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威海市鲸园小学
出版时间:2014年6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记录了“齐鲁名校长”夏建娟在规划学校发展、引领学校前行中的系统思考和深入探索,内容涉及到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德育规划、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现了一所百年老校的掌门人在学校发展不
作者姓名: 夏建娟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9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齐鲁名校长”夏建娟在规划学校发展、引领学校前行中的系统思考和深入探索,内容涉及到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德育规划、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现了一所百年老校的掌门人在学校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里的求索与实践,特别呈现的是她在人文特色学校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夏建娟 女,1963年生,本科学历,正高级教师,现任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校长。先后荣获过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山东省2008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校长)、山东省首批“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威海市优秀教师、威海市劳动模范、威海市巾帼十杰等诸多奖励。
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几十篇,《中国教育报》及《山东教育》特约记者也多次以“真情在师生成长之路上流泻”“用心做教育”等为专题,解读了鲸园小学的核心领导力和竞争力。
第一编 人文情怀——我的思想我们的路
1.我的人文情结
2.校本课程开发推动人文教育启程
3.人文架构扬帆人文之路
4.成长的烙记提升人文境界
5.采珍撷玉记录前行历程
第二编 人文德育——为孩子建立高尚的学校生活
1.人文德育全员德育
2.人格魅力凝聚人心
3.精雕细琢极致自成
4.家校携手共建和谐
第三编 人文课程——引领学校发展走出大格局大视野
1.我的课程建设观
2.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与具体实施
3.选修课程不同发展时期的规划与实践
4.微课程的开发背景与具体实施
第四编 人文课堂——促进学生思考力在自主探究中恒久持远
1.生本善学课堂的规划与建设
2.生本善学课堂的研究与成果
3.“生本善学自主自能”教学案例分析精彩摘要
4.“人文情怀、善学能思”教学思考摘要
第五编 人文校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1.学校文化的规划与构建
2.立足校园文化,促进教师发展的思考
后记
第一编 人文情怀——我的思想我们的路
1.我的人文情结
我始终觉得,教育是简单的复杂——教育的简单在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人,只要遵循人性的原则,教育就可以实现;教育的复杂,源于人性的复杂。每个生命都有自身的局限和边界,每个学生的发育有先有后,反应和接受、理解和认知也有快有慢。这就意味着,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和接受,而是要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从“人性”出发,基于人性,依凭人性,让每个受教育者的生命获得更为美好的发展。
——题记
一、点燃“一束火焰”,让校园绽放人文之光
2001年9月,我从工作了五年的威海市实验小学校长的岗位调任鲸园小学校长,重回为师之路起步、拔节的地方,面对镌刻岁月的百年老校,我似乎听到了穿越时空的深切呼唤:执掌一方,委以重任,你可一定要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啊……
此时恰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百年老校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既是难得的宝贵资源,更是接受时代挑战的燧石。传承中创新是我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传承历史名校之雄风:历经百年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经验。发展什么?一方面结合形势赋予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以特殊的发展策略突破发展中的“瓶颈”,努力追求“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促进学生自然成长、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从而进一步凝铸老校品牌,这成为那时我心中升腾起的美好愿望。
我崇尚的教育是“让学生像小鱼那样在池塘中快乐游弋”,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状态呢?有道是“学至于乐则成矣”,在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智力活动的快乐。由此,新课改伊始,在许多业内人士对校本课程还迷茫、彷徨之时,我果断地做出“开发并实施具有鲸园特色校本课程”的决定。这一举措就像流淌在师生心中的一股清泉,开通了一个通达人文情怀的课程大门。学校成立了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审议委员会,确立了“突出人文,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形成合力”的课程开发思路,对教师提出“五个一”要求:要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要有科学的内容设计,要有细致的课程实施要求,要有合理的课程评价计划,每学年要为学生提供一份课程选修资讯。学校每学年要召开一次校本课程发布会,数十门校本课程让学生各取所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像高考那样按一、二、三顺序填报志愿,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2000多名学生的“录取”工作两天时间便轻松完成。“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则依据过程管理、资料积累、学生作品、现场展示等方面制定评价细则,每学期进行一次展示评比,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提升与整合,逐步实现了开发过程规范化、学时设置集中化、评价方法科学化。自此,百年老校因校本课程的实施而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威海教育对外展示交流的一道亮丽风景。
如果说新一轮课程改革为鲸园小学这所百年老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那么我和老师们一起成了抓住机遇并且善于创造机遇的人。
二、追寻传统中的人文风骨
人文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气息,自然有脉络相承的流动和传递。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人文素质教育是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主要途径。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渗透着人文关怀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知识、具有人文精神的有用人才。
回望鲸园百年发展史,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精神印记。古老的海星学堂,虽然诞生于洋枪洋炮的硝烟中,历经磨难,但纪律严明,学风严谨,很多学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接受着进步思想,为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是何等求真、求知、求美,立志报效国家的鸿鹄之志啊!岁月交替,校名更迭,时光无言却见证了代代鲸园人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不断超越的宏伟气势与胸襟……这些精神在鲸园百年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构成了学校进步的强大精神支柱,这些灿然的精神之花犹如月光的流泻穿越时空盛开在每个鲸园人的心中!
时代在前进,人文也日新!但传统决不能丢弃,它的人文精神始终似洪流滚滚的韵律维系着鲸园学子的生命脉动。我们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之精华,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之品格,再造人文,再造百年道德风尚和行为风范,再造一个理想之鲸园!
三、运筹行进中的人文步伐
爱是人文的底色。有道是:发自内心的爱会使一切不同!作为有个性但世界观还不稳定的孩子,我们更需要用爱去融化他们。我认为,教育是需要条件的,其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是重要的情感条件。在学生眼里,一旦对老师失去信任感和亲切感,学生心里不认同,那教育就很难进行。没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民主是教育的根基。所以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细节中落实爱的教育是推进人文教育的第一步。
好习惯是人文素养的承载体。拥有好习惯就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具象体现。培养好习惯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饮食、劳动、书写、卫生等行为习惯。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采取孩子乐于接受的教育办法。
拓展人文素养教育内容。一是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如,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教育影片,结合社会形势培养民族气节,教育孩子要志存高远具有心怀天下、情系国家的博大胸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不断强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引领学生道德品质,如,规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文学经典阅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培养文学素养的同时,更关注对学生个人品德的修炼。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追求玉、水、梅、兰、菊、竹的人格精神,正所谓:玉温润高洁、水润泽万物、梅菊傲霜雪、兰花不以无人不芳、竹虚怀劲节。我们努力将这些美好人格的象征,变成校园里的一种精神符号。三是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比如,学校要定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有意识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刚强不屈,愈挫愈奋。鼓励学生树立面对困境的勇气与战胜困难的信心。顺势古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四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宣传力度。
通过这些举措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准,培养理想人格,对他们的全面成长成才大有裨益。
2.校本课程开发推动人文教育启程
2002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给百年栉风沐雨的鲸园小学送来了高扬个性旗帜的新生事物——校本课程。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校本课程”这支教改园地中的奇葩,在鲸园吮吸着营养,吐露着芬芳,和鲸园人一道,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回顾起步之路,依旧历历在目,且回味无穷。
——题记
一、追溯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背景
2002年,我校迎来了百年华诞,学校决定隆重举行百年庆典活动。在搜集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认识到鲸园小学百年发展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生动教材,确实值得再下功夫深入挖掘。学生的需求、家长的渴望、教师的感慨引发学校领导深思:怎样利用这丰厚的资源优势,让学校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9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区正式启动,它引领我们走进了校本课程开发这片广阔而崭新的天地。
二、寻求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新课改对校本课程含义的诠释: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理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人的生命整体发展”理论: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多样,使他成为一个人,一个合格的公民和生存者,一个有创造性的思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