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弄清楚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最终决定使用“社会主义”这个名称,而不是“共产主义”这个名称来称谓工人阶级运动开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在一开始鄙视社会主义者,不使用“社会主义”这个名称,到了后来又放弃使用“共产主义”而改用“社会主义”呢?弄清楚其中的原因,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
作者简介
刘 昱 女,1970年生,黑龙江人。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参加编写论著五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参加省级课题研究六项。
陈海丰 男,1951年生,上海市人。197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退休)。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近四十年,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马克思主义文本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哲学卷
一、“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两个含义不同的名词
(一)德语中有两个“历史”名词
(二)“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含义不同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己历史科学理论的称呼
(一)马克思的态度
(二)恩格斯的态度
(三)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四)恩格斯宣传唯物史观的实践及其反思
三、唯物史观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二个失误
(一)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
(二)忽略唯物史观的必然危害
(三)唯物史观关于人的两个“本性”的理论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实是非常重视形式方面的
四、唯物史观的形式是从黑格尔哲学中发掘出来的
(一)没有黑格尔哲学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
(二)得出唯物史观原理的方式和方法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找到的
(三)“新唯物主义本质上是辩证的”
五、获得唯物史观锁钥的方式和方法
(一)对黑格尔哲学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二)两种不同的评价所反映的问题
六、唯物史观是从人本身出发的实证科学
(一)“实证科学”的含义
(二)“实证”是支撑唯物史观科学大厦的支柱
(三)传统理论在“实证科学”问题上的失误
七、对唯物史观全面、系统、精炼的表述
(一)完整的唯物史观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二)唯物史观前半部分的内容
(三)唯物史观后半部分的内容
八、对唯物史观出发点和两个最根本原则的分析和理解
(一)共产主义的原则是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
(二)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分析和理解
(三)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的分析和理解
(一)德语中有两个“历史”名词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德国人,所以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时所使用的语言一定是德语。在德文中,“唯物史观”写作“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或者“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nschauung”本书中所引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德文都来自“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德文版网站”:“Karl Marx / Friedrich Engels” http://wwwmlwerkede/me/defaulthtm。。而“历史唯物主义”写作“historischen Materialismus”。也就是说,在德语中,“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一词并不是同一个名词,而是两个不同的名词。也就是说,德语里有两个表示“历史”这一概念的名词,它们分别是“Geschichte”和“Historie”。在唯物史观中用的是“Geschichte”,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用的是“Historie”。
在这两个都可以表示历史概念的名词中,“Geschichte”是德语中的固有名词,“Historie”则来自希腊文“historein”。德国哲学家卡尔·洛维特在其《从黑格尔到尼采》一书中讲了这两个词的不同之处。他说:“历史(Geschichte)在词源上与发生的事情同义,而historein在希腊文中指的是‘考察某种东西’或者‘探究某种东西’,并且借助报告公布所考察和探究的东西。”[德]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李秋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87页。就是说“Geschichte”指的是客观发生的和真实存在的事情本身,这是它作为“历史”概念在词源上的本意。[恩格斯对正确理解“现实世界”的表述,可以说是对“Geschichte”词源含义的准确表达——“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49页。。]而“Historein”的意思,则是指报告人所公布的、通过他自己对事情的考察和探究所得出的结论。总之,“Geschichte”是不包含任何主观因素的东西,而“Historein”包含有报告人的主观认识,它们在词源上含义是不同的,这一点对每一个母语是德语的社会科学研究者来说,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共识。一种语言中有两个表示“历史”概念的名词且含义有所区别是德语独有的现象,在其他主要的欧洲语言(如法语、英语)里,都是只有一个来自希腊文“historein”的表示“历史”概念的名词。
既然如此,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选用其中的哪一个名词来表达自己的理论思想,肯定是有所考虑的。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所选择的那个名词,一定是最能表达自己观点的。
(二)“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含义不同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有的科学术语,所以,对它们的理解,只能从这个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去寻找。
1关于“唯物史观”这个名词
“唯物史观”是德语里的一个新的组合名词,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使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特有的名词。在恩格斯的笔下,它有两种写法,其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是“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另外一种是“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nschauung”。本书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查找出所有使用“唯物史观”(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地方,然后再查看相对应的德文,结果是“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一共被使用了20次,“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nschauung”一共被使用了五次。这两种写法的差别体现在“历史观”这个名词的构成上。“Geschichtsauffassung”是由“Geschichte”(历史)和“Auffassung”(观点、见解)构成的,可以说是“Auffassung der Geschichte”的缩写;“Geschichtsanschauung”是由“Geschichte”(历史)和“Anschauung”(观点、直观)构成的,可以说是“Anschauung der Geschichte”的缩写。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写法,构成它们的“Geschichte”“Auffassung”和“Anschauung”都是德语里的固有名词。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唯物史观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德语词,即它是通过德语自身的造词功能、使用自身所固有的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专门术语。
专门术语“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或者“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nschauung”的含义,也可以用短语“materialistische(n)Auffassung der Geschichte”或者“materialistische(n)Anschauung der Geschichte”来表达。可以说,专门术语是简称,短语是全称,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看,恩格斯除了使用两种写法的“唯物史观”之外,另外还有四次使用了短语“唯物主义历史观”,两种说法各使用了两次。现在的中文译本在翻译时,对德文里的专门术语和短语并不加以区分,但是本书以为,在译成汉语时,把德文的专门术语翻译为“唯物史观”,把德文的短语翻译为“唯物主义历史观”,应该是最为贴切的。
在英文和法文中,没有与德文“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或者“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nschauung”相对应的专门术语,只有与德文“materialistische(n)Auffassung der Geschichte”或者“materialistische(n)Anschauung der Geschichte”相对应的短语。法文是“conception matérialiste de l'histoire”,英文是“materialist(ic)conception of history”“materialistic treatment of history”,还有“materialist outlook in history”等。
2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
“历史唯物主义”一词在德文中写作“historischen Materialismus”,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有的、新的组合名词。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看,这个新的组合名词被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来使用,是在很晚的时候(即1890年以后)才出现的。本书认为,这应该是受到了法语、英语等其他欧洲语言的影响而出现的,而且其含义与唯物史观是有区别的。这么说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因为在德语中早已有了一个已经被使用了几十年的“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或“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nschauung”,所以就德语本身而言,完全没必要再去另外创造一个含义与之完全相同的、新的专门术语,除非这个新术语的含义与之不同。
第二,在其他的欧洲语言中,都有与德语的“historischen Materialismus”相对应的专门术语,例如法语的“Matérialisme historique”、英语的“historical materialism”等。但同时,它们也都没有与德语的“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或者“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nschauung”相对应的专门术语。所以,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当时(即19世纪中期),随着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积极投身于运动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被各国工人阶级所熟知,成了工人阶级公认的领袖,他们的理论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但是,首先由于他们一开始并没有为自己创立的理论起个名字,只是把它随口称之为“新唯物主义”,而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表示出的、把自己的历史科学理论称之为“唯物史观”(如他们说“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2页。等)的意思表示,也因为这本书未能出版而不为人们所知;其次是由于他们创立的历史科学处处展示出了自己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于是人们就自发地也是自然地就把这种旗帜鲜明的唯物主义的历史理论,叫成了“Matérialisme historique”或者“historical materialism”等。而且很可能是法国人首先使用这个名词来称呼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理论的,然后,这种称呼又逐渐传播到了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专门术语。
3“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名词的结构特点
“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或者“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nschauung”(唯物史观)和“historischen Materialismus”(历史唯物主义)都是偏正结构的组合名词,但是,它们各自的中心词是不同的。前者的中心词是“历史观”,也就是说,“历史观”是主体名词,而“唯物主义的”是修饰名词的从属形容词;后者的中心词是“唯物主义”,也就是说,“唯物主义”是主体名词,而“历史的”是修饰名词的从属形容词。所以,“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或者“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nschauung”这个概念的核心内容是“历史观”,而“historischen Materialismus”这个概念的核心内容是“唯物主义”。当它们被当作一个理论的名称使用时,用“唯物史观”自称的理论是在表明,自己是一种理解历史的方法;而用“历史唯物主义”自称的理论则是在宣布,自己是一种历史哲学。
4“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实际使用情况
先看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情况。
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看,马克思从来就没有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称,而恩格斯也是在很晚的时候,即1890年才开始使用它的。其次,恩格斯使用这一名称的次数也是很少的——1890年在三封信中各使用了一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99、606、609页。;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序言中使用了三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53、760页。;1893年在一封信中使用了一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4页。——总共只有七次。事实表明,虽然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科学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可是,他们自己或者从来没有使用,或者很少使用这个名称。
再看他们使用“唯物史观”(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情况。
第一次使用“唯物史观”这个名称的是马克思,时间是1853年11月。当时,马克思是在评论一个叫戴维·乌尔卡尔特的人。他说:“从这一切可以看出,他的历史观一定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他在某种程度上把历史仅仅当作外交问题。至于客观的唯物史观,他认为这是某种力图阻挠犯罪行为受到法院审判的东西,或者相反,是某种希望把它当作法律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5页。(遗憾的是,本书未能查找到马克思的德文原著而与中文译本相对照)但是,从此以后,马克思再也没有使用过这个名称(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
主要使用“唯物史观”(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个名称的是恩格斯,他总共使用了29次。第一次是在1859年8月,当时,他为宣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了一篇评论,即《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他在评论中说,“这种德国的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materialistischen Auffassung der Geschichte)的基础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括号中的德文是本书加的——作者注)。最后一次是在1894年1月,他在一封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materialistische Geschichtsauffassung),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编纂学家则表明,人们已经在这方面做过努力,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发现这一观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定被发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50页。(括号中的德文是本书加的——作者注)。另外,恩格斯还经常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的历史观”“我们的历史观”“这种新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新的历史观”“这种唯物主义的观点”等说法,间接地使用了这个名称,而且比直接使用“唯物史观”或“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次数要多很多。
即使是在开始使用“历史唯物主义”之后,也并没有影响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使用。例如,在他第一次使用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称的那封信中,就既有“唯物史观现在也有许多朋友,而这些朋友是把它当作不研究历史的借口的。正像马克思关于70年代末的法国‘马克思主义者’所曾经说过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等这样的表述,同时也有批评许多年轻的德国人“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一切都可能变成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经济史还处在襁褓之中呢!)尽速构成体系,于是就自以为非常了不起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32、433页。这样的话语。
5“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以相互替代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开始,当德语中的“唯物史观”这个专门术语被翻译成英语或法语时,它从来没有被翻译成“历史唯物主义”(即historical materialism或Matérialis mehistorique),仅仅从这一点中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被认为是存在区别的。我们先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例,来具体看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之所以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例,是因为,首先,它是恩格斯从德文版的《反杜林论》中改编而成的;其次,它最早是用经过恩格斯亲自校阅的法文出版的;第三,英文版是在恩格斯的授权下从法文翻译过去的。
查看这本著作的中文版(依据德文版翻译),“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个名称一共出现了四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46、796、797页。。与这本著作的德文、法文和英文版本相对照,在相同位置上,这三种文字的名称使用情况如下。
德文版《反杜林论》(1878年出版)在前三处使用的是“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唯物史观)”,在第四处使用的是“materialistische Anschauung der Geschichte(唯物主义历史观)”。
德文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出版)在第一和第三处使用的是“materialistische Geschichtsauffassung(唯物史观)”,在第二处使用的是“dieser materialistischen Auffassung(这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第四处使用的是“materialistische Anschauung der Geschichte(唯物主义历史观)”;
由拉法格翻译、恩格斯校阅的法文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出版)在这四处使用的都是“conception matérialiste de l'histoire(唯物主义历史观)”。
恩格斯授权爱·艾威林依据法文版翻译的英文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92年出版)在第一处使用的是“materialistic treatment of history(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第二处使用的是“this materialist conception(这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第三处和四处使用的是“materialist(ic)conception of history(唯物主义历史观)”。(另外:该书中直接从德文翻译为英文的“德文第一版序言”将“materialistische Geschichtsauffassung”译为“material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本书引用的英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都来自英文“Marx and Engels Collected Works ”网站,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cw/indexhtm。。)
从以上对照中我们看到,法文和英文在翻译德文“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唯物史观)这个专门术语时,法文用的是“conception matérialiste de l'histoire”,英文用是“material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它们都是短语,在中文中应该被翻译成“唯物主义历史观”。也就是说,由于本身没有与德文“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相对应的专门术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法文和英文译本在翻译时都选择使用了与德文中的“materialistische Anschauung der Geschichte”这个短语相对应的短语,而没有选择使用“Matérialisme historique”(法文)和“historical materialism”(英文)即“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专门术语。
还有,恩格斯总共29次使用“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我在本书找到了其中21次的英文译本。在这21次中,有18次被译为“materialist(ic)conception of history”,一次被译为“materialistic treatment of history”,1次被译为“materialist outlook in history”,还有一次被译为“this materialistic conception”;而“historical materialism”这个名词一次也没有出现过。也就是说,在德文中不论是专门术语“唯物史观”还是短语“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译成英文时,一律都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个短语,而不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专门术语。
以上的事实说明,所有的法文和英文的译本都认为,“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uffassung”[或者“materialistische(n)Geschichtsanschauung”]与“historischen Materialismus”是有区别的,它们不能相互替代。
再有,本书前面在指出恩格斯第一次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专门术语是在一封信中的同时,也指出了当他称呼自己的理论时用的是“唯物史观”“我们的历史观”等;当他批评那些年轻的、自以为是唯物史观的人的错误时,用的则是“历史唯物主义”。他批评这些年轻的德国人“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一切都可能被变成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经济史还处在襁褓之中呢!)尽速构成体系,于是就自以为非常了不起了”,对他们来说“‘唯物主义’这个词大体上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99页。。他说那些开口闭口都是“historischen Materialismus”的人虽然自称是唯物史观的朋友,但是他们只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标签到处去贴。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与当年逼迫马克思不得不声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那些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法国人是一样的。通过这种两相对比的论述方式也可以看出,恩格斯并不把“历史唯物主义”等同于“唯物史观”。
上述的事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虽然现在大家都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但是,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根本就没有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称;恩格斯在他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也没有使用这个名称,仅仅是在最后的几年岁月中,才使用了有限的那么几次。就是说,他们用以称呼自己所创立的历史科学理论是“唯物史观”或“唯物主义历史观”,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探究的现象。因为,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他们所创立的这一理论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己历史科学理论的称呼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己历史科学理论的称呼
(一)马克思的态度
就马克思而言,可以说,他根本无意给自己所创立的这个一般历史科学命名。因为他认为,这并不是他准备呈献给人类的最终的理论成果。
这样说的理由是,他认为这个理论并不是自己的“正面”阐述。他在写给出版商的信中说:“我认为,在发表我的正面阐述以前,先发表一部反对德国哲学和那一时期产生的德国社会主义的论战性著作,是很重要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3页。他所说的应该“先发表”的著作,指的就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句话中,一方面,他说自己认为应该先发表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而且还强调说这一点很重要;但另一方面,就是在他特别强调应该先发表这本著作而且这一点很重要的时候,他仍然明确表示说,唯物史观并不是他的“正面阐述”。在这里,所谓的“正面阐述”,就是指他所创立的理论的主体,是他准备呈献给人类的最终的成果。他在写“正面”二字时,既用了黑体字,又加上了着重号,他用这样的一种形式书写,就是要特别强调,政治经济学理论才是他研究工作的核心,而唯物史观相对而言只是完成这个“正面阐述”所必需的、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而已。既然唯物史观只是自己劳动时使用的工具和战斗时使用的武器,那么,只要把它制造出来,并且可以得心应手地用来工作和战斗,制造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就意味着,既然他认为唯物史观只是工具和武器,而且主要是供自己使用的,因此他并不特别重视系统阐述这一理论的书籍出版。正如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谈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最终未能出版这件事时所说的:只要自己弄清楚了问题即掌握了工具和武器,那么就算是把书稿交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对他说来也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而且,在事实上,马克思最终也没有抽出时间把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写完,留下来的只是一个未完成稿。仅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认为唯物史观是他的“侧面阐述”,是主要供自己使用的工具和武器。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马克思从来就没有想到要给自己独创的、但是在他看来主要是供自己使用的这个理论起一个名字。所以,他只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相对于“旧唯物主义”(即在他之前的一切唯物主义)而言,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之为“新唯物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自己的理论称之为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相对立的“历史观”;然后在多年之后,使用过一次“客观的唯物史观”这个名称。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