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出版时间:2019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词体的起源发生阶段,在于唐五代宫廷文化之中,并延续到宋初词坛。“伶工之词”,原本的含意仅仅是以宫廷乐工代指宫廷文化背景之下的的词作,曲词形式在其产生初期,主要是李白在盛唐玄宗宫廷,以宫廷乐府《清平调》
作者姓名: 木斋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85
内容简介
词体的起源发生阶段,在于唐五代宫廷文化之中,并延续到宋初词坛。“伶工之词”,原本的含意仅仅是以宫廷乐工代指宫廷文化背景之下的的词作,曲词形式在其产生初期,主要是李白在盛唐玄宗宫廷,以宫廷乐府《清平调》基础改造而为《清平乐》,遂为词体形式的最早创制;到西蜀花间词、南唐后主词,乃为唐五代时期的三个高峰。期间经历了一个不断下移的历程,经历张志和《渔歌子》的乐府歌诗而为词,白居易代表的江南地方乐舞的曲词演唱,到五代末期敦煌曲词的西北疆域的地方州府佛寺的乐舞歌唱,最后到宋初柳永的都市市井青楼楚馆的音乐歌舞曲词消费形式的兴起,中国早期的词曲史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到此后的晏殊、欧阳修、张先、苏东坡词兴起,开启了另一个词体形式的周期,即士大夫词的时代。
作者简介
木斋,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汉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陶渊明研究会副会长,东北苏轼学会会长,中国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韩国国立全南大学邀请教授,台湾中山大学客座教授。代表作有《先秦文学演变史》《宋词体演变史》《曲词发生史》《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等。
目录
前 言
绪 论
词的界说与词的兴起
一、词的界说
二、乐府亡而曲词兴:曲词的起源史概述
第一章
百代词曲之祖:李白词的真实性及其创制历程
第一节 李白词真伪的学术梳理
第二节 李白入宫前后的乐府诗准备
第三节 李白宫中词体之首创:《清平乐》
第四节 李白宫廷词体创制的个人化书写:《忆秦娥》《菩萨蛮》
结束语
第二章
中唐中前期文人词的渐次兴起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张志和
第三节 韦应物
第四节 戴叔伦
第五节 刘长卿
第六节 王建的宫词和曲词写作
第三章
佛经俗文化在中唐兴起及元白词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中唐俗文化的兴起
第三节 白居易刘禹锡元和长庆时期的诗词写作
第四节 白居易的曲词写作及其意义
第四章
温庭筠为词体发生史初步完成标志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温庭筠生平与其大力写词的原因
第三节 飞卿词的本质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飞卿词兼有应制和应歌两大形态
二、细腻狭深的意象描写方式
三、造境虚拟的写作方式
四、浅层次的用典用事
五、线型意象结构
第五章
韦庄词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韦庄生平
第三节 韦庄入蜀之前的曲词写作
第四节 韦庄入蜀之后的曲词写作
第六章
花间体与《花间集》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花间集序》解读
第七章
西蜀之外的花间词人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皇甫松的声诗为词
一、其词作以声诗形式为主体
二、具有浓郁声诗曲词色彩的风格类型
三、浓郁的歌舞表演性质
第三节 和凝代表的北方曲词写作
一、概说
二、和凝的曲词写作
第四节 孙光宪
第八章
西蜀花间词人群体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薛昭蕴、牛峤、张泌
第三节 欧阳炯、毛文锡词
第四节 顾夐、鹿虔扆词
第五节 阎选、牛希济、李珣词
第九章
南唐后主词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后主词产生的原因
一、唐五代曲词的宫廷传统
二、唐五代曲词的南方文化传统
三、江南文化、家庭背景与个人身世
第三节 后主的前期宫廷词
第四节 后主后期词作
第五节 后主词的词史意义
第十章
冯延巳《阳春集》真伪辨析
第一节 《阳春集》真伪概说
第二节 正中体的超越时代现象
一、词作数量的超越
二、词体性质的超越
三、冯词没有其应有的形成过程和相应的写作记载
第三节 《阳春集》与《寿域词》关系辨析
第四节 余论
第十一章
敦煌曲词的产生时间和阶层属性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关于《云谣集》可能的产生时间
第三节 从《破阵乐》到《破阵子》的变化看敦煌词的产生时间
第四节 从《云谣集》看敦煌词的阶层属性
第十二章
北宋初期的词和宋初体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宋初体的词人词作
第三节 范仲淹对北宋士大夫词的开启
第四节 宋初体的应制品性
第十三章
柳永及其词
第一节 柳永的生平及其人格意义
一、柳永的生平
二、柳永其人的人格意义
第二节 柳词的慢词长调及与歌妓词的关系
第三节 柳词题材的广泛性及其词史影响
附录1
曲词发生史研究述评
附录2
系统揭示曲词起源发生的历史图景
一、追源溯流,别开生面
二、文献细读,缜密深厚
三 、纳川入海,引玉不尽
作者简介:
第一章
百代词曲之祖:李白词的真实性及其创制历程
第一节 李白词真伪的学术梳理
——以胡应麟、胡适为中心
李白词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是李白词的真实性问题。对于李白词真实性的质疑,古今以来,当属明代之胡应麟,以及现代之胡适、胡云翼之所论最有典型意义。
胡应麟:“余谓太白在当时,直以风雅自任,即近体盛行,七言鄙不可为,宁屑事此?且二词虽工丽,而气衰飒……盖晚唐人词,嫁名太白。”胡应麟以风格论词之真伪,显然是一种个人的推断,任半塘先生认为:“自明胡应麟申其主观之后,人皆不敢信李白或盛唐人有《菩萨蛮》词”。如同任先生所说,李白词的真实性问题,唐宋人未尝质疑,从明代胡应麟方才开始质疑的;其次,胡应麟对李白词真实性的质疑,并没有拿出像样的证据,而是“申其主观”,主观猜测。一直到王国维,还是相信李白词为真实的。李白词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传说,是从胡适开始的。
胡适编纂《词选》,书后附录《词的起原》一文(1924年12月发表于《清华学报》第一卷第二期)。胡适关于词体起源问题,原本是为了中唐说,为了证明之,也为了他所主张的白话文学和民众创造的政治思想,胡适借用胡应麟“申其主观”对李白应制词的怀疑,将原本个人化的怀疑,演变成为对将近一个世纪的否定:“长短句的词起于中唐,至早不得过西历第八世纪的晚年。旧说相传,都以为李白是长短句的创始者,那是不可靠的传说。”
胡适之后的另一位学者胡云翼来进行所谓“系统提出”,他综合前人之说,其主要证据:《李太白集》未载《菩萨蛮》等词,“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遍录晚唐诸家词,而不及李白,是必李集未刊词无疑。直至南宋黄升编《花庵词选》始载白词。”《花间集》之所以不选李白词,是由于编选《花间集》的体例“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清楚说明仅仅从“近来”的诗客曲子词中编选,并不包含盛唐中唐之作。而赵崇祚《花间集序》中却明确指出李白应制词作为词统之首的地位:“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调四首”。至于所谓“《李太白集》未载《菩萨蛮》等词”,对此,任二北先生论之颇为中的:殊不知唐人自编之诗集内,除一二特例外,向不载俗乐歌辞。
胡云翼认为:“李白为盛唐诗人,文誉甚著,创新体词,当时必有唱和。何以不但当时诸诗人无唱和之作,李白之后,亦绝无继响。直到晚唐,填词始风行?中间孤绝百年,这是无法解释的。”所谓李白“为盛唐诗人,文誉甚著,创新体词,当时必有唱和”,这是将宋代张先之后词体被改造成为士大夫之间唱和往来载体之后的现象来考量唐五代时期的曲词。曲词在唐五代时期,其主流在宫廷文化范畴之内,谈不上士大夫词人之间的唱和。
所谓“李白之后,亦绝无继响。直到晚唐,填词始风行?中间孤绝百年”,李白之后,并非“绝无继响”,而是从张志和、韦应物、刘长卿、戴叔伦、王建到白居易、刘禹锡、李德裕、韩琮、杜牧等,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不绝如缕,只不过,由于曲词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由宫廷乐舞外延到地方州刺史府宴、家宴的范畴,因此,皆为偶然制作,直到飞卿方为有意之作。虽然如此,从李白到飞卿之间的演变历程是清晰的,是吻合于曲词发生史阶段的基本形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