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三年围绕互联网治理与人的解放发展所作文稿整理而成,第一部分研讨互联网治理,第二部分研析互联网对民主的推动及人的解放,第三部分析探讨了保障条件,即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
苗国厚 男,1984年11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主研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
陈 璨 女,1987年3月生,博士研究生,中级职称,在重庆师范大学工作至今。
目录
第一篇互联网治理
互联网社会特征分析及系统治理策略
大数据技术:提高互联网治理主动性的利器
互联网治理的历史演进与前瞻
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路径:依法办网、上网、管网
基于省级政府的网络舆情监管工作体系探析
传统媒体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异同分析
浅析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特点、规律及监测对策
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意义、现状及完善策略探析
中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研究
第二篇人的解放发展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思想及其对
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文本解读及现实思考
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的梳理与重释
习近平青年成才观的“三维”解析
互联网对政治权力的解构及民主政治建设的促进
基于异化理论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预防模式探析
依法治国背景下中美工伤保险制度比较借鉴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机构、人才和网络资源的整合
第三篇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品质
高校党组织严格党内生活常态化策略研析
从严治党要持之以恒
大学生入党功利化调研报告
人生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高校党建工作路径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中国梦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深度研析
认识论视角下大学生廉洁教育有效开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阶段分析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研究现状综述互联网治理与人的发展
一、互联网社会的主要特征
(一)形成条件具有网络技术性和个体互动性
这是互联网社会的根本特征。技术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是借助某种工具或方法体系达到结果的具体载体。人的价值期望通过技术来实现,随着人的生产生活范围的扩大,创造出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人的诸多愿望。而这个期望、愿望就内含价值,不同价值取向的人,期望也许不一样。网络技术的发明使用也是这样,当时,计算机出现后,为了将一台台电脑连接起来,如何实现信息传输成为迫切问题,最后,互联网技术诞生,以网络媒介为载体和平台,实现在网络社会传播现实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如果没有网络技术,没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则不会存在互联网社会,网络技术提供物质前提,提供了社会存在。进一步讲,互联网带来了交往方式的改变,主体之间的互动显著增强,尤其是网民个体之间的互动空前增强。
(二)网络主体具有自主性和相对隐匿性
互联网社会主体包括网络组织和网民个体。互联网社会主体在网络空间发表观点和看法,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传递着某些思想观念,并对现实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很多网民认为网上社会是虚拟的,这种虚拟性,带来了网络传播思想观点和言论的随意性、自主性,但这种虚拟带来的隐匿性却是相对的。从技术层面,网络主体在网上的任何操作都会留下痕迹。相比传统社会,传统的媒介都易找到传播主体,而互联网社会主体具有相对的隐匿性。
(三)网上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变多样和较强对抗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民由于国家、民族、地位等背景的不同,使世界各地的多种文化、多种价值和各种思潮纷纷在网络进行交汇,从而产生多元多变多样的价值体系。价值观念的多元多变多样特征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和不同思想一起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避免不了不同价值观念的对抗和冲突。尤其要指出的是,当前,利用互联网传播西方价值观已成为西方国家推行其全球霸权、进行和平演变的一个重要手段。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垄断地位、网络文化入侵,宣传他们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等思想价值观念,消减着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力,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四)网络传播内容明显扩大,具有复杂和不安全性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匿名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在日常的网络交往中,网络主体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的交流,现实社会有些不敢说的话,在互联网上可以随意表达,在交流过程中传播内容不断扩大,同时也使得传播内容变得复杂起来。但是,随着传播内容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很难形成一种对所有网络主体都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目前,网络世界充斥着许多网络失范现象,如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欺诈、网络赌博等问题,这使得网络传播内容也具有虚假性和不安全性。
(五)网络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范围显著扩大,具有很强渗透性
互联网穿越了国家和疆域的限制,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可以跨越时空阻碍,打破观念限制,利用网络数字化平台,快捷、迅速地在网络社会下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在当下,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往往就是敲击键盘一瞬间的事情,十分迅速和快捷。信息传播的范围也显著扩大,在某一国、某一地发生的事情很快就能遍及全球。此外,网络社会能够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或者多对多这样的多渠道渗透教育和引导交流,它不需要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只需要你有一个终端接收器就可以接收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和思想,从需要和喜好出发,自由广泛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和思想。在技术包装下的传播内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受到了思想文化的侵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