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动机激发策略对外语学习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然而,无论是在相关的外语教学研究还是外语实践中,学习者水平的差异性问题却常被忽视,即外语动机策略大多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而对其在学生内部不同群体的具体影响探讨不足
作者姓名: 王志敏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动机激发策略对外语学习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然而,无论是在相关的外语教学研究还是外语实践中,学习者水平的差异性问题却常被忽视,即外语动机策略大多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而对其在学生内部不同群体的具体影响探讨不足。语言学家Dornyei指出动机激发策略并不总是能够有效发挥其实作用,学生的外语水平的层次不齐与差异性很可能是影响动机激发策略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师生的双重视角展开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法、访谈、个案研究等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教师实施动机激发策略的实际效果和有效性,弥补动机激发策略有效性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完善和开拓了动机激发策略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成效,为外语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作者简介
王志敏 男,1966年11月生,江苏常州人,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2014年度课题组资助项目主持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现代服务业”主要建设者,江苏省“十一五”特色专业“商务英语”主要建设者,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与翻译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主持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等多项省部级课题。
研究成果获得了江苏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第一届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奖、常州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常州市人民政府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选题缘由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模式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动机激发理论模式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五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研究
第二节 个案研究与访谈
第六章 解决问题:有效激发动机的探讨
第一节 基于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动机激发策略
第二节 隐性分层递进教学模式
第三节 有效激励不同水平的学生
第四节 项目化教学模式
第七章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动机策略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实施策略
第八章 激发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第一节 激发内在动机
第二节 激发外在动机
第九章 结语与启示
第一节 教学启示
第二节 研究回顾与发现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学习者个体因素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除了受到自身的智力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到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性格、气质、意志、信念等)的制约。在非智力因素中,动机是最重要的因素和变量之一。如果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一切将无从谈起。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原动力,不仅能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自己积极主动学习,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学习动机的不断升华,能使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学习动机一直是外语教学界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截至目前,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对学习动机作了广泛的研究。
长期以来,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和学者对学习动机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动机是维持语言学习者学习热情,保证学习者时间精力投入,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情感因素(Dornyei,2001)。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开始意识到外语学习环境对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高越,2012),研究外语动机的构成以及影响因素,尤其关注教师实施的动机激发策略及其效果。
一、学习者个性化因素的导向
自20世纪90年代起,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开始从Gardner(1959)的社会心理模式转向课堂情景教学实践,这一转变标志着外语动机理论模式的构建将聚焦于课堂情景教学实践,强调学习者个性化因素的导向,突出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主动建构的兴趣与能力是人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构件(徐锦芬,2007)。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对学生情感的重视,外语学习动机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个性化学习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征为基础,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构建的学习过程,挖掘一般规律下具有特殊意义的学习主体的特征和品质,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健康发展。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实践模式日益受到青睐,如何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作为外语教师,要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本,实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自主。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反思,重新检校和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断地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运用动机激发策略,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关注激发策略的有效性,促进个性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习者的要求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确定了英语课程应使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素养的整体发展总目标,首次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重要的地位,并强调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部《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提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至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及“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意味着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实践模式同时,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运用各种动机激发策略,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关注激发策略的有效性,促进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教育部《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还首次确定了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重要的地位,并强调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情感态度因素最关键性的考量,是产生情感态度因素的深层次动因。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是外语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教育界对英语学习的反思和重新定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方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英语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语水平和相关证书已成为就业的敲门砖,英语水平是社会各界和机关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社会各界学习英语的热情也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经历了十年以上长时间的外语学习之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仍是短板,不能令人满意。许多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大学四、六级证书,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却相当低下,开不了口,成为哑巴英语。甚至一些通过雅思或托福考试到海外留学的学生,到了国外竟听不懂老外所言,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上述现象使社会各界对我国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怀疑。外语教育界经过多次反思,其根本原因,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功利性太强是其英语应用能力薄弱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对。绝大多数学习者将英语学习看作是升学和就业的敲门砖,而不是综合能力的提升,这种功利性的学习外语动机从长远看来看,对外语学习非常有害。如果能从根本上端正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所学习的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则不但有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和优势。