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出版时间:2013年7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 “人造住房,住房造人”。住房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了中国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速度。住房创建了社会分层研究的“财产权利转移”新范式。住房已经成为人口迁移、社会流动的“筛选器”,生成了城市的排挤逻辑。拥有不
作者姓名: 李斌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52
内容简介
“人造住房,住房造人”。住房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了中国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速度。住房创建了社会分层研究的“财产权利转移”新范式。住房已经成为人口迁移、社会流动的“筛选器”,生成了城市的排挤逻辑。拥有不同形态资本的城市居民享有不一样的居住空间,在城市拥有一套体面住房被视为中产阶层的标志。新进入城市的大学生、农民工获得住房的途径特别有限,他们住房体验中有较强的被排斥感。原有城市底层居民的居住空间则因为其住房的维持或者改变而有恶化趋势,不少失地农民则能够利用补偿获得的住房进行资产化运作,弥补了他们因生产方式转移而支付的成本。需要关注的是,城市中大量只适合青年人居住的住房如何应对中国老年化加速可能出现的养老问题。
作者简介
李 斌 1963年生,湖南武冈人。中南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外审专家。先后主持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和谐中国”、“经验中国”学术书系2套,“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学创新规划教材”1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第一章 导论
一、国内外学者对城市住房的研究
二、有关分化、阶层化的研究
三、居住空间阶层化
四、如何控制居住空间阶层化趋势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住房是社会分层研究的一种范式
一、社会分层既有的视角:市场中心论与国家中心论
二、住房:社会分层研究的“财产权利转移”范式
三、讨论
第三章 住房价值结构化
一、迁移理论研究的转向
二、城市住房价值的结构认定
三、城市排斥逻辑的生成
第四章 居住空间与资本类型
一、研究假设
二、数据资料
三、城市居民的住房利益因资本类型而变迁
四、研究发现与讨论
第五章 商品房居住空间的阶层化
一、研究地点及研究设计
二、居住空间的类型
三、基本发现
第六章 中产阶级的居住空间
一、数据收集方法
二、“住房”范式下中产阶级图式
三、住房:中产阶级身份的符号区隔
四、住房与中国中产阶级身份认同
五、运用住房策略扩大中国中产阶级
……
第一章 导论
中外理论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察到住宅与人所属的社会阶层、道德、生活习性、社会风俗之间的关系。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认为,“我们设计房子,然后,房子塑造我们”;Glenn HBayer,1965,Housing and Society,The Macmillan Company Collier-Macmillan LimitedLondon,280李·安妮·风尼尔(Lee Anne Fennell)认为,住房是每个人的权利,人人都有权利选择更为舒适的住房。Lee Anne Fennell,2006,“Properties of Concentrati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Vol73,41227-1297帕克、伯吉斯和麦肯斯(Park、Burgess and McKenzie)把城市看作文明人的自然本质,城市的居住空间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Glenn HBayer,1965,Housing and Society,The Macmillan Company Collier-Macmillan LimitedLondon,91不过,乔塞亚·斯特朗(Josiah Strong)从另一角度指出,现代城市居住空间的物质特征和人的道德水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教堂对人的影响力下降,腐败上升。Glenn HBayer,1965,Housing and Society,The Macmillan Company Collier-Macmillan LimitedLondon,90因此,从居住空间视角研究城市社会,尤其是研究阶层化,会带来许多新的发现。
一、国内外学者对城市住房的研究
1国外学者对城市住房研究
国外学者对居住空间的研究多从经济学、社会学、政策学角度切入,研究的主题非常广泛,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是因为城市化加速所导致的住房问题,其中又包括城市平民的住房问题、非法定居者的住房问题、政府公房问题、阶层化问题、私营部门在解决住房问题中的作用等议题。如: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因为住房所形成的剥削关系;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470页。戴维·D·斯密斯认为住房问题是住房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缺乏同步性所致;阿布朗认为,住宅问题是判断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因素,住宅建筑是经济活动与社会情况的指标,它衡量生活费用、政治稳定程度、就业失业、以及其他社会情况;[美]阿布朗:《人人都要房子住——论现代城市住宅问题》,丁寒译,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5。拜耳(Glenn HBayer)研究了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与住宅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拥有住房的社会、经济原因;Glenn HBayer,1965,Housing and Society,The Macmillan Company Collier-Macmillan LimitedLondon巴尔(Michael Ball)则反对住房私有化,他认为住房私有作为私有市场的一种供给形式不仅不能为大部分的人提供体面廉价的住房,而且,会陷入一种与大多数人经济利益相冲突的矛盾之中,最得利的是土地主、建设部门、和对房屋建设进行监督的部门。Michael Ball,1983,Housing Policy and Economic Power,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Owner Occupation,Methuen & CoLTD 11 New Fetter Lane,London EC4P4EE另外,有关老年人的住房也是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2对中国城市住房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