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遵循的是“比较的起点:文献综述研究——比较的坐标:中印现代职教体系研究——比较的主体:中印高职教育比较研究——比较的落脚点:中印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研究”的逻辑思路,对印度职业教育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对中印现代职教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对印度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作了明确界定,从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构成、地位、培养定位和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机制、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发展战略及创新发展策略、管理体制、经费渠道、与职教体系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稳定的聚合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揭示对我国的启示,最后分析了中印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及其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
(1979-),女,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校社科联秘书长,副教授,硕士学历(四川大学国际关系专业),从事职业教育及中印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在《南亚研究季刊》《云南行政学院学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等期刊发表了《印度“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界定》《中印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印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策略及其启示》《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中印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动因的比较分析》等2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五元互动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读本》(合著)、《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概览及实务》(合著)、《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和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合著)等著作。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的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特色及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比较的起点: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三、本研究的突破方向
第二部分比较的坐标:中印现代职教体系研究
第一章印度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及其特征
一、印度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成
二、印度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印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策略及其启示
第一节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中印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动因的比较分析
一、供给侧改革与现代职教体系的内涵特征
二、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中印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动因分析
三、中印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动因的共性与差异
第二节我国职教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
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现存问题的原因
第三节印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策略及其启示
一、印度现代职教体系概况
二、印度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关键策略分析
三、印度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部分比较的主体:中印高职教育比较研究
第一章印度“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界定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定位
二、界定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理论依据
三、对印度“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界定
四、结论
第二章中印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一、中印高等职业教育的共性
二、中印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
(一)中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成及其地位比较分析
(二)中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机制的比较分析
(三)中印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开发比较分析
(四)中印高职教育发展动力机制及创新发展战略比较分析
(五)全球化背景下中印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比较分析
(六)中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分析
(七)中印高职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分析
(八)中印高职教育师资情况比较分析
(九)中印高职教育与职教体系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比较分析
(十)中印高职人才培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分析
(十一)中印高职教育对社会稳定的聚合作用比较分析
三、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1中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独立性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2中印高职教育因各具优势而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3中印两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侧重点不同
4中印高职教育差异的背景在于两国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
差异性和互补性
(二)启示
启示一:优化高职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
发展
启示二:强化国际化内涵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的升级转型
启示三:深化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保障高职教育的自主
发展
启示四:系统构建高职教育纵横沟通路径,进一步打通高职
教育晋升的立交桥
启示五:建设合理有序的高职教育生态格局
启示六:发挥政府在举办高职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多渠道筹集
高职教育经费
启示七:兼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人文性
启示八:促进国家、市场与高等教育系统三螺旋的共同上升
第四部分比较的落脚点:中印高等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及其机制研究
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涵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
三、中印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状
四、中印高等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
五、中印高等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可行性
六、中印高等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
第五部分比较的深化:有待后续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比较的起点: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印度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也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可资学习借鉴的重要参照。国外研究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的文献十分稀少,研究内容极为单一且滞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成成分、历史发展进程、师资、管理体制、特点、问题、个别类型等方面。总体上,我国的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文献少而单一、时间久远、研究范围狭窄、研究层次浅显,存在较多缺陷和空白,亟待拓展研究范围,深化研究层次。关键词: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综述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对印度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有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和印度本土三支团队。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印度职业教育的地位、挑战和选择(Pradeep Kotamraju,2014),印度职业教育培训体系(MisharArun K ,2008)、印度高等教育职业化趋势(Sanat Kaul,2006)。这些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了解印度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基础性材料和不一样的视角,但是,国外研究着眼于印度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的居多,而且由于国际上不使用“高职教育”这一概念,因此,国外对中印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也未启动。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视野的拓宽、中印重新崛起和两国关系的持续升温,我国对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逐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研究成果形式也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研究人员也从外交人员向教育界学者、专家和教师扩展,研究内容、方法、视角、思路也不断创新,深化了我国对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的了解,为中印两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动力,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学习借鉴对象。为能更好地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有必要对我国学者有关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已有研究文献聚焦的主要领域,分析其特点和缺失,揭示应当努力方向。(一)主要内容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和著者的精心筛选,1900—2017年间我国研究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文献共有49篇,其中期刊论文40篇,硕博学位论文5篇,报纸报道3篇,会议论文1篇。另外还有著作1本国家劳动总局培训局编日本、印度、苏联、西德、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概况[M]北京:劳动出版社,1981:62-85。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和综述分析,国内有关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印度职业技术教育概况、印度高等职业教育及其治理和质量改进、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等三个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以下十个方面:1印度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成大多数文献都认为,印度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具有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别的特色。对于印度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成,不同学者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五种构成观:(1)狭义和广义构成观狭义的观点认为印度职业技术教育专指印度中等教育职业化,广义的构成观十分宽泛,将正规和非正规的、从基础教育后到第三级教育的所有层次的教育和技能发展都纳入印度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彭慧敏印度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动因[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28(4):89-91(2)学历层次构成观这种观点认为印度的职业技术教育有中等层次和高层次之分,前者主要包括职业学校(Vocational School)(主要实施中等教育职业化)、综合技术学校(Polytechnics)、工业培训学校(Industrial Training Institute)、正规教育系统以外的职业培训学校实施的职业教育,后者指大学层次的技术院校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和综合技术学校最后一年的技术员证书课程教育。冯若霓印度的职业技术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0(4):41-42还有学者认为印度大学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包括普通教育的职业化、技工培训和技术员教育,大学后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指工程技术教育。(3)办学主体构成观这种观点认为印度职业技术教育根据办学主体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企业与社会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包括普通教育中的中等教育职业化(主要实施机构为职业学校)、工业培训学校和综合技术学校实施的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工学院和技术学院以及部分综合技术学校实施的中等后技术教育(属于印度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企业职业培训主要是学徒培训和高级工培训,社会职业技术培训特别是指残疾人、妇女的职业培训。可见,这种观点同时掺杂了学历层次构成观。(4)类型构成观这种观点认为,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系统由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技术教育三个不同部分组成。曲书杰,孙慧佳印度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出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2):54-58职业教育专指中等教育职业化,职业培训指技术工人培训、学徒培训和高级工培训,技术教育包括综合技术学校实施的技术员教育和高等工程技术教育机构实施的工程师教育。同时这种观点认为:“在印度,职业学校和工业培训学校属于职业教育,综合技术学校属于技术教育。”樊惠英印度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1848—1852(5)管理部门构成观彭慧敏从管理部门角度出发,认为印度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主要有以下几类:教育部门负责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包括技术、工业、工艺学校,高级中等职业教育,技术员教育;劳动部门管辖的培训计划包括工匠培训计划、学徒培训计划、高级工培训和专门为妇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而设的职业培训计划;此外,卫生和辅助医务部门、农业部门、商业和贸易部门等也有多种多样的培训计划。彭慧敏印度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动因[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28(4):89-91(6)加入特殊成分的构成观如果说前几种构成观都比较全面而略显中规中矩的话,那么有些学者在印度职教体系中加入了一些新的成分,骆小彬特别提到了印度职业教育中的学士学位职业教育这一特殊的成分。骆小彬印度职业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发展方向[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7,(2):16-18学士学位职业教育是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李建忠对学士学位职业教育首次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李建忠印度试水职业学士学位[N]中国教育报,2014-07-09(9)还有学者将闻名世界的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归于职教体系的,这是一大突破,使关于印度职教体系的认识更加完备和立体化。综合上述各种观点,印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少包括高级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技术学校教育、技术工人培训、学徒培训、高级工培训和其他名目繁多的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如中等医科学校、兽医学校、商业学校、家政学校、矿业学校和农业学校等)、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理工学院和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化)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种关于印度职业教育的分类和认识,都对印度职业教育的不同门类做了详略不同的介绍,主要包括各类层次、门类的职业教育实施机构、学制或培训周期、入学文化基础、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随着对印度职业技术教育了解和研究的深入,我国对印度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成的认识也渐趋全面,越来越接近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的本来面貌。但最大的缺陷在于,由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未能与国际接轨(主要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职业教育观),加上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资料的不全和时间的滞后,我国对印度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成成分的认识差异性较大,至今没有相对权威和统一的认识,有的学者只局限于研究印度的职业教育(即中等教育职业化)或者技术教育,有的学者只涉及印度中等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对印度高等职业教育较少涉及。2印度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国内学界对印度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文献比较少,而且时间比较久远。大多学者将印度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程分为独立前和独立后两个时期,只是截止的时间不同,有的止于20世纪90年代,有的止于21世纪最初10年。学者们主要对印度职业技术教育的大致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进行了梳理,从中可以洞悉印度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艰难历程:自殖民地时期的1854年的《伍德教育急件》至1944年的《战后印度教育发展计划》,独立前的印度职业教育并没有大的发展;独立之初,印度开办了大量的中间学院和综合技术学校;1966年印度教育委员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概念和“中等教育职业化”(在高中阶段实行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分流)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主张,但这一主张在此后很长时期内并没有落实;1977年印度政府决定在高中阶段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从而使印度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普通中学里取得了合法地位;1986年制定的《国家教育政策》提出了中等教育职业化的具体指标:到1990年全国要有10%的高中生修习职业课程,到1995年要有25%的高中生修习职业课程。付瑛,周谊印度的职业教育[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2):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