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卢龙县档案局
出版时间:2019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民国卢龙县志校注》,以民国二十年县长董天华主修的《卢龙县志》为蓝本,根据明清两代《永平府志》、康熙十九年增补本《卢龙县志》及《二十五史》《明实录》《大明一统志》《四镇三关志》等历史典籍进行校注,由河北
作者姓名: 周艳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165
内容简介
《民国卢龙县志校注》,以民国二十年县长董天华主修的《卢龙县志》为蓝本,根据明清两代《永平府志》、康熙十九年增补本《卢龙县志》及《二十五史》《明实录》《大明一统志》《四镇三关志》等历史典籍进行校注,由河北省卢龙县档案局局长周艳清主编,秦皇岛市抚宁区档案馆馆长李利锋校注,对难解之处加以注释,对避讳之处加以标明,对错讹之处加以订正,对遗缺之处加以补充。
作者简介
周艳清,女,河北迁安人。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先后在卢龙县孟柳河乡、蛤泊乡工作,担任妇联主任、副乡长。2000年12月调到卢龙县档案局至今,担任副局长、局长。从事档案工作十八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卢龙县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河北省档案事业功勋杯”、“河北省档案工作先进个人”、“秦皇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组织编写出版了《康熙卢龙县志校注》、《走近孤竹》、《孤竹风清》等,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目录
弘扬悠久文化铸就发展之魂民国卢龙县志校注凡例卢龙县志序卢龙县志原序重修卢龙县志序凡例
卢龙县志卷一
疆域
沿革
位置
区域
面积
城池
卢龙县志卷二
公署
屯社
卢龙县志卷三
地理
山脉
河流
卢龙县志卷四
交通
大道
津渡
汽车路
电报
电话
市集
关隘
名胜
卢龙县志卷五
古迹
卢龙县志卷六
庙坛祠宇
卢龙县志卷七
寺观
卢龙县志卷八
邱墓
卢龙县志卷九
气候
人口
物产
实业
行政
组织
财政
治安
自治
惠政
盐法
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学宫
文庙祀位
书院义学
金融
卢龙县志卷十
风土
宗教
民生
礼俗
方言
歌谣
卢龙县志卷十一
人物
封爵
卢龙县志卷十二
历代职官上
刺史
太守
令长尹
节度使
转运使
都元帅
都统
总管
知府
同知
推官
知县
永平兵备道
永平户部分司
卢龙县志卷十三
历代职官下
燕河营参将
永平城守备
明军卫
知府
同知
(府)经历
卢龙知县
府学教授
府学训导
卢龙教谕
卢龙训导卢龙典史
卢龙县志卷十四
选
卢龙县志卷十五
选举(武科)
卢龙县志卷十六
烈女
节妇
烈妇
寿妇孝妇
卢龙县志卷十七
忠烈
孝子
卢龙县志卷十八
仕迹
隐逸
耆寿
流寓
卢龙县志卷十九
乡贤
卢龙县志卷二十
名宦
卢龙县志卷二十一
行谊
卢龙县志卷二十二
艺术
文艺
伎术
著述
金石
卢龙县志卷二十三
故事
史事
卢龙县志卷二十四
故事
轶闻
外侨
跋
书县志后
民国卢龙县志校注跋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书影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书影
清光绪三十年手绘直隶永平府全图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卢龙县疆域图
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卢龙县疆域图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卢龙县城平面图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卢龙县城斜面图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法国人杜赫德(Jean Baptiste Du Halde)编纂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Description De La Chine)中永平府城地形图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图(日)冈田玉山编绘《唐土名胜图会》
李广射虎石 (日)冈田玉山编绘《唐土名胜图会》(1805年)
永平府治图
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
永平府学宫图
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
燕河营城图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
桃林营城图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
刘家营城图
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卢龙县衙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文庙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府圣庙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雪峰寺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虎头石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夷齐庙
1904~1906年永平府夷齐庙,Tramps in Dark Mongolia(《在黑暗的蒙古旅行》) ,英国传教士约翰·亨利(John Hedley)著,1910年伦敦出版
民国时期永平府夷齐庙盘龙松(国家图书馆藏)
民国时期夷齐庙后清风台
民国时期夷齐庙清风台后滦河捕鱼
1904~1906年永平府城钟楼 上匾“明远楼” 下匾“声教畿东”Tramps in Dark Mongolia(《在黑暗的蒙古旅行》) ,英国传教士约翰·亨利(John Hedley)著,1910年伦敦出版
原永平府城南门“推车换伞”石刻,后挪西门
清末永平府天主教堂
清光绪九年探花、永平府知府管廷献
清光绪二十八年永平府知府管廷献题“永平府中学堂”匾额(今藏于唐山市一中)
1900年永平府义和团
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蔡家坟
清末蔡家坟明信片(蔡士英、蔡毓荣父子墓区)
总督蔡士英画像
明万历二十四年刊
《史记·伯夷列传》
元御史中丞马祖常
《石田文集》“圣清庙记”
明汲古阁刊本《汉书》
蔡寅封肥如侯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元大德九年刻本南宋朱熹注《孟子》
明汲古阁刊本
《隋书·地理志》
北平郡卢龙县
《辽史·太祖本纪》
天赞二年契丹大元帅
耶律德光攻取平州
明天一阁藏本
《古本竹书纪年·帝辛》
伯夷、叔齐朝周
《宋史·徽宗本纪》
诏封伯夷、叔齐《元史·世祖本纪》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诏封伯夷、叔齐
《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年六月置平滦府,洪武四年三月改称永平府。
康熙皇帝御制
《夷齐庙诗》
乾隆皇帝御制
《夷齐庙诗》
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孙洙编
选的《唐诗三百首》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文锦堂刊印的
《唐诗三百首注疏》
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染庄社记
清周春辑《辽诗话》染庄蛇
中国近代地理学家白眉初白眉初著《最新物质建设精解》
卷一卢龙县志卷一
〖3〗疆域沿革位置区域面积城池公署屯社沿革县本古冀州之域,虞分冀州东北为营州,夏仍为冀州。商为孤竹国,周属幽州,春秋为肥子国①。秦属辽西郡。汉为肥如县②,属燕国③。武帝时属辽西郡;王莽改县名“肥而”④。后汉复为肥如,又为阳乐县⑤地;后汉属辽西郡治,魏晋因之。燕慕容熙⑥以冀州刺史镇肥如,高云⑦以幽、冀二州牧镇肥如。后魏为辽西郡肥如及北平郡朝鲜、新昌三县⑧,其肥如为辽西郡治所。北齐省朝鲜入新昌⑨,又省辽西郡并所领海阳县入肥如。周因之。
隋开皇六年(586年),省肥如入新昌,改郡为平州。十八年(598年),改名卢龙(《隋书》云开皇十八年改名,《唐书》云武德二年改名)。大业初,改州为北平郡。
唐武德初,改郡为平州,又析置抚宁县,二年(619年)改为肥如(刘昫曰平州治临渝)。是年,移治肥如,仍改县为卢龙,七年(624年)省抚宁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北平郡。二年(743年)又置卢龙军。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郡为平州。
辽天赞二年(923年)取之,为平州辽兴军。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为渔阳郡,升抚宁军,改县名卢城。五年(1123年),辽将张瑴据城降宋,寻为金所取。天辅七年(1123年),改兴平军,以平州为南京。天会四年(1126年),复以南京为平州。
元太祖十年(1215年),改兴平府。中统元年(1260年),升平滦路。至元二年(1265年),省迁安入卢龙,后复(至)[置]⑩。大德四年(1300年),以水患改永平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平滦府,四年(1371年)改永平府,而卢龙自唐以来为治所,其名不改。清因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裁卢龙县,留永平府。二年(1913)改为永平县。三年(1914年)仍名卢龙县云。
【注释】
①肥子国:肥国,春秋时白狄肥族人建立的诸侯国,被周朝封为五等爵之“子爵”。周景王十五年(公元前530年)被晋国所灭。《左传》: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西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鲜虞,白狄别种,在中山新市县。昔阳,肥国都,乐平沾县东有昔阳城。”“肥,白狄也。绵皋,其君名。”东汉乐平郡沾县,即今山西省昔阳县,为肥之国都。晋灭肥国后,一支投奔燕国,燕封之于孤竹国故地,因名肥子国。《史记索隐》:“应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肥,国也;如,往也;因以为县也。”一支逃到今山东肥城市,汉置肥城县;一支逃到今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汉置肥纍县。
②肥如县: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封车骑将军蔡寅为肥如侯于此。蔡寅,陈留(今河南杞县)人,初为魏国太仆,秦末起兵,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投奔刘邦,任车骑都尉(《汉书》作“车骑将军”)。其后,因击败楚将龙且,破彭城有功,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被封为肥如侯,食千户,建肥如侯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肥如敬侯蔡寅,以魏太仆(高祖)三年初从,以车骑都尉破龙且及彭城。六年三月庚子,敬侯蔡寅元年。”蔡寅薨,追谥敬侯。子蔡(戎)[成]袭,薨,追庄侯。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蔡成元年;汉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蔡成薨,子蔡奴袭;汉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蔡奴薨,无子,国除。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蔡寅曾孙肥如大夫蔡福被封为肥如侯,复置肥如侯国,蔡福卒,无嗣国除。《汉书·功臣侯表》:“元康四年,肥如侯寅曾孙肥如大夫福诏复家。”1986年版《河北省地名志·秦皇岛市分册》称肥如县“西汉后元庚子年(公元前141年)置”。1994年版《卢龙县志》称“西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始置肥如县”。肥如县治所: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府西北三十里”;《大清一统志》称“肥如城在卢龙县西北三十里”。具体地点有两种说法:一是1979年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地区资料汇编)》和1988年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推测“肥如于今迁安县东万军山”。1979年第4期《社会科学辑刊》发表的王钟翰、陈连开《战国秦汉辽东辽西郡县考略》一文也认为肥如县城在“今迁安县东万军山”。二是1990年《卢龙通览》、1994年《卢龙县志》均称龙虎寺殷商遗址“在潘庄镇沈庄,地处青龙河、冷口沙河(迁安境)汇合处,肥如城旧址。”
③属燕国:齐桓公灭孤竹后,其地属燕国。此语引自康熙十九年增补本《卢龙县志》,记载有误。西汉时肥如县“属辽西郡”。《汉书·地理志》载,辽西郡统县十四:其一为“肥如”。
④肥而:王莽篡汉后,将肥如改称肥而。《汉书·地理志》:辽西郡“肥如:莽曰肥而。”肥,肥子;而,如,到。肥而,即肥子到达的地方。清顾炎武《日知录》:“而《孟子》:‘望道而未之见。’集注:‘而’读为‘如’,古字通用。《汉书·地理志》:‘辽西郡,肥如,莽曰肥而。’盖即读‘而’为‘如’也。唐人诗多用‘而今’,亦作‘如今’。”《康熙字典》:“《笺》:而,亦如也。”
⑤阳乐县:《后汉书·郡国志》:辽西郡“阳乐、海阳、令支(有孤竹城)、肥如、临渝。”东汉时卢龙之地仍属肥如县,不属阳乐县地。
⑥慕容熙:字道文,鲜卑人。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少子,惠愍帝慕容宝之弟,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主。后燕长乐三年(401年),慕容盛被叛军杀害,慕容熙即天王位。建始元年(407年),被慕容云所杀,时年23岁,共在位7年,谥号昭文皇帝。《晋书·载记·慕容熙传》:“大城肥如及宿军,以仇尼倪为镇东大将军、营州刺史,镇宿军;上庸公懿为镇西将军、幽州刺史,镇令支;尚书刘木为镇南大将军、冀州刺史,镇肥如。”
⑦高云:即慕容云,后燕惠慜帝慕容宝的养子。后燕永康二年(397年),慕容宝之子慕容会谋反,慕容云因率军击败叛军,被慕容宝收为养子,赐姓慕容氏,封夕阳公。后燕建初元年(407年),冯跋反叛,杀死皇帝慕容熙,慕容云即天王位,改元正始,国号大燕,恢复高姓。正始三年(409年),被禁卫离班、桃仁所杀,被追谥为惠懿皇帝。《晋书·地理志》:“平州:高云以幽、冀二州牧镇肥如。”
⑧后魏为辽西郡肥如及北平郡朝鲜、新昌三县:《魏书·地形志》:“平州(晋置,治肥如城。领郡二、县五:辽西郡,领县三:肥如、阳乐、海阳。北平郡,领县二:朝鲜。延和元年徙朝鲜民于肥如,复置,属焉。新昌,有卢龙山。”海阳县为今唐山市滦县一带。肥如县为今卢龙、迁安部分地区。肥如县为辽西郡治,朝鲜县为北平郡治。
⑨北齐省朝鲜入新昌:《隋书·地理志》:“北平郡:旧置平州。统县一:卢龙,旧置北平郡,领新昌、朝鲜二县。后齐省朝鲜入新昌,又省辽西郡并所领海阳县入肥如。开皇六年又省肥如入新昌,十八年改名卢龙。”
⑩后复(至)[置]:《元史·地理志》:永平路“迁安:下。至元二年,省入卢龙县,后复置。”
位置
《汉书·地理志》:燕地,箕、尾之分野。
《晋书·天文志》:右北平,入尾七度。
《唐书·天文志》:初,尾七度,余二千七百五十,秒二十一少。
《宋史·天文志》:北斗七星,五曰玉衡,为音,主土。其分为燕。
《元史·历志》:太阳黄道,尾三度九十七分七十二秒外入燕析木之次,辰在寅。
《明史·天文志》:永平府,尾分。
《清一统志》:永平府,《禹贡》冀州之域,尾分野。
旧志舆地:经纬度,北极高三十九度五十五分三十秒偏东二度二十八分三十秒,以北京为中线,现属平辽路。
东至双望堡抚宁县界三十五里,到县七十里。
西至赤峰堡迁安界三十七里,到迁安县四十里,到丰润县一百六十里。
南至刘各庄滦(州)[县]界三十里,到县四十里。
北至刘家营迁安县界五十里。
东南至黑石店昌黎县界二十里,到县七十里。
东北至燕河营抚宁县界五十里。
西南至九百户镇七十里。
西北至分水(领)[岭]迁安县界二十里,到迁属建昌营城七十里。
区域
治城本永平府附郭首县。县治,旧在府后。隆庆二年(1568年),知县赵敬简申请移建于府治东南。有清①一代,其制未改。民国三年(1914年),实行裁府改县,遂移治于旧府署内,而旧县治迄今已仅余少数房间,渐趋泯没矣。
教育局设南街东三道胡同旧牛痘局内。
建设局设钟楼上坡旧福神庙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