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1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本书是天津师范大学广大校友和师生为庆祝母校建校六十周年而撰写的纪念文章集锦。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强国俊彦”为题,收录了对老师们的回忆文章,赞扬了老师们的高尚师德和渊博学识。
作者姓名: 高玉葆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0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天津师范大学广大校友和师生为庆祝母校建校六十周年而撰写的纪念文章集锦。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强国俊彦”为题,收录了对老师们的回忆文章,赞扬了老师们的高尚师德和渊博学识;第二部分以“大任在肩”为题,收录了事业发展的回忆和展望文章;第三部分以“学海浩瀚”为题,主要收录了校友们的各类回忆性文章;第四部分以“桃李争妍”为题,主要收录了年轻校友和学子们的文章;第五部分以“高扬征帆”为题,收录了校友、师生所撰写的庆贺诗词。
文集所收录文章既有对师长的赞扬,也有对师生情、同窗情的眷恋;既有对学校发展历程的回忆,也有对学校精神的弘扬;既有对辉煌成就的赞颂,也有对新时代的憧憬和向往。六十载砥砺奋进,一甲子薪火相传。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起点,孕育新希望;新使命,续写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师大人必将凝聚力量,不忘初心,开创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
高玉葆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师范大学。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天津市委会主委。
英国威尔士大学生态学博士,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委员,《生态学报》编委,《植物生态学报》编委,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
第一篇强国俊彦
忆李继之校长为天津师范大学学科建设所做的贡献王公亮
一代大师人生楷模白学军闫国利吴捷
立德树人千秋业而今迈步从头越——我眼中的学界泰斗徐大同先生
宋林霖
淡泊明志通古今严谨治学育芳华——记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
院长侯建新王一珂李亚男邵莹常慧丽
传承田本娜先生教育思想,争做新时代人民教师张立平
学者之德师者之范——忆张虎刚先生马艺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师高正老师访谈录米溢
怀念连科先生张宝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献给建校60年为母校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先生
李梦丽
谈谈我的老师徐先生王坚
笔耕不辍传道授业——我心中的田本娜先生汪洋
治学为师做人为范——我心中的徐大同先生郝炜
一点翰墨画山水·万卷谱写师大情——访天津师范大学校友阚传好
刘皓阳
难以磨灭的记忆——怀念当年中文系的老师们王小平王锡敏
董树堂陈学波林骅
弘扬立德树人光荣传统,推动师大高质量发展——校庆60周年部分离退
休干部访谈录吴雪莹
第二篇大任在肩
天津师范大学60年的变迁扬弃
讲好师大故事谱写奋进华章——天津师范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五年综述
潘晖孙莉
德才并育踵事增华孙瑞祥
天津师大让我的梦想随心飞扬李瑞兰
往事初心——我在师大40年李建营
经济学院构建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回顾与探析丁为民
风景这边独好——我心中的天津师大“社会实践育人”杨琥
我与母校共发展刘艳
使命、前瞻与感悟——写在建校60周年程刚
做物理学子追梦筑梦的引路人邢冬梅
文化搭建友谊的桥梁黄曼
忆我校对外汉语教学的起航孟国
继往开来,再铸辉煌陈昌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几点思考——纪念我校建校60周年李海涛
第三篇学海浩瀚
那是难以忘怀的教师节吴恒泉
献给母校60华诞的一份礼物于振起
我在天津师大中文系的青春年华吴寿章
读研,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林骅
我师教我为师——写在天津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贾宁
树有根水有源——感谢母校开启了我一生的教育征程张凤民
天津师大图书馆借书证的变迁田燕
“聆听”的故事——聆听女孩雕像背后的故事姚蓉蓉
写给新入职的你,留给寻回忆的我李蓉
同龄的“伙伴”马卫国
感恩学校发展,倾心有所作为——天津师大60周年校庆之际有感
韩中秋
青瓦绿檐情未了,体育魂魄脉永长乔清彬
我的师大王建君
我在天津师范大学的记忆王琳
见证发展戈莎
想念六里台林靖
抹不去的记忆——记天津师范大学原八里台校区体科院的办公小楼
姜晓岩
怀念天津师大马列所的研究生生活张雪峰
我与留学生在一起的日子王金利
对母校八里台校区的怀念刘秀华
弹指四十载感念满胸怀——写在母校校庆60周年之际陈光裕
母校情真朱兆林
歌我师大咏我同仁——写在天津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徐德明
点燃激情铸师魂路阳
秘密赵琳
60年,情系师大聚初心刘宏明
曾经的“她”——纪念天津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刘立民
梦里常回去的地方王灏
60华诞唯美母校刘运波
回忆师大中文七七丙班唐绍忠
相见时难别亦难张培峰
写给母校的一封信87届历史系全体学生
湖畔畅想王树振
立自树树人之志,扬梦想奋进之帆梁悦
风雨兼程六十载——记天津师范大学60周年华诞张慷
与师大同成长共奋进马圣
第四篇桃李争妍
魅力汉语梦圆师大提莲
春风化雨育芳菲——贺母校天津师范大学60华诞刘乐
师大,我梦寐以求的角落甫艳
感恩母校刘文彦
“九零”与“零九”——来自地理人的回忆孙宗斌
60载桃李芬芳薪火传承——天津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感言
叶瑞琪
师大最美的风景陈思思
有你有爱有故事曹悦
杏坛郭东旭
做一支情定物理的向阳花王宇
出发之地王昌改
回忆我的大学梁莉
风雨后,秋水边周顺之
难舍师大情李世杰
山水一程从师大起航沈芳旭
人不轻狂枉少年刘洋
情到深处是无声夏杰
青春怒放卢雅丽
我的选择谢苗苗
始,终尤小娟
我把故事说给你听黄佳鑫孙爽
我眼中的校训魏嘉琪
在最好的时候遇见你孙菁
祝你有梦为马武海霞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致敬母校60周年校庆孙影
脚踏实地展望未来张欣然
我的朋友“天师大”刘景胜
我的如歌般时光袁峥
我与师大未完待续的故事乔慧洁
我与天津师范大学李卓朔
致师大的一封情书赵子悦
吾之于此,秋冬春夏——献给天津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贺文张羽婷
在最美的期待中遇到你燕志芳
颂中华民族传道授业的一位60岁长者张帅
献给天师大60岁的生日陈龙
60年风雨,铸就师大辉煌未同庆
情寄师大曲亚楠
荣光耀甲子情满天师大张婉
甲子轮回毅初心——仅以此文献给母校建校60周年张彬彬
母校恩情永难忘刘通
来往之潮李雪纯
青春的梦,教育的梦王瑶
当下即成往昔郭阳
师大之美袁永红
青春的姿态席茄萁
怀念母校甘玉龙
我的大学生活薛博雅
我心中的伊甸园雷云雁
遇见郑惠娟
重识师大韩美琪
印象·师大王依扬
第五篇高扬征帆
献给老师——庆贺天津师范大学60周年华诞史万铎
举起一片希冀万卯义
岁月留痕——写在入读天津师大(师院)60周年之际谷世栋
写在春天的诗行——为天津师大60周年华诞放歌孙玉茹
啊!当老师真好!郭学博
贺天津师范大学60年华诞(七律)胡东宁
师大春景知行
甲子天师赋王婉懿
匆匆60年马豪
今天是你的生日李娟玲
师大60年华章郭有志
您的样子唐亚娟
师大南门有条河——赠天津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唐洪骏
六月我们毕业了陈广莹
最美如你孙术同
逐梦师大邓雨嘉
后记
所做的贡献王公亮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我校建校60周年,我不由得忆起老校长李继之先生,以及他在我校学科建设方面所做的贡献。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参与了天津师范大学(原天津师范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岁月留痕,往事历历在目。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个领域启动了改革的步伐,春意盎然,充满了生机,同样也迎来了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大好机遇。天津师范学院在时任院长李继之先生的领导下,学校发展像一曲动听的交响乐,奏响了新的篇章。李继之先生出生于1910年,193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据我所知,他在学期间就曾参加过“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很年轻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是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曾担任河北省文教部部长。1973年任天津师范大学前身天津师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李先生是一位视野开阔、知识渊博、理念先进的老一代教育管理专家,他不但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而且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在李继之先生的引领下,学校规划、启动了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为学校全面发展营造了空前良好的氛围。那一阶段全校教师撰写发表的论文有217篇,完成学术著作80余部,承担国家科委、教育部和市科委等部门的研究任务80余项。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我院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同时,已经出现一批学科带头人,建立一个研究所,九个研究室等十个研究机构。学校已成为硕士授予单位,有些学科已经获得硕士授予权。1982年,李继之先生在宣布天津师范学院改名为天津师范大学大会说:“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我们坚持的要建立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思想,正是从二者这种辩证关系出发的。经过最近几年的艰苦努力,我院的科学研究工作已经具备某些优势,已经打下了初步基础,要开展好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注意发挥我院科学研究的优势。科学研究必须要有明确的科学研究方向,这对于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成果的取得和科研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上述讲话的字里行间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李继之先生是从提出“更名”前就开始思考、筹划、引导学校开启了逐步实现由教学型转向教学科研型的“转型”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从学校的现状出发,确定了整体发展战略,运用科学思维方式从学校宏观层面上系统运作,启动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对学校的持续的成长、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到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其启动和发展的轨迹。一、选择确定重点建设学科李继之先生深刻认识并十分尊重高等学校和学科的发展规律。他从科学理性的视角,从实际情况出发,列出了学校具有优势并应着力发展的学科领域。从总的和长远的方面来说,侧重在基础研究和提高研究两个方面。我们当时评价和选择确定优势、重点建设学科的原则是:1.学科整体或其中的某一个研究方向在国内同一领域中具有学术优势的学科;2.学科或其中的某一个研究方向在国际或国内属于新兴的或处在学术、技术发展前沿位置的且在局部具有一定学术、技术优势,又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3.学科或其中的某一个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处在两个学科交叉的位置,且在局部具有一定学术、技术优势,又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4.从学校的类型出发,需要成为优势与特色,且在局部具有一定学术优势,又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5.学科优势应该是学科整体水平的优势,其中包括,具有教学即人才培养的优势,具有科学研究即学术水平的优势,具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必备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6.所谓学科优势是与国内相同学科相比较的优势,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才可称其为优势。在以后十余年的学科建设中,国内学科发展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上上下下,跌宕起伏。我校一些学科始终保持优势,一些学科逐步失去了优势,而另一些学科又逐步形成优势。从学校整体情况来看,一批具有较为稳定的具有国内学术前沿水平优势的学科逐步成型。二、选择学科学术带头人逐步建立合理的学术梯队李继之先生十分重视优势学科学术梯队的建设。按照他的指示,我们选择确定学科带头人或后备学科带头人的原则是:1.客观上已经是在国内具有领先学术优势的某个学科的学术负责人;2.本人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学术优势,较高的科研能力,所属学科属于新兴、交叉学科或处在学术、技术发展前沿位置,且已经被学校物色为重点建设学科的学术负责人;3.本人具有较为良好的学术基础,所属学科或所属相近学科是学校办学类型所特定,需要成为优势与特色的学科;4.学科带头人或后备学科带头人必须有良好的教学素养和学术素养,有良好的教学功底,人才培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超强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把教师教学水平分为教科书水平、参考书水平和文献水平三个层次的话,学科带头人应该属于文献水平的教师;5.学科带头人还应具有很强的学术凝聚力,有物色、引进、培养学术团队成员逐步建立合理的梯队的能力,有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梯队成员作用的能力。李继之先生十分珍惜人才,在选派学术骨干送到国外深造和引进高端人才等重大问题上犹如画龙点睛,十分慎重,十分果断。在此之后的学术队伍建设历程中,通过利用多种途径对原有队伍的精心培养,通过选择优秀研究生留校充实,通过引导本校相近专业的优秀教师合理转向充实,通过对高水平人才的大力引进等多种途径,使学科带头人相继涌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日臻完善。三、配置先进的实验设备,购买充实急需的图书资料。李继之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能十分明确地认识到改善学科建设软、硬件条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引进关键性设备时,他敢于承担责任,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不惜重金,果断拍板购置。他引导学校与学科建设同步配置了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购买充实了学科发展急需的图书资料。相继建起了电教中心、分析中心、计算中心等为全校服务的机构,购进了中型电子计算机、核磁共振仪等供教学科研使用的先进设备。随即又集中学校的财力购进晶体化学开展前沿水平研究所需的先进设备“四圆衍射仪”和固体物理开展前沿研究所需的关键设备“离子注入机”等。80年代中后期,学校又先后集中学校的外汇为史学理论学科购置了关系到开展前沿研究所急需进口图书资料;利用世界银行40万美元贷款,为发展心理学购置了眼动仪、多导仪、诱发电位仪、四视野速视仪等国际先进的心理学实验设备等。四、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学科建设的管理李继之先生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始终提倡用科学的方法尤其是系统思维的方法进行学科建设管理。从70年代末开始就组织引导管理干部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引导管理干部从理论层面上认识高等学校和学科的发展规律。认识和努力掌握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科学管理理念和科学地进行宏观、中观、微观管理的方法。培养出一支敬业、称职的管理队伍。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办学类型“转型”和学科建设启动工作的顺利进展。回忆当时的管理工作有以下特点1.在规划、确定学科建设长远和近期目标的前提下,明确学校各部门和学校、系、学科各层次的职责,分层次进行目标管理;2.根据各部门、各层次的职责提供、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监测学科的发展动态,相互紧密配合,通过监测反馈和政策、措施调整及时弥补学科发展中的缺失,及时纠正偏离既定目标轨道的航向;3.认真实施对学科建设众要素的全面监控,力求采用诸如木桶理论等思维方式,通过控制与引导,使学科协调、全面发展,通过有效的培育、扶植和学科的自身的不懈努力逐步强化学科优势,逐步形成国内优势对于某些学科力求与国际水平接轨;4.关注学科的滚动发展,注意发现新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增长点,通过及时有效的培育、扶植,使其逐步发展为新的具有全国优势与特色的学科;5.关注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重视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的对外交流和展示与宣传。逐步扩大其影响,促进其持续发展。在学科管理实践中,管理部门与学科之间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科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共识,相互信任、密切配合,逐步形成顺畅、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促进了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从而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学科建设为引领,转型目标终于实现在李继之先生先进办学理念和科学的系统管理理念引领下,通过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设立了马列主义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历史与发展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晶体化学研究所、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心、心理学应用研究与开发中心等16个研究所(中心)。并出版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数学教育学报》等多种期刊。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建立了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六位学术带头人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有6个学科被确定为天津市高校首批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