对大学生行为的形塑
——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给灰色情绪一个淌口
——与抑郁症学生同在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校辅导员工作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探微
处理学生问题的基本思路分析之所感
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管理模式探索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探析
党建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党建工作为例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
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应届毕业生管理工作
……
发挥“红色社团”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陈利、丁灵芝,思想政治教学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保障和动力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由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将深奥的、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具体化,并采用不同的喜闻乐见的形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普通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的过程[3]。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点是激发受众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自愿、自觉地参与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实践中来[4],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少数人掌握变成多数人理解并形成社会性实践。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骨干是未来国家的精英。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小众化”群体中的最大群体[5],大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主要阵地[6]。推进大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和党政机构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学生“红色社团”的重要补充作用[7]。
一、高校“红色社团”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独特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是依据共同意愿或者兴趣爱好而自愿形成的学生组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大高校的学生社团名目繁多,特色各异。“红色社团”也就是高校理论社团,是在高校党团部门或者思政教学部门指导下,以学生自愿为前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宣贯国家方针政策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学习性组织。红色社团既具有政治的规范性,又具有民间的自主性,将理论学习运用于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是高校官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红色社团在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具体作用体现在:
(一)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信息大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信息量巨大,社会多元价值对大学生产生了“辐射式”的影响[8]。传统权威性、说教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正在瓦解,传统的课堂教学、讲座报告、会议宣贯、党团活动等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应对新形势和新需要,因而对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顺应学生价值体系建构的特点,将互动式教育、实践性教育、自主性教育等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从而构建起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社团是大学生自愿自觉建立起来的组织,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9]的特点,因而成为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