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学术文集,收录了《人民日报》《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过的理论文章。书稿分专题对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思维、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与创新理念中国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有助于读者全面准确理解创新发展思想。
作者简介
邓纯东 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骨干”博士生导师。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主持国家重点课题多项。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多篇。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报告》等图书多部。
目录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创新发展的四大维度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发展思想论析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关键支撑要素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创新
创新与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
创新和发展群众路线探论
创新驱动发展思想探析
习近平创新观探析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创新思维研究
习近平系列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
习近平的学习实践观及其理论创新
党的建设创新思想探究
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理论创新的基本特征
论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性与体系化
创新驱动“第一动力”理论体系
“新发展理念”——关于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检视、重构和开拓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
“创新发展理念”探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国家治理思想的创新发展研究创新发展思想研究
一、只有站在历史观的高度才能深度理解“中国梦”当代出场的指向意义“中国梦”作为民族未来蓝图,虽然具有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鲜明感性色彩,但是,直观感性思维绝不是理解“中国梦”的恰当方式。相反,如马克思所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只有超越感性直观、将之当作一个理性具体存在,只有站在马克思历史观的高度,才能深刻穿透和阐明“中国梦”的当代出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指向意义。具体来说,“中国梦”思想的当代出场具有如下的指向。第一,历史观指向:未来目标导向意义。“中国梦”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对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蓝图的深刻把握,明确了中国道路发展的总目标和总理想。为此,我们就必须超越“中国经验”“北京共识”的感性直观,也必须超越对“中国梦”阐释的“片面的深刻”的具体科学眼界,而上升到马克思历史观的高度。只有马克思的历史观才能真正深刻阐明“中国梦”的本质性规定、出场的必然性以及在人类史图景中关联性的历史地位,才能深刻揭示“中国梦”作为未来蓝图本身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凝聚了中华五千年、近代170余年、新中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人民奋斗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共同愿景,就是马克思“东方道路”中国化的当代出场形态,就是具有“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背景”的历史性目标图景,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时期加强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目标图景导向优先、增强道路自信的产物。只有马克思的历史观才能深刻说明:只有在今天,“中国梦”才真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现实战略主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代出场的根本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30多年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成就巨大举世瞩目,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基本现代化事业全面展开。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具有条件实现“中国梦”。提出“中国梦”目标是一个历史性里程碑,将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发展目标更加明确,目标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加彰显。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正面临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半现代社会陷阱”“环境陷阱”和国际风云变幻等巨大考验,面临民粹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左”右思潮干扰的严峻挑战。人民群众不仅希望财富增长,而且对深化改革、公平正义、教育医疗住房、清正廉洁、生态良好、幸福指数等比以往有更高的期待。新的时代、新的基础、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都逻辑地指向一点:需要用最新最美的语言重新描绘中华民族的发展愿景。“中国梦”思想高度凝聚了人民群众对这一问题的新期待,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时代想象来凝聚全民共识、谱写民族愿景,绘就国家蓝图,成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蓝图和新纲领。第二,全球指向:世界历史性意义。“中国梦”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宣告中国价值崛起的标志。“中国梦”作为中国道路的目标蓝图,虽然具有中国特色,但绝不是偏离人类文明大道的“另类”,而是具有普遍价值的地域性存在。“美国梦”曾长期成为美国道路的标志,也因此成为美国在全球实现文化霸权的价值标杆。“中国梦”的提出,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和价值自信,既让一切希望中国完全照搬“美国梦”模式的企图落空,也坚定表明中国发展决不会重蹈苏联、日本、德国等所谓“世界第二大国惯衰”的覆辙。170余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题一直是“世界走向中国”;今天,我们进入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中国梦”成为中国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的标志。“中国梦”意味着向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郑重承诺:和平崛起的中国绝不步西方崛起时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后尘。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第三,价值指向:中国精神的超越性。“中国梦”成为第二次现代价值启蒙的精神象征。梦想总是超越现存、指向未来的价值诉求,总是一种现代启蒙精神。如果说,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带来中国物质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与发展,从而使“物象的中国”走向世界;那么,第二次启蒙则更加注重中国价值的创造和发现,使中国精神走向世界。今天,全球核心竞争领域已经从物质生产的较量逐渐转向文化力的比拼,民族国家的文化精神与核心价值成为持久影响世界、具有巨大穿透力和震撼力的最重要的软实力。多阶的全球对话和思想撞击其最高表现都将集中于民族梦想价值之间的对话。基于中国道路而浸润着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中国梦”,成为中国有效回击西方政治家所谓“中国只生产物品、不生产思想”的妖魔化言论、充分表达中国价值的精神指向。二、深度理解“中国梦”的总问题:“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如果说,“中国梦”是鲜明指引中国未来发展的总纲领和总目标,那么,贯穿“中国梦”的总问题和根本红线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第一,这一总问题抓住了“中国梦”的核心和本质,成为打开其深邃思想大门的关键路径。我们的时代是问题导向的时代。理论总是问答逻辑,时代提出问题、理论解答问题。在这一意义上,任何伟大而独特的思想其实都包含着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总问题,一个总解答。“中国梦思想就是对我们这一时代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总问题的科学解答。问题总是思想逻辑的前提和对象。总是先有问题,才有解答问题的理论。问题的性质、结构、特点直接决定了解答问题理论的性质、结构和特点。两者应当是同质、同态、同构的。只有最深刻地理解了问题本身,才能由此及彼真正理解解答问题的思想本身。因此,总问题与“中国梦”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对应性。我们可以按照总问题来理解作为问题解答的“中国梦”思想逻辑的内在脉搏。我们也可以根据问题本身,来判定思想理论的创新价值和时代意义。问题出新是理论创新的前提,问题逻辑是理论逻辑展开的基础,问题难度是检验理论解答水准的尺度,问题解决是思想理论最终的归宿。第二,这一总问题突出了新的理论创新特点,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标识。马克思主义的“反思的问题学”表明:只有鲜明地表征时代特质、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活的灵魂”的重大时代问题才能当之无愧地成为新标识。在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鲜明的时代总问题作为新标识,从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地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总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正是对这一总问题的深度探索和成功实践,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总问题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正是对这一建党思想的努力创新实践,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总问题是“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正是十年探索、十年实践,才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任务就化为一个新的总问题:“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既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总目标、总任务的概括,更是一个新的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创新实践的思想纲领。第三,这一总问题内在地对应着“中国梦”思想的内在展开逻辑。既然思想的逻辑是对总问题逻辑的对应解答,那么,只有通过这一总问题,才能聚焦“中国梦”之“是”和“如何是”,才能直接打开其本质,明确其本真意义,从而为未来中国发展确立正确、科学的历史目标。追问“如何实现”,就是要彰显实现路径与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把伟大梦想与科学道路直接对接,把共同愿景与精神价值融合,把目标要求与实践力量贯通,从而能引导人们科学、准确、全面把握中国梦的伟大思想精神实质和逻辑框架,才能践行并实现“中国梦”。三、深度理解“中国梦”的本真内涵与基本特点伟大的中国梦当然有自己独特的本质特点。然而,从抽象的意义上说,也具有梦的一般属性。要回答中国梦的本质特点问题,我们不妨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叙事方法,先从梦的一般抽象规定说起。梦是人们以意识流方式超越当下现存境界的一种心理想象。梦有好恶。在借喻和转喻的意义上,好梦即梦想,是指一种超越性精神追求和心理向往。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梦想的语义指称具有双重性。其一,在肯定的意义上是指美好的愿望和目标。千百年来,人们将自己追求的美好愿望和目标用梦想的形式加以寄托,用梦想来表达愿景以及对愿景的追求。其二,在否定的意义上,梦想指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幻想、空想。显然,梦想究竟是现实愿景还是空想,关键在于梦想是否具有实现的路径和条件。如果有,梦想就是一种激励人类不断追求的美好愿景;反之,缺乏实现的路径和条件,梦想就转变为幻想和空想,就可能成为一种乌托邦。因此,任何梦想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重属性,都始终是两者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对超越现实的未来价值追求,以及这一追求对于实现路径可行与否构成肯定—否定矛盾关系,成为所有梦想的两大特点。人类梦想在根源上都不是思想自身的封闭产物,都是一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内在矛盾在意识上的反映。个人的梦也许充满了偶然性。但是,如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之梦,那么就必然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几千年来,人类有过无数的梦想。从内容上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梦想人类从自然(包括生命的自然)压迫中解放出来争取自由,二是梦想人类从社会压迫中解放出来争取自由。自从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在造就空前财富的同时也造就了无产阶级和整个社会的苦难。为了救赎,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纷纷做起整个人类解放、用走向世界共产主义来有效摆脱资本主义苦难的历史大梦。“太阳城”“乌托邦”“法伦斯泰尔”“伊加利亚”等梦想及其实验至今仍激励着世界的人们。这一梦想是崇高的和伟大的,因为没有这一崇高理想,就不可能有马克思恩格斯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没有放弃前者的梦想,相反还是以前者为前提、表现为把前者的梦想彻底地贯彻到底的结果。尽管两者的梦想目标具有共同性,然而,之所以一为空想、一为科学,关键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客观历史规律,找到了通向梦想、实现梦想的科学道路。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而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7页。。恩格斯说:“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0页。马克思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基础上发现了人类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由此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中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形成剩余价值理论,从而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思想从一个纯粹的梦想变成一个科学结论。因此,共产党人追求的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旦出场,就照耀了人类历史前程。然而,要将理论的必然性转化为现实的必然性,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之梦转化为现实在场,还必须有实现这一进程的阶级主体的意识、文化精神和实践力量。“中国梦”的本质,既是民族解放富强梦想的社会主义转向过程,更是科学社会主义梦想的中国化进程,是两个方面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作为前者,“中国梦”的现实性在中华民族解放富强之梦历史中展开为向“社会主义转向”的必然性。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受西方列强欺凌压迫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幸福的中国梦就已经在所有仁人志士胸中激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为独立解放,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义和团、辛亥革命等,从造反的农民到开明的封建贵族,再到资产阶级革命代表孙中山,都念兹在兹。然而,没有找到科学道路,拯救中国、振兴中华就是一个空想。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几起几落。有无梦想是一回事,能否实现又是一回事。无数先烈的鲜血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过去如此,现在更加如此。自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产生中国共产党,中国的社会面貌才为之一新。因此,历史铸就的“中国梦”有着不同于“美国梦”的鲜明特点。如果说,“美国梦”更强调个人梦想、个人奋斗和个人解放,崇尚比尔·盖茨、施瓦辛格式“个人奋斗”英雄,因而带有鲜明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色彩;那么“中国梦”的本真内涵之所以深切地表现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三者的高度统一,是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产物,更是近代沉重历史铸就的。中华儿女每个人梦想的实现,始终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为前提,历史进程已经将中华儿女的个人命运与整个民族、国家命运紧紧拴在一起,休戚与共。每个人的梦想奋斗,始终与全体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只有走共同发展和团结奋进之路,只有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幸福生活,才能实现个人梦想。因此,“中国梦”的民族整体主义、社会主义特点是历史铸就的。没有民族的解放,就不可能有个人解放。只有民族国家的富强,才有人民的幸福。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儿女每个人梦想实现的条件。当然,“中国梦”的最终目的是人民幸福,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成为“中国梦”,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理想的“当代中国化,最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出场路径。今天的中国,的确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梦想,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有力量圆梦。即便如此,我们也应当清醒看到:我们的脚下还有很多发展路障。贫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固化、环境污染的加剧、官员腐败、产业转型滞后、国际环境复杂程度加深等等,都在严重阻碍着我们圆梦的进程。更有甚者,在“何为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一关系到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上,“茫茫九派流中国”,来自“左”的民粹主义,和来自右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都在竭力抢夺“中国梦”的阐释权、话语权,企图让“中国梦”高铁列车偏离中国道路,脱轨换辙,走老路或邪路。问题已经很清楚,追问什么是“中国梦”问题,就是回答中国未来究竟向何处去的根本问题。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历史证明: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为此,关于“什么是中国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