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峻的主要因素是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趋暖,而导致温室效应的根源是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行业,其碳排放量超过世界碳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因此,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巨大灾难,积极开展低碳交通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薛建明 教授,理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省、市厅级课题近10项;多次获得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
目录
第一章人类文明面临嬗变
第一节苍茫大地:是谁污染了环境
一、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的特征表现
二、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和“十大事件”
三、当代环境变化的现实危情
第二节穹顶之下:是谁搅动了气候
一、全球气候的演变简述
二、气候变暖的僭越恶果
三、气候异常的幕后推手
第三节人类文明:是谁造成了困境
一、人类文明的演化
二、始于混沌的原始文明
三、自在自为的农业文明
四、掠夺与征服的工业文明
第四节低碳经济:文明形态变革的必由之路
一、低碳经济的由来
二、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特征
三、低碳经济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
第二章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互动解析
第一节生态文明的阐释与解读
一、生态文明兴起的背景
二、生态文明概念的界定
三、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探索前行中的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理论提出的背景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形成机制
三、低碳经济认识误区的辨析
第三节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的耦合逻辑
一、理论链接——学术创新生长点
二、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的价值同构
三、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的互动与支持
第四节低碳经济托起生态文明
第三章低碳经济催生低碳时代的到来
第一节高碳时代的困境及挑战
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环境严重破坏
二、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挑战
三、气候变化导致社会矛盾突出
第二节摆脱高碳困境的探索
一、发展观的重新定位
二、价值观的现代重估
三、权利观的当代意蕴
第三节低碳经济推动低碳社会创建
一、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气候变暖趋势
二、低碳经济有利于改变经济发展模式
三、低碳经济有助于消费观念的变革
第四章低碳交通——低碳社会的重要基石
第一节低碳交通的概念与特征
一、低碳城市:人类的共同追求
二、低碳交通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低碳交通的意义及实施路径
一、低碳交通的构成
二、低碳交通的现实意义
三、低碳交通的实施路径
第三节低碳交通的支撑与保障
一、低碳交通的技术支撑
二、低碳交通的政策与法规保障
三、低碳交通的财政和税收支持
第四节中国低碳交通现状及分析
一、中国城市低碳交通面临的困境
二、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弊端
三、中国城市低碳交通的可实现策略
第五章中外低碳交通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发达国家低碳交通引领
一、英国:气候法案督促低碳
二、美国:重视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三、日本:多措并举,政策保障
四、丹麦:倡导低碳生活,践行绿色出行
五、法国:交通出行规划(PDU)
六、新加坡:调整出行方式达减排目标
七、韩国:绿色新政确立低碳增长点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低碳交通实践
一、巴西:南美洲的低碳先进国家
二、印度:出行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零碳城
第三节国内低碳交通探索
一、香港:秉承“清新供气约章”的信念
二、北京:公共优先,打造低碳交通体系
三、上海:以世博会为契机,发展低碳交通
四、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
五、天津:低碳交通发展初显成效
第六章低碳交通在行动——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第一节淮安市人文地理概况
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区域的自然气候环境
三、区域的土壤及植物分布情况
四、区域的土地矿产资源
五、区域的水资源
六、区域的森林及生物资源
第二节淮安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分析
一、淮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二、淮安市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节低碳交通在行动打造低碳淮安名片
一、明确城市定位,打造苏北绿色极核
二、优化交通格局,低碳出行顺畅便捷
三、发展智慧交通,提升低碳交通水平
四、发展轨道交通,增大公共交通运力
五、加快空港建设,交通枢纽提档升级
六、启动高铁枢纽建设,发展低碳快速交通
七、推广港口岸电技术,推进绿色港口建设
八、绿色低碳示范引领,比亚迪助力城乡客运
九、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第四节淮安低碳交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六大体系,全面节能减排
二、着力七大领域,实现多法减排
三、抓实八大工程,实现绿色低碳
参考文献
人类文明面临嬗变相对于几十亿年的地球史、十几亿年的生物史,人类文明仅为万里长河中之一小段,人类正处于青春时代。然而,人类文明目前遭遇严重考验,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灾祸频发,环境污染,资源告急,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困惑、恐惧、惊疑,让人们不得不反思,这究竟是文明演进的正常波折,还是源于我们对内在规律懵懂不明。第一节苍茫大地:是谁污染了环境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飘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但是,这一切都成为美好的回忆,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不仅要问,是谁动了大自然环境的奶酪?一、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的特征表现(一)资源破坏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被广泛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地球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不超过95年的时间。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石油的全球最终储量为8000亿吨,探明储量为957亿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每年消耗石油为33亿吨,约为探明储量的3%。若按此速度开采下去,探明储量只能开采30多年就将衰竭。世界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据2010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至2009年底,世界煤炭证实剩余可采储量为826001吨,按目前生产水平计算,可供开采119年。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亚太3个地区,其中,86%以上煤炭储量集中在美国(289%)、俄罗斯(190%)、中国(139%)、澳大利亚(92%)、印度(71%)、乌克兰(41%)和南非(37%)7个国家。当代世界煤炭工业课题组当代世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11(3)据估计,世界煤炭的产量在2050年将达到最高峰,而到2100年就会完全丧失。根据美国能源部资料,中国煤炭可采储量为1300亿吨,世界总量为9290亿吨。中国近年来煤炭生产增长迅速,2002年生产138亿吨,2009年生产305亿吨,这个增长速度,只需要15年,到2024年就采光所有的煤炭,即使我们提高到日本人均能耗水平,也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后不再增加,到2031年就会用光可采煤炭。即使我们不再增加煤炭消耗,保持现有的年采量30亿吨水平,现有煤炭可采量也就能维持到2042年。法国《费加罗报》在题为“半世纪后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将枯竭”的一文中称,2006年,全球主要天然气大国的天然气储量依次为:俄罗斯4765亿立方米;伊朗2813亿立方米;卡塔尔2536亿立方米;沙特阿拉伯707亿立方米;美国593亿立方米;尼日利亚521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45亿立方米;委内瑞拉342亿立方米;挪威289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286亿立方米;印度尼西亚263亿立方米;中国245亿立方米;荷兰135亿立方米;英国48亿立方米,其总储量为1810亿立方米。按照现在的消耗水平,全球天然气储量的使用年限共计为633年。其中主要能源国家天然气储量的使用年限分别为:沙特阿拉伯96年;俄罗斯778年;阿尔及利亚533年;土库曼斯坦46年;中国418年;印度尼西亚356年;挪威33年;荷兰218年;美国113年;英国6年。(二)生态破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最完善、最强有力的陆地生态系统。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历史上森林曾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2/3,达72亿公顷,然而这一人类的亲密伙伴正在逐年减少。1962年减少至55亿公顷,1975年减少至26亿公顷,且分布不均。仅在1975—1980年间,非洲有37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亚洲有122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中南美洲则有184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近千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在整个热带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每年砍伐1130万顷,而同期植被面积仅为110万公顷。这就意味着当人们植树一公顷,就有10公顷的森林被砍伐,比例是110。在非洲是129,在亚洲是15。“对热带雨林的破坏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赵敏论国际环境问题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变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1)此外,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遭到破坏。然而新兴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对森林资源的疯狂掠夺,毁灭性的砍伐遍及世界,在俄罗斯,在亚马逊平原、非洲中部和西部,在阿拉加斯加和加拿大西部,到处都是砍伐者。“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说,1991年至1995年,每年有126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被烧毁或砍伐。”柏强忠明天,我们还有水喝吗?[J]调研世界,2004(11)尽管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392%,人均森林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7%,但中国的砍伐至今从未停止过。美国《时代》杂志报道,地球上80%的原始森林已被伐倒毁灭,大部分饮用水严重污染,大部分湿地退化、消失,大部分可耕地丧失种植能力。2006年3月21日,也就在第25个世界森林日之际,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森林卫星地图,它告诉我们:原始森林的面积不到陆地面积的10%,148个森林带范围内的国家中,有82个国家已经完全失去未受侵扰的原始森林,而且余下的森林仍以每2秒钟一块足球场大小的速度在消失。森林的破坏不仅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使得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也影响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系统。除了森林资源减少外,地球上生物物种也在日益减少。在森林和草原被破坏之后,海洋也传来了噩耗。海洋被认为是生命的摇篮,面积高达地球总面积的70%,90%以上的生物生活在海洋。“由于人类工作和生活废弃物大量入海,海水中氮和磷的含量越来越高,导致海洋生物无法生存,甚至海草也难以幸存”,吕柔衡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尝试[N]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致使一个个海洋都变成了“死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