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红河学院
出版时间:2014年9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基于自建的《水浒传》汉英平行语料库,综合利用语料库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及文体学、信息论等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水浒传》现有四个全英译本的翻译特征进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
作者姓名: 刘克强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自建的《水浒传》汉英平行语料库,综合利用语料库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及文体学、信息论等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水浒传》现有四个全英译本的翻译特征进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
刘克强 男,陕西户县人,文学博士(翻译方向)。红河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项目一项,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本书框架
第二章 《水浒传》英译研究的现状
一、单译本研究
(一)赛译研究
(二)其他三译本研究
二、多译本对比研究
三、目前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四、本章 小结
第三章 《水浒传》一对四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研制
一、版本选择
(一)汉语版本
(二)英语译本
二、平行语料库的对齐与研制
(一)单语语料库的建立
(二)平行语料库的建立
(三)一对一平行语料库的创建
(四)一对四平行语料库的研制
三、平行语料库的标注
(一)标注模式
(二)语法
……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目的,在此基础上,介绍研究方法和本书的框架结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先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作者施耐庵在前七十回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酝酿、形成和发展过程,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水浒传》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金圣叹语)。书中人物的语言各自显示其个性,成就甚高。凭借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纵贯全篇,其间连缀着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自成整体的主要人物的故事。《水浒传》的这种独具特色的结构,是民间艺人“说话”特色的具体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是《水浒传》的语言,它在群众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保存了群众口语的优点,具有洗练、明快、生动、色彩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类似的事件写出不同的情节,也是《水浒传》的显著特色。总之,人物刻画、情节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早和最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在国外,《水浒传》很早便被翻译成日、法、德、俄、拉丁文、英等多国语言。据香港中文大学谭汝谦博士的统计,截至1978年,《水浒传》的日文译本共达33种之多,在日本翻译的中国古代文史哲著作中,《水浒传》名列第一。参见谭汝谦“中日之间翻译事业的几个问题”,《日本研究》,1985年第3期。现存西方文学中最早翻译《水浒传》的是1850年的法译本。根据王丽娜的统计,现有的《水浒传》外文译本(除日文)大概有32种,其中:拉丁文译本1种;英文本(含片段译文,下同)有10种,其中包括著名塞珍珠的译本;法文本5种;意大利文1种;俄文本2种;匈牙利文2种;捷克文1种;波兰文1种;德文本7种;朝鲜文2种;越南文1种;泰文1种。随着《水浒传》节本和全本的翻译,研究者也逐渐多起来。根据王丽娜的统计,国外研究《水浒传》的论著单是西文部分就有27种。参见王丽娜“《水浒传》外文论著简介”,《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同时,国外研究人士对《水浒传》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仅以《水浒传》英译本而言,从1933年到2002年的80年间,已经有四个英语全译本。按时间顺序分别是1933年美国学者赛珍珠的译本All Men Are Brothers,该译本是七十回本;英国学者杰克逊1937年出的也是七十回本,译本名是Water Margin;1980年中籍美人沙博理的译本是一百回,名为Outlaws of the Marsh;1994年到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陆续出版了英国学者登特-杨翻译的一百二十回本,译名总称是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因而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规模最大的英译活动。参见孙建成《水浒传英译的语言与文化》,第6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为方便起见,下文分别将这四个译本称为赛译、杰译、沙译及登译)。可是,《水浒传》英译研究却不尽人意,许燕(2008:87~91)和文军等(2011:39~45)分别撰文“二十年来《水浒传》的英译研究”和“国内《水浒传》英译研究三十年”,前者在对二十年来《水浒传》的英译研究回顾、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水浒传》英译研究的内容在很多方面都开始有人涉足,但也不难看出英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限于某方面的细节点评,较为零散,尚缺乏系统性……总体而言,《水浒传》的英译研究基本上还是处于起始阶段,待研究的领域还是非常广泛的”。后者则对国内过去三十年《水浒传》英译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认为“赛译本和沙译本已很明显地占据了《水浒传》英译研究对象的主要位置……翻译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观察不同译本的翻译特色和翻译技巧,能够更直接、客观地审视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不同策略,这类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笔者认为对《水浒传》英译应该进行多译本、全方位的研究。“翻译比较与评论只有建立在大量、具体的具比较性(即同一原文的不同译本)的基础上(而非个别译者的个别译本的部分章节、句段之上),才能取得客观、可供检测和横向推广的结论。”(刘泽权,2010:31)。
基于这一理念,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水浒传》四译本特征研究具有如下几点意义:
(1)在方法论上,采用平行语料库的研究范式,这与以往的研究形成鲜明对比,过去的研究没有一例是基于平行语料库研究的。
(2)在译本的选择上,本研究将四个全译本全部纳入研究和考察的对象,这样可以做出全面的对比。
(3)更重要的是,本研究既是对各译本进行宏观特征研究,又是语言现象的微观特征研究。如此,研究视野得到升华。
综上所述,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水浒传》四译本特征研究这个课题应会对《水浒传》的英译研究开辟新的路径,对于系统、全面研究《水浒传》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研究是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研究范式,通过对《水浒传》四个英译全译本的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揭示译本的翻译特征,以此为思路,着重研究、探讨并回答如下五个问题:
(1)《水浒传》四个译本作为翻译语言,在语言维度上各体现出什么特征?具体讲,在词汇、词块使用上各有什么特征?形成这种语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2)不同译者在翻译时,如何对句子层次进行操作的?其操作规范的不同与其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3)在语篇层次,译者是如何安排译文的?对原文是如何进行重组的?这样的重组与其翻译策略又有什么样的关联?
(4)四个译文主题词与主题语义域分析能否揭示翻译文本的特征?
(5)不同译本间微观语言行为差异所体现出译本翻译特征的同时,它与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有什么样的关系?
对以上问题的研究,从总体上能够概括《水浒传》四个不同译本的翻译特征,包括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并能够探索出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解答在跨文化背景下不同翻译特征的意义,从而为《水浒传》英译研究继续深入发展提供平台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研究方法
《水浒传》英译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时间跨度较大,就译本而言,本研究对四个英语全译本进行探讨,突出全译本研究的系统性。因而借助多种研究方法,集众家之长,以求研究的信度和质量。正如本研究的题目所示,以平行语料库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配合以其他方法,具体而言,拟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平行语料库研究法
首先,本研究在基于自建的《水浒传》汉英平行语料库系统基础上的研究。这个系统不仅包括赛译、杰译、沙译、登译与其原本组成的一对一共计四个汉英平行语料库,而且包括一原文对应四译文的一对四整体综合平行语料库。前者考虑不同译者翻译采用不同底本的客观现实,后者考虑多译本对比的实际需要。正如王克非(2006:9)所总结的基于语料库翻译研究的特点:“在同质观照下,以真实、自然、大规模的翻译语料为研究对象,以概率和统计为方法,定量和定性的描写翻译的特征。”因而本研究必然沿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
(2)对比法
其次,本研究包含四个译本的特征,显然也是一种对比的方法。
这里的对比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对比,它体现在三个方面,每一方面实现不同的功能:一是译文间的对比,即赛译、杰译、沙译、登译的对比,以及这些译文和TEC的对比;二是译文和原创文本的对比,如和BNC中的文学部分语料的对比;三是这些译文和汉语翻译语料的对比。此外,对于赛译,增加了与其原创作品的对比,如和小说《大地》、《儿子》、《分家》的对比。通过这些语内对比和语际间多维度的对比,在发现四译文的所表现出来的翻译共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挖掘各自的特征。
(3)细读归纳法
再次,作为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细读归纳法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在建立一本多译的平行语料库过程中,由于整个建库过程是人工完成的,其本身就是对文学作品和其译文的反复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任何研究都不可能是空想的,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林,在建库的过程中,凭借这些感性经验,在研究时作为切入点,从而避免脱离文本抽象的、片面的研究。
(4)普遍性研究与个案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四译本篇幅较长,总词数合计200万多,在计算机辅助研究和分析不可及的范围内,不可能对整个样本进行分析的每一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因而必要的进行抽样是必须的,但须注意样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从而可以获得可靠的结论。
四、本书框架
本研究以研究和揭示《水浒传》四译本的翻译特征为目的,以基于平行语料库研究为范式,以发现四译文翻译特征的差异为中心,重点集中在对比研究上,同时考察不同译文特征的差异的缘由。
本书分为六章。各章内容既可自成一体,又前后照应,构成一个相对有机的整体。全文的框架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全文的框架。
第二章《水浒传》英译的研究现状,在这部分,笔者对近几十年来关于《水浒传》英译研究作一回顾,按研究内容所涉及的版本的多少,将其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基于单译本的研究和基于多译本的研究,在分类的基础上,厘清每一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统筹所有研究,指出基于平行语料库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着重介绍了《水浒传》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库过程和方法,以及语料库加工的方法,详细描述了语料的选择、语料间的段落对齐和句子对齐、语料的标注;介绍了本文主要使用的语料库及语料库建设工具和分析工具,阐述了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研究范式等。
第四章属于四个译本宏观翻译特征研究,结合平行语料库与可比语料库及参照语料库,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主要在宏观层次对比研究各译文词频、词汇、词块、句对及语篇及主题词及主题语义域的特征和四译文的相似度,从而把握各译文词汇及词块使用特征、译者在翻译时对句子理解和组合的特征及在语篇层面上的译文推进机制、译文的主题词及主题语义域的特征及译文间的关系。
第五章是四个译本微观翻译特征研究,是对第四章宏观研究的补充和深化,着重探讨微观层面上的翻译特征,包括高频动词take的用法特征,各译本回目翻译、话语标记翻译、典型动词翻译、詈词翻译的特征。
第六章结论,归纳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研究结论,总结本研究对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的启示,同时指出此次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后续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