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出版时间:2018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大庆精神主要是指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即“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
作者姓名: 李国俊 宋玉玲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2
内容简介
大庆精神主要是指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即“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庆,在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中逐步培育和形成,并在火热生动的油田生产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
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再现了大庆石油会战与大庆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阐释了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丰富内涵,论述了大庆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
李国俊 男,1958年生,硕士生导师,现任东北石油大学教授,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研究员。
宋玉玲 女,1954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大庆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章 大庆石油会战与大庆精神
一、大庆油田的发现
二、大庆石油会战与大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三、大庆精神产生的思想渊源
四、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人格化展现
第二章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第三章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一、“六个传家宝”
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第四章 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一、“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
二、“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
第五章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一、“三先三后”“三要十不”“四不一为”
二、“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第六章 大庆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一、大庆精神的历史地位
二、大庆精神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大庆石油会战与大庆精神
大庆石油会战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的一页,由此开始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大庆油田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在波澜壮阔的大庆石油会战中孕育形成的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大庆油田的发现
1959年9月26日,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盆地北部的松基三井喜喷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诞生,也标志着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一)“中国贫油论”
“中国贫油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给我们造成了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据有关资料记载:1913年,美国美孚公司的一个调查团,对中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河北、东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进行石油调查勘探,并于次年在陕西延长钻井7口,结论是“没有一口井有工业价值”王大锐:《中国人创立并发展的理论——陆相生油》,载《百科知识》1997年10月。。美孚公司的调查对世界影响很大。1920年,美国地质学家艾·斯达金公开声称:“中国的石油储量极其贫乏。”王大锐:《中国人创立并发展的理论——陆相生油》,载《百科知识》1997年10月。1922年,美国地质学家勃拉克·韦尔德发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的论文,认为中国的地质没有生油的条件,并得出结论:“中国是绝不会生产出大量石油的。”1945年,国民党政府从美国请来地质学家芮奇,他在中国石油储量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是“建议你们忘却了吧”。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时,曾在阜新盆地、海拉尔盆地等地方勘探石油。日本投降以后,内野敏夫等人在《东北矿产》一书中断定:“在东北找油没有希望”。
以上这些,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结论却是一样的:“中国贫油”。然而,以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潘钟祥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不为洋人的结论所束缚,从我国的地质情况出发,认真进行分析,闯出了一条中国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新路。早在1928年,李四光就对美孚的言论提出了质疑。1941年潘钟祥也指出:“石油不仅来自海相,也能来自淡水沉积物。”王大锐:《中国人创立并发展的理论——陆相生油》,载《百科知识》1997年10月。1948年翁文波把松辽盆地列为具有含油远景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石油工业的发展。毛泽东指出:“找石油艰难啦,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冯晓蔚:《心系中国石油的康世恩(上)》,2015年11月5日,人民网,http://dangerpeoplecomcn/n/2015/1109/c85037-27794128HTML。这代表了党中央的决心。当时铁人王进喜就喊出了石油工人忧心如焚与无比坚定的心声:“我就不信石油都埋在外国人的地底下,我们这么大个国家就没有油?”林海瑛:《用真情实意宣传铁人精神》,载《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3月。语言虽然朴实无华,但却体现出了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一种敢把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工业贫血”新生共和国面临的威胁
旧中国留下的石油工业家底是何等的微薄!难怪外国人曾经断言:一旦战争爆发,中国的石油连一个星期都维持不了。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揭开了中国石油工业新的历史篇章。石油被喻为“黑色的金子”,是“工业的血液”。缺少石油就是“工业贫血”。“工业贫血”,经济怎能迅速健康发展?靠进口原油过日子,大量外汇又从哪里来?何况当时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封锁。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石油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企盼着石油工业的崛起。1952年2月,毛泽东发布命令,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师共7747人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扩大石油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