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出版时间:2013年6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由浙江财经学院卢桂荣副教授研究完成。全书共七章,首先通过对国外ESP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定位以及教学积弊根源的系统研究,表明ESP缺失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症结所在;然后依据国外成熟的E
作者姓名: 卢桂荣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2
内容简介
本书由浙江财经学院卢桂荣副教授研究完成。全书共七章,首先通过对国外ESP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定位以及教学积弊根源的系统研究,表明ESP缺失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症结所在;然后依据国外成熟的ESP教学理论和模式,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设计研究出契合新形势的四年不间断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最后针对新模式中的关键环节ESP课程设计,从课程设计要素、课程设计方法、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及教师培训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同时,对纳入新模式中的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进行研究。本书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卢桂荣 女,浙江财经学院副教授。多年来从事大学英语、商务英语以及财经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历年来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二十余篇,专著一部,主持院级重大课题一项、参与省级课题多项。主要研究兴趣:应用语言学, 大学英语教学。
第一章 ESP概述
第一节 ESP的起源
一、英语在全球的语言霸主地位
二、二战后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
三、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ESP的定义
第三节 ESP的分类及其与EGP的关系
一、ESP的分类
二、ESP与EGP的关系
第二章 ESP的研究与发展
第一节 ESP的研究阶段
一、语域分析
二、修辞或语篇分析
三、需要分析
四、技巧与策略
五、以学习为中心的途径
六、体裁分析
第二节 ESP的发展状况
一、ESP期刊与学术团体
二、ESP研究项目
三、ESP教学与师资
第三章 大学英语教学述评与定位
第一节 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沿革与存在问题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
二、大学英语主流教材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定位
第四章 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的症结剖析
第一节 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的症结
第二节 适应新形势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想
一、四年不间断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课程分布与课时权重
……
第一章 ESP概述第一节ESP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技术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兴起并发展,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特别是商业贸易等领域的往来日渐频繁。在科技大潮的推动下,专门用途英语(也叫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 ESP)应运而生。Howatt(1984)在《英语教学史》(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谈到,商业英语教学是19世纪以来语言教学的一个特点,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语言来教授,从许多商业手册中可以看出。Howatt,A.P.R..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Hutchinson和Waters(1987)也认为ESP兴于二战后各国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然而就ESP何时起源,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专门用途英语领域的知名学者John Swales (1988)认为,ESP确切的起始时间其实很难界定。即便有人曾提出ESP始于某一年也仅仅限于个人见解,缺乏确凿的证据。Swales写道,应用语言学家,ESP理论研究的权威人士Peter Strevens曾经看到过400多年前供国外旅游者使用的词组书,而Kurt Optiz 则出示了供航海人员参阅的高度专业化的航海词典,该词典的历史比Strevens所见的词组书的历史还要久远。Swales,J.(ed.).Episodes in ESP.Hemel Hempstead:Prince Hall,1988. 尽管很难考证ESP的确切起始年代,Swales还是在其专著“Episode in ESP”中,将ESP的起始时间定在了1962年,鉴于这一年里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的Barber(1962)发表了“现代科技文章的一些显著特点”(Some Measu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cientific Prose)。Barber,C.L.(1962).‘Some Measu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cientific Prose’(in)Swales(ed.).Episodes in ESP.Hemel Hempstead:Prentice Hall,1988. Swales认为,正是该文章的发表标志着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语言的时代已然到来。很显然Swales的划分是以正规出版的ESP学术论文为依据的。其实ESP发端何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使得ESP在全球迅速兴起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在世界众多的语种中,为什么把英语而不是汉语或其他语言作为专门用途语言在全世界掀起学习的热潮?笔者认为,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语言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在全球的语言霸主地位
当今世界现存的语言有六千多种,其中包括不足十人所操的一种印第安语Apache和十几亿中国人说的汉语。就人口来讲,英语并非拥有最多的本族语者。据统计,就拥有本族语者人口来说,英语是世界第四大语言,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汉语、印地语和西班牙语。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西日耳曼语支,形成于公元6世纪。“到公元16世纪,世界上说英语的人仅有500万至700万,且仅局限于不列颠诸岛。”Trudgill,P.& Hannah,J..International English (《英语:国际通用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英语在全球迅速传播开来,到20世纪末,其影响远远超过了波兰医生柴门霍夫(Lazarz ludwik Zamenhof)创造的“Esperanto”,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按照Crystal(1997)在《英语——世界语》(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一书的说法,当今英语不仅是英语国家如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的母语,也是世界上七十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选择英语为优先学习的外语。Crystal估计,在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即12亿到15亿人,能使用流利的或基本正确的英语,而且这个数字还会持续增加。Crystal,D..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在2001年7月发表一篇相关文章,把英语直接称作“语言帝国”。因为在世界60多亿人口中,3.8亿人的母语是英语。此外,世界上有大约2.5亿人的第二语言是英语,10亿人在学英语,20亿人接触英语。据文章预测,到2050年,世界一半人口的英语将达到熟练程度。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英语在世界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并非因为其本身简单易学或其“质量”比别的语言高出一筹,而是受到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英语能如此快速地扩张源于从十九世纪开始的近百年时间里英美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强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扩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帝国版图。殖民者利用其政治特权,将英语定为殖民地官方语言,赋予其极高的地位,教育、司法、政令的宣传都以英语为工具。地方语言被禁止或嘲笑,而作为殖民帝国语言的英语一直是经济地位、社会阶层和身份的象征。作为一个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的侵略铁蹄曾遍踏亚、非、美各地,其中尤以非洲和南亚地区遭受的奴役最为深重。法农(Fanon)(2005)的《黑皮肤,白面具》(Black Skin,White Masks)一书中对殖民时期的非洲有这样的描述:无法使用殖民语言“英语”的非洲人被当成儿童,而那些受过英国教育的非洲黑人则借助殖民者的“英语”来炫耀自己,企求能与殖民者平等而又无法摆脱内心的自卑情绪。(法国)法农(Fanon/F.)/万冰.黑皮肤,白面具.译林出版社,2005. 自1835年起英国殖民当局强行在印度的教育、政府和商业中使用英语。在英国殖民印度的一百多年中,英语的强制使用加强了殖民统治,同时给印度的民族语言造成极大的破坏。这些殖民地相继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魔爪获得独立后,其中一些国家规定了自己的国语,英语退居为第二语言,比如马来西亚、印度、埃塞俄比亚,但英语仍然是这些国家对外进行政治交流、商贸往来的主要媒介。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则沿袭了英语的使用,将其奉为国语,如美国。独立后的美国不甘落后,在世界各地大肆进行殖民扩张。美国在其殖民国家也同样采取“语言同化”(linguistic assimilation)的政策。在关岛(Guam),美国殖民当局禁止使用其民族语言查莫罗语(Chamorro),直到1973年才解除禁令;在菲律宾,美国殖民者强迫所有的学校使用英语。很多第三世界国家认为,操英语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机制是促进本国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所以积极引进它们的援助性教育课程。西方英语世界也凭借其科技和经济的强大优势,积极向外拓展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神话,推行文化“帝国主义”。他们在对外扩展商品市场的同时,连同英语语言及西方文化一并商品化。西方英语世界文化的强大攻势,压缩了本土文化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土语言文化的严重流失。
一方面,英语的霸权地位令母语为英语的人逐渐失去学习其他语言的动力,因为凭借母语就可以叫他们“走遍天下了”。例如,“2000年全美国只有9名大学生毕业于阿拉伯语专业。只有8%的美国大学生注册学习外语课程,而且几乎都是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 姜磊.英语是个“帝国”.环球时报,2001年10月31日. 另一方面,英语的霸权地位也使越来越多非英语国家的人们把英语作为其外语学习的唯一选择,从而丧失对其他语种的学习兴趣。一个以地球为疆域的英语帝国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很显然,英语在全球的语言霸主地位是随着十九世纪英美国家殖民政策的实施推广而确立起来的。
二、二战后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
二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空前繁荣,国际间交流合作日趋频繁。知识已成为远比资本、劳动力、原材料、汇率等重要的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服务行业地位凸显重要,特别是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流。智能服务产业加速发展的趋势对人的综合素质和语言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从事商业贸易、提供知识与信息服务的人员来说,具有较高的收集、处理、反馈信息的言语传播能力与语言运用技巧尤为重要。美英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英语语言殖民在世界各地的普及,使得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国际政治、商务、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英语热潮。根据Crystal(1985)的统计,全球以各种形式和水平学习、使用英语的人数将近20亿,其中4/5为非母语者(non-native speakers)。Crystal,D..‘How many millions? The statistics of English today’in English today,No.1,1985.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英语学习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于对语言学以及文学的学习,而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用性,英语学习要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医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内容密切结合。为了应付实际工作的交际需要,学习目的也从单纯的研究语言文学、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转向了更为实用的以英语为媒介传递信息、进行科技成果的对外交流合作以及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即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起来,这种为专门目的服务的英语就是专门用途英语ESP。
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使得西方大量的资金、人员流入石油输出国,加速扩大了ESP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近年来通信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得ESP成为国际间重要科技与经贸学术会议、政治外交协商、政府书信往来、学术论文发表以及商业沟通的主要语言。“有资料显示,当今英语世界的文字交流有80%是以专门用途英语为媒介的。”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工程技术文献是英文论著,但世界上约三分之二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能阅读英语资料。日本在ESP的推广使用等方面做得很出色,ESP 作为最基本的技术语言广为普及,索尼、日立等跨国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测试报告以及技术文献全部采用英语,百分之八十的员工能讲英语,阅读英语资料和用英文撰写文章。日益繁荣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往来极大地推动了ESP的发展。
三、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ESP是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产物。正如英语教学活动一样,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的语言研究着重于语言本身的研究,如音、词、义的研究。随着社会不断演进发展,语言也相应地发展变化,促使语言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了研究某种或多种语言的演化发展,于是产生了历时语言学。20世纪初,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Fardinand de Saussure)提出单单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是不充分的,要更好地了解语言,还必须搞清楚历史某一时代的语言现象,于是他提出了共时语言学。索绪尔还指出,语言是交际工具,研究语言就是要研究语言的交际性和功能性。而专门用途语言就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是专供特定的社会文化群体使用的言语范围。随着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学、心理学的发展,语言学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一些边缘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社会语言学也应运而生。社会语言学的兴起,肯定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交际功能,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自20世纪60年代初,Barber(1962),Halliday 和Strevens(1964),Allen 和Widdowson(1974),Candlin,Bruton 和Leather(1976)等对语言学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Barber,C.L.(1962).‘Some Measu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cientific Prose’(in)Swales(ed.).Episodes in ESP.Hemel Hempstead:Prentice Hall,1988. Halliday,M.A.K.,Meintosh,A.& Strevens,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gman,1964. Allen,J.P.B.& Widdowson,H.G.(1974).‘Teaching the Communicative Use of English’ (in)Swales(ed.).Episodes in ESP.Hemel Hempstead:Prentice Hall,1988. Candlin,C.N.,Bruton,C.J.& Leather,J.H..‘Doctors in Casualty:Specialist course design from a data base’ i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3,1976. 不同于以往单纯的语言研究,他们重点研究不同专业英语与一般社交英语的不同,通过对商业英语、科技英语、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英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进而为ESP的科学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