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天下体系:一种建构世界秩序的中国经验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4-108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出版时间:2014年5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天下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隋唐、两宋时期逐步走向完善,明清两代达到巅峰,晚清以降逐渐衰落,19世纪末期彻底崩溃。天下体系是古代中国建构出并在东亚地区实行的一种世界秩序,它以天下观为思想基础,以朝贡制度作

作者姓名: 王小红 何新华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6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天下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隋唐、两宋时期逐步走向完善,明清两代达到巅峰,晚清以降逐渐衰落,19世纪末期彻底崩溃。天下体系是古代中国建构出并在东亚地区实行的一种世界秩序,它以天下观为思想基础,以朝贡制度作为核心内容,是近代国际体系形成之前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一种世界秩序。


作者简介

王小红  女,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课题,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何新华  男,现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史、国际关系理论,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出版《最后的天朝:清代朝贡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清代贡物制度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和《威仪天下:清代外交礼仪及其变革》(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11年)等著作。


稿件目录

第一章  天下观:天下体系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天下观——空间建构

  第二节  天下观——华夷之辨

  第三节  天下观——王道天下

第二章  晚清天下观的转变

  第一节  晚清新式世界史地著作

  第二节  晚清近代空间观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  晚清华夷观的演变

  第四节  晚清国际法的引入

  第五节  晚清新式世界观念的意义

第三章  天下体系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汉魏南北朝时期

  第二节  唐宋时期

  第三节  元明时期

  第四节  清朝时期

第四章  天下体系的建构、规则与制度

  第一节  天下体系的建构主义分析

  第二节  天下体系的结构:以清代为例

  第三节  天下体系的制度:以清代为例

第五章  天下体系与欧洲近代国际体系

  第一节  古代世界政治格局特征:多极并立的文明间均势体系

  第二节  欧洲近代国际体系的诞生与内部发展

  第三节  欧洲近代国际体系的外部扩展

  第四节  世界一体化的开端

第六章  天下体系与当代东亚区域秩序的建构

  第一节  中华天下体系

  第二节  “大东亚共荣圈”

  第三节  建立新型“东亚共同体”?

参考文献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章 天下观:天下体系的思想基础


先秦时期的古代中国,特别是周代以来,通过几部经典文献,中国思想家们建构出了中国式的、具有一元等级世界秩序特征的天下观。这种天下观以客观地理空间为基础,以华夷之辨为依托,以王道天下为指归。“天下观”不仅成为中国历代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理论的基础,也影响了历代中国王朝处理与外部世界的政策,并成为中国式世界秩序——天下体系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天下观——空间建构

空间的第一属性无疑是客观和自然的。但自人类社会诞生后,空间便被深深打上了人类的烙印。人类对其所处的空间进行了改造、重组,因而,空间具有了它的第二属性――社会性。“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会生产出自身的空间。”H.Lefebver,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0xford:Blackwell, 1991. p.30.由于各族群、各种群在不同地域的发展,每个族群便具有了自己特有的空间观。

一、天下与畿服:一种空间概念

任何一种对世界的构想体系,无不以空间构想为基础;任何一种世界秩序必先落实于地理空间中。古代中国社会也产生出了特有的空间观念。古代中国利用表达地理实体的概念“山”、“海”以及表达方向、方位的词汇,建构出了自己的空间秩序。山脉、河流、沙漠、大海,东、西、南、北,中心、周边、里、外,无不成为建构这种世界秩序的空间要素。由天下与畿服等空间概念构成的天下观,就是古代中国建构出的世界秩序观。

从空间形式而言,天下观是由天下、畿服等一系列空间概念构成,其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是天下,与天下相近的词汇还有四海等。天下、四海从空间意义而言,是指天底下所有的土地、地上四面周遭所有的领地,用来指称整个世界。

天下等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对方位的界定。在夏代,由于缺乏实物材料,难以确证是否出现了关于方位的概念。但有学者推测,“天下、中国、四方、四海、九州、四夷似乎在夏代以前就已存在了。”邢义田:《从古代天下观看秦汉长城的象征意义》,《燕京学报》2002年新13期,第16页。到商朝时,关于中心和四方等方位概念就已确切地出现了。在殷商甲骨文卜辞中,“中商”、“四方”、“四土”等词频繁出现,这可由殷墟出土的“受年卜辞”中的“受中商年”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第八·一○·三片,国学丛刊石印本3期3卷,1911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胡厚宣:《战后京津新获甲骨录》,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专刊之一、二册,1946年,第53页。、“东方受年、西方受年、北方受年”郭沫若:《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453页。等记录所佐证。另外,对于商代王室墓葬出现的“亞”形状,学者也认为象征着“四方”的概念邢义田:《从古代天下观看秦汉长城的象征意义》,《燕京学报》2002年新13期,第18页。。从周代到秦汉,有关记载、追述三代的文献大量出现。天下、四海等词汇频频出现在这一时期记述前代历史的文献中。《尚书·大禹谟》记尧“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益稷》中有“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之句。《尚书·禹贡》中的“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周书·召诰》有“用于天下,越王显”的记载。《中庸》中有“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之句。《论语》中有“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等句。《孟子》中有“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国语·周语下》中有“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之句。《楚辞·天问》中有“授殷天下,其德安施”、“环理天下,夫何索求”、“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等句。《战国策·齐策》也记载“古大禹之时,天下万国”。《诗经·小雅·北山》则更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山海经》中出现了四极、八荒等概念。《尔雅·释地篇》中收集了四极、四海和四荒概念。到秦汉之际,与天下一词覆盖的地理范围相近的词汇均已被发明了出来,它们构成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构想的空间维度。童书业:《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与域外交通的故事》,《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中华书局,1962年,第1~36页。

当然,天下这一词汇虽然在先秦以及秦汉文献中不断被使用,但考查其出现的语境,它只是被笼统地使用,仅仅是一种泛指,缺乏明确的“所指”,《中庸》中的“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大体给予“天下”一个宽泛的定义。天下仅给天下观奠定了一个基础。只有在畿服概念出现之后,天下观才被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畿服是对天下这一空间的填充和划分。中国思想家们并不认为空间是均匀分布和“平铺”于世界表面的,而是由内向外、由中心向边缘的延伸。

畿服理论源自周代和秦汉时期诸如《尚书·酒诰》、《国语·周语上》、《尚书·禹贡》和《周礼》的几种文献中。在《尚书·酒诰》中,周王在告诫后代“罔湎于酒”时,追述了商人的内、外服制:“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尚书正义》,酒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不过,从系统性而言,《国语·周语上》、《尚书·禹贡》中阐述的五服说和《周礼·夏官·职方氏》中的九服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畿服理论。

在《国语·周语上》中,五服理论借助祭公谋父之口被阐发了出来:“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国语集解》,周语上,中华书局,2002年。这一理论以距离王畿中心的远近为次第,分为甸、侯、宾、要、荒五个尊卑贵贱的不同区域。如果从理论的复杂程度而言,《周语》中的五服理论,只列了“五服”之名,而没有说明每“服”的“里”数。五个区域的划分标准也处于“地不必齐,域不必方”的阶段顾颉刚:《顾颉刚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93页。。按照畿服理论的发展成熟度而言,《周语》中的五服理论显然处于畿服理论发展演变的早期阶段。

《尚书》是古代另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它记录了距今二三千年前王室的诰命、誓言和其他大事。其中的《禹贡》篇,尽管只有1,193字,却历来被奉为王朝地理的经典之作。《禹贡》包括九州和五服两项内容。“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它们依次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九个州,覆盖了华夏地域的所有部分。在九州划定后,又列五服于后。所谓五服,指自京师向四面每五百里为一“服”区,由近及远,分别是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具体规定如下: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尚书正义》,禹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由于九州与五服的建立,于是“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尚书正义》,禹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如与《周语》相比,《禹贡》把前者五服理论中的宾服替换为了绥服,每服的地理范围也作了具体的规定。畿服理论在《禹贡》中变得进一步复杂化起来了。

畿服理论在《周礼》中继续得到发展。《周礼》包含了许多《职官》篇,其中《周礼·夏官·职方氏》篇提出了九服制理论:

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周礼注疏》卷33,夏官·职方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侯、甸、男、采、卫、蛮、夷、镇和藩九服,反映的思想观念与五服理论相同。除《职方氏》之外,《周礼》中的《夏官·大司马》及《秋官·大行人》对畿服制也有论述。不过,《大司马》中把九服改为了九畿:

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周礼注疏》卷29,夏官·大司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大行人》则改为了六服一番: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九州岛之外,谓之番国,世壹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周礼注疏》卷37,秋官·大行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与《禹贡》的五服理论相比,《周礼》中的畿服理论更为详细。

《周语》、《禹贡》和《周礼》中包含的畿服理论,由简至繁,内容也不断充实发展。大体而言,畿服理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地理距离的远近来安排中心与周边地区的亲疏关系,其中在《周语》和《禹贡》中存在五种中心与外围的关系,而《周礼》中存在七种或九种这种关系;二是按照这种地理距离的远近体现出的亲疏关系来确定周边对中心的义务。这种义务以贡期和贡物的不同由内向外递减。以《秋官·大行人》中的记载为例,依照侯、甸、男、采、卫、要六服的顺序,贡期分别为一年一次、两年一次、三年一次、四年一次、五年一次和六年一次;贡物分别为祀物、嬉物、器物、服物、财物和货物。

二、王朝地理学:一种人文构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通过在上述这些文献中出现的天下、畿服等概念,建构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天下观,这是士大夫们对世界秩序的一个构想,是古代中国人文世界在地理空间上的一个构想,正如《周礼》所言:“唯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周礼注疏》卷1,天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的那样。实际上,这种天下观是源自《尚书》、《周礼》等儒家经典著作以及《山海经》、《穆天子传》、《管子·地员、度地、地图》、《淮南子·地形训》和《尔雅·释地》等历史地理名篇中包含的神话、幻想、政治理想和哲学思想。古代中国大多数有关空间方位的论述都包含着作者们怀抱的人文理想和当时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反映。“只有当社会关系在空间中得以表达时,这些关系才能够存在:它们把自身投射到空间中,在空间中固化,在此过程中也就生产了空间本身。”H.Lefebver,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0xford:Blackwell,1991,p.73.先秦时代天下、畿服的空间安排,既是观念的构建,也是先秦时代宗法社会关系的体现。

因此,作为一种人文构想,天下观并不纯粹是对自然地理的论述。“‘天下观’与西方的地理性的世界观不同,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参见2005年6月3日、7日滨下武志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近代中国的天下观》。如果后人非要从古代中国人的地理观中剥离出一套客观地理的区划,显然会陷入一个无法完成的窘境。古代中国天下观中包含的天下、畿服等空间概念,并非是实体概念,而更多的是一种观念建构,这些空间概念其含义虽与古代中国所接触的实际地理疆界相关,但它们不必非与实际的地理方位、地理范围相吻合。天下、四海等概念没有准确的空间范围,更无地理疆界中实际的对应物。《禹贡》中的天下范围,如果按照五服计算,方圆5千里,面积为2千5百万平方公里;《周礼》中的天下则有九服,方圆1万里,面积为1亿平方公里。至于畿服中的五服、六服,或者是九服和九畿,在现实中均难以存在,因为它不仅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山川河流极不规整的地理特点,而且世间也不会有如此呆板地按照正方形几何图形层层外推的划界法。即使现代非洲地图因欧洲殖民者的人工划分,一些国界线都基本呈直线,但国土形状也都是些不规则的多边形。对于记载畿服制最为繁杂的《周礼》,有学者评论:《周礼》“是政治思想史上的著述,不是政治史上的实录”。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100页。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